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四百零一章 大戏成(下)

四百零一章 大戏成(下)(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名所云,比如保马法,马分为耕马与战马,战马让老百姓饲养能养得好么?让老百姓养的马是耕马,却用来当作祖宗一样供养,除了增加马的数量外,有什么意义?  

有的不好下结论,比如保甲法,除了原来组织的一些民间力量外,这个保甲法让全民皆兵似乎很有好处,可在北宋灭亡时,又没有看到它产生过什么作用。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有的良莠不齐,比如优大于劣的免役法,劣大于优的青苗法。  

并且冲击太大,十几年间这么多新法一起上去,在一片温和的气氛里,形成什么样的冲击?  

因此,郑朗今天说了两件事,一便是青苗法,二是免役法。  

两人坐下来,郑朗说道:“安道兄,你我怕在西北时间呆得都不会长久了。”  

“为什么?”张方平迷茫地问道。  

“西北战役经过数年之久,国家财政不足,又有契丹之逼。如今西夏困窘,双方一拍即合…”  

张方平叹了一口气,盯着郑朗。恐怕发展到今天,郑朗最不高兴了。眼看陕西取得成果,却因为种种因素,不得不对西夏做退让,换自己也不会甘心。  

“安道兄,归根结底,是国家财政不足引起的,”郑朗呵呵一乐,这与他的学生王安石想法一样。王安石替国家敛财,多少惩了这次陕西用兵之戒。如果现在朝廷还有五千万贯财政积余,契丹又与西夏关系破裂,会不会向西夏重新开战?逼上七八年,不用战,西夏自己会解体。  

张方平摇头。  

不能说宋朝财政收入不多,那是瞎扯的,关健钱帛攒积不下来。  

但怎么做,张方平也感到茫然,他心中有些想法,是枝是叶,不能根治,不能根治就无法达到这一目标。  

“安道兄,我在江东与两浙有些心得,心中产生一个想法,想再开一监,名曰银行。”  

“银行?”  

郑朗做了解释。  

民间也有一些类似银行的商业形式,存钱贷款,兑换金银,贵重物品与固定资产的抵押借贷,异地取款。只是收费十分心黑,其中又以一部分被宋朝收留的犹太人经营最为出色。  

看到他们种种的敛财手段,郑朗有些汗颜,后人说天下人种,汉人是智商第二高的,第一高便是犹太人,恐怕与爱因斯坦无关系,正是看到他们的经商能力。  

也不健全,特别是高利贷,即便得利的士大夫与豪强本身,有的虽经营,多耻之。  

别要相信青苗法,既然敛财,下面官吏怎么可能将贷款发放到那些还不起的百姓手中?  

因此银行主要职责明确为敛财,便民只是辅。  

经营方式还是通过出卖契股形式,官府与私人联手经营。不能官府一手主办,又不知道变成什么,一旦全国实施,需要大量的官吏,加重了冗官。也不能让私人经营,会变得很黑心。  

官私合营,依然会有弊端,现在郑朗没有看到。  

即便看到,做到的仅是矫正,任何事物不可能没有负面作用,避免不了。  

豪强加入,会带来充足资金,换取一部豪强的支持,没有这些精英集团的支持,任何变法都会象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最终会失败。甚至在开始之初便为朝廷敛得一些钱帛。  

盈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异地取款,宋朝一些钱坊有了这种经营形式,收费太高。若压在百取其二三上,会有许多商人因为流动资金的需要,进行兑换。钱帛的押送会产生浪费,但只要赚取其中百分之一的纯收入,也会很可观。关健它给了商人便利。看看古代小说,有多少小说写了商人带着财产露白,半路被害的内容。若有了此举,商人财产便不会露白,安全也有了保障。  

二是发放贷款。存款不收费用,也不会给利息。以固定资产,如田契、房产、贵重物品抵押,申请贷款。利息分成三种,救急之需,比如父母重病,需要医药费,有功将士与大臣的后裔,等等,年息最轻,为十取一。农民青苗不接时的贷款,农业是国家根本所在,十取一成五。至于无地无宅的百姓,那是无辄了。变相的鼓励百姓保留田地,不要苟且地将田地带入大户人家,逃避国家税务。再说想救,也救不了。一旦放开贷款,无论怎么经营,也会产生坏账呆账,甚至根本就没有贷到百姓手中,让官吏借用名额私吞。第三种便是商业姓的融资,年息十取二。  

“行知,钱柜主、当铺主与高利贷会反对啊。”  

“所以官私合营,让他们加入,救急之需,收取一些利息,即便夫子在世,也会提倡。若是为了敛财,趁机让百姓荡家破产,安道兄,你认为做得对吗?”  

“若是这样说,倒不错。”  

“难啊,高利贷商人让百姓荡家破产,士大夫也只是说说闲话,那与朝廷无关,一旦朝廷主动进入。全国那么大,总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士大夫认为官府与民争利,会有什么影响?”  

“不会,官府进入是救民于水火,就是有一些不好的事发生,总比高利贷商人鱼肉百姓后果好得多。”  

“安道兄,你再想一想…”  

不说闲话,不弹劾才怪。为了权利之争,黑白颠倒,是官场上常有之事!  

“它的姓质主要是替政斧敛财,其次是急人之需,便民,可如安道兄弟所说,虽鼓励豪强以契股进入,收益也会比他们原先那种敛财方式下降,心中有没有怨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