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三百六十九章 天都石窟(上)

第三百六十九章 天都石窟(上)(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未知性,郑朗依然否决。  

功成元昊会十分悲催,功不成,自己军队会陷入敌境后方,有可能被全歼,郑朗不敢赌。  

包括眼下开的这朵花。  

宋军猖獗,有的西夏将领心动。想要打。然而派出斥候悄悄看了一下,这些花瓣都是骑兵,在不断流动,难以伏击。伏击得不好,会随时被其他数支花瓣卷上来包围。  

直接攻打中军,只要一头扎进来,宋朝中军防御,其他花瓣层层裹近。自己兵力又不足。依然还会失败。  

只能郁闷地看着这个花柱子徐徐进入没烟峡,向天都山逼近。  

“郑大夫,朝廷送来一份邸报。”  

“什么邸报?”  

“朝廷嘉奖大户李氏借二十万贯钱给朝廷,又因国家危急,勒令上等户交纳一定科配之额。”  

郑朗愕然。  

这段历史他是知道的。因为打了三年的战争,国库空虚,赵祯将主意打到大户人家身上。  

平常你们这些有钱,越有钱越不向国家交纳税务,朕只能向中贫户征税。如今国难当头,也到你们出力的时候。  

借李家二十万贯钱。打了白纸,后来给了几个空头小官打发。不但李家,还有许多大户人家,利用科配的名义,强行敛财,多者达到上万贯,少者也有几千贯。  

能被朝廷盯上的大户富户。让皇帝抹下脸面,巧取豪夺。朕还要你几百贯吗?  

这是赵祯执政时最有意思的一幕。  

似乎真让他敛了好几百万贯钱。  

但郑朗坐下来细想一会,肯定不是赵祯的主意,多半是章得象想出来的办法。  

宋朝人的确有钱,有许多士大夫读司马迁《货殖列传》时十分不解,司马迁说樊嘉有钱五千万,也就是五万缗钱,说他是高赀。  

这点钱就算高赀?那么宋朝的高赀不要太多。  

似不足道!  

中人之家财五万贯甚多,何足传之于史。  

五万贯财产只是中人家的财富,太普遍了,为什么要记载下来,流传史册?  

那么多到什么地步才算富户?中者储钱三五万千钱,上者三十万千钱。司马光的高赀在宋朝京城只能算是中户。家产达到三十万贯经上,在京城才勉强算得上户。按照购买力计算,一亿多人民币的家产,再扣除高价房的泡沫经济计算,那么有可能三亿人民币家产,才勉强在东京城算一个上户。  

真相揭开,十分变态。  

这些人家除了一些高级官员,比如郑朗家,若没有大事发生,无论郑家怎么花销,积累下来的财富也会十分惊人。  

经商,宋朝商业发达,有许多人抓住机遇,一夜暴露。曾有一个掮客,替几笔大生意做了一个中介人,仅所得的中介费,使他数月间拥资产十几万贯。  

海客,也多属于顶级富人那种。  

另外放高利贷,受害人甚至有官员。有的官员才开始上任,是低级官员,收入少,招待安家花费大,又要准备行头,打点上司,于是也倒在高利贷下。宋真宗一看不行,那么多高利贷商人追着自己的小吏讨钱,成何体统,于是刻意下了一份诏书,新及第授官人无得以富豪权钱,倍出利息,至任所偿还,所在察举之。  

你们放高利贷收利息,朕不管,但不要打主意竟敢打到朕的官员身上。  

放可以,不得收利息,什么时候他们赴任拿工资了,什么时候才能还你们的钱。  

但有谁将这道诏书当作一回事?  

继续有人中招。  

王旦未发达之前,是一个小吏,高官拿的薪水高,但低层小吏薪水也不高,有的一年不足一千贯钱,京城居贵大不易,被高利贷逼得没有办法,于是典当自己的马偿还。  

章得象同样也中了招,母亲死了,在办丧事,加上当时他仅是一个知县,不贪不污,家中不算好,于是借了八百千钱救急。结果他去京城赴任,高利贷商人追着他讨要,不让他从玉山前去京城。去可以,得先将我的高利贷偿还。  

不但八百缗钱本金,还有很多利息,章得象丢了大面子,还好玉山的寺院大和尚出面,出资替他偿还,高利贷商人才将他放行。  

所以郑朗心里面立即想到这种杀“杀富救国”的办法,多半是章得象想出来的。  

范纯祐说的不是佛仇富杀富,而是都想出这种歪主意敛财,国家财政压力有多大?出战一定要慎重。  

很可能是受范仲淹影响,才产生的这种想法。  

郑朗不以为然。  

虽有些出忽他的意料。但因为自己,比史上要好得多。  

因于财政压力,赵祯为了敛得前方所需的经费,默视下面官员想方设法敛财,甚至将老百姓五年六年八年后的税赋都提前征了上来。  

对于那些贫困百姓,这个七八年后的税能征么?  

但是举国之力后是什么结果?  

三川口实际牺牲不足一万人,好水川一万多人,定川砦七万人。一次比一次严重。赵祯还有没有打下去的勇气?  

而且杀富也能小杀杀。  

除了李家外。其他人家也不多,几十万贯家产,敛你几千贯算多吗?  

郑朗不鼓励仇富,财中集中造就许多大资本家,对商业流通会产生好处。但最少得交一个税。可是他们越是富裕,越有特权,越不会交纳税务。而且有的商人鱼肉乡里,或者放高利贷。这三条皆是郑朗最痛恨的。  

问道:“范大郎,孙子说兵者,国家大事也。不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