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三百六十章 最强折家军(二)

第三百六十章 最强折家军(二)(4/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几个娘娘气坏了。  

也是一种小市民心态,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其实最后一喜是不对的,应为荣归乡里。  

不是几个娘娘荣归乡里,是儿子荣归乡里,比她们自己荣归乡里,更让她们激动,但郑朗…  

事后郑朗再三请罪,几个娘娘还是不乐。  

崔娴说道:“官人,这一次西北事了,你做一个京官吧,不要做宰相,不然岁数年青,功又高,会被诸臣嫉妒,反而做得不长。那怕担任一个三司使,反而京城会时任更长。离郑州近,几个娘娘也能时常看一看,况且家中也不缺钱,不如在京城买一个宅子,接几个娘娘来住。娘娘老了,我父亲也老了,去年向朝廷提出致仕的要求,虽未批,也到了致仕的时候。还有四儿、杏儿、环儿她们的家人,也能时常聚一聚。”  

“好,就依你之见。”  

说归说,西北还要呆很长时间,有可能两年,有可能会是三年。  

但京官郑朗不想当的,最好在附近一个州府担任知州知府,未来京城会更麻烦,甚至比元昊都麻烦。  

未说。  

抱过两个女儿,一边一个,亲了一个嘴儿,郑航吓得哇哇地哭,倒是郑苹高兴地喊道:“爹爹,我想你。”  

江杏儿生气地在郑航的小屁股上打了一巴掌。  

“杏儿,孩子小,几月不见,不认识我很正常,不能打。”  

但崔娴不大喜,郑家两个女儿,弄得崔娴呆在郑家都似乎抬不起做人。  

几个妻妾到来不久,李征元也到了渭州,同时带来大批武器,包括郑朗在京城要求订制的刀、斧与钩镰枪,还有一批抛石机,与大量火药。  

抛石机陆续投放到各个寨砦,砍马刀与砍马斧泾原路抢在朝廷武器到来时,自己做了一批,交给士兵练习。陆续也投放下去,但火药没有发放。这是留作关健时候,当作秘密制胜武器使用的。  

对于火药的使用,朝堂也产生争执。  

用在开矿,无人置疑,提高开矿速度,增加效率。  

缺钱用,只要能赚钱,现在争议皆会少。  

但用在军事上,有些大臣担心。大城大寨没有火药也能守住,小寨小砦,有火药也守不住,除非守寨将士宁肯不做俘虏活着,将所有火药点燃,与敌人同归于尽。  

能做到这样不怕死的将士,终归很少。  

那么火药会落入敌寇手中。  

在宋军手中用途不大,敌寇可以分散进攻,减少火药的杀伤力。但放在敌寇手中,守城墙头是密集的宋兵,野战更是以步军为主,密集行军,杀伤力很大,敌寇得之如虎添翼。  

不要说莫明其妙,在文臣主掌全[]政,武将地位低下的年代,军事上什么妖蛾子都能产生。  

火药事小,重文黜武事小,甚至主动将无数战士换来的疆土与军事要寨,无偿送还给敌人。  

所以陕西四路,只向郑朗的泾原路发放,也许会发放,但要看郑朗在泾原路使用的情况,才能做决定。  

郑朗没有上书反对,正好用来保守秘密。  

派人将狄青与种师衡喊来,带着火药来到一处小山谷里,山谷两边派士兵全部封锁,然后让人试验它的威力。  

还是炸药包,在里面应郑朗请求,又放了一些铁钉,铁蒺藜,火药爆炸时产生的威力是第一次杀伤,飞出的铁钉与铁蒺藜是第二次杀伤。  

老种与狄青看到试验后,眉飞色舞。  

但与郑朗一样,十分发愁,如何才能用上它。不可能交战时,让士兵捆绑着火药包,将它点燃,往敌人军队里冲。也没有几个士兵心甘情愿做这个人肉炸弹。  

更不可能用手抛,每一个包想要威力大,最少得十斤以上,才能构成杀伤力,这么重,用手抛能抛多远。用抛石机,两军交战时可不可能从容的用抛石机抛射?  

郑朗说道:“慢慢来,群策群力,最终能想出办法的。”  

只好这样。  

然后郑朗给赵祯写奏折。  

说了市易的事,不仅给泾原路带来一批收入,这部分收入用来训练军队了。但还会留下一部分,减少泾原路的军费,也是等于减少朝廷负担。  

然后写了市易法的详细经过,逐一说了它所产生的弊端。  

朝廷也有过市易,官府的和买科配不算,那是一种对商人的变相剥削,只“买”不卖。但有灾年时,朝廷偶尔出资强行买粮,或者出常平仓粮,平价向百姓出售,抑控粮价,这也是一种市易。  

但不常设,用意也是好的,不妨碍商业发展。害少利多。不但粮食,百姓的其他曰常生活必须品,若有歼商囤积居奇,朝廷也可以通过类似市易法,抑控一下物价,给百姓更多的生路。  

可是一旦全国姓的象泾原路现在这种玩法,那么后患无穷。  

之所以在泾原路设市易法,是因为泾原路的特殊情况。  

这里战火纷飞,百姓剽野,商业流通不发达,现在由朝廷军队组织起来,反而繁荣了落后的商业,给各族百姓带来所需。有弊端,但弊少利多,与中原情况是两样的。  

并且货物流通,能起到一些紧密各族的作用,至少瞎毡被彻底栓在宋朝的战车上。  

还有一个用意,往西!  

郑朗未说。  

但陕西缘边四路情况又不一样,泾原路最好,背后有瞎毡等部族,纵深大。其次是秦凤路,虽然幅射范围更广,然在后方,有一部分商业流通存在,如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