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三百六十章 最强折家军(二)

第三百六十章 最强折家军(二)(2/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部署了兵力,防范李继迁南下搔忧。  

十四年后,至道三年,在清水河上游谷地正式设立镇戎军,军城位于萧关道的居中位置,也就是现在的镇戎寨。防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西倚陇山(六盘山),北屏古长城,可以借着山势与古长城进行防御。另一个作用,是便于向灵州运送军粮。后来李继迁上表请臣,宋朝主动将防区退到镇戎寨东面四十几里的茹河北岸,创设东山寨,诏弃镇戎军不守。  

这种消极的方式,眼下依然在继续,和啊,马上给酒给肉,打,赶快想办法,从来没有想过主动寻找战机。事实从北宋开始改变政策以后,打得很屈很郁闷,但就在这种情况下,西夏一年不如一年。若不是女真人突然崛起,宋徽宗胡搞,北宋甚至可能在几十年内将西夏人彻底抹去。  

当然,上当。  

消极的政策终于使灵州失守。  

为了保卫河西走廊的安全,咸平元年,于镇戎寨东南设开远堡(固原开城镇)。咸平二年,又在开远堡与瓦亭寨之间设安边堡,与东山寨、开远堡,六盘上的传统要寨堆沙堡遥相呼应。  

咸平六年,又在东山寨东三十里处设彭阳城(彭阳白阳城),天禧元年,筑乾兴寨(彭阳王洼镇南)。又于乾兴寨辖区置飞井堡。  

天圣元年,筑天圣寨(固原河川乡),于茹河上游河谷,以控兰肃州菜园川贼路。又于西置高平寨。  

天圣六年,元昊先后攻取甘州、凉州,虽然二州一直不属于宋朝管辖,但河西走廊终于落入西夏手中,两国关系发生战略姓转变。宋朝不得不进一步加强西北防务。于是八年,于陇山东麓置三川寨。防线也越过古长城。  

严格说,宋朝西北的羁縻地区缩小,实际控制区域在增加。  

又于镇戎军西南设狮子堡,三川寨附近设定川堡、干沟堡、干河堡、赵福堡。  

去年元昊围攻三川寨,攻陷的正是三川寨以及附这四个寨堡。  

郑朗与狄青到来,重新将这几寨堡修葺,又设了高平寨(固原头营镇)、定川寨(固原中河乡),增扩刘璠堡(固原市原州区北清水河畔)。  

除这些大寨堡外,还有一些小的寨砦。这就是宋朝与西夏泾原路交界的主要防御寨砦。  

这些寨砦与环州的防区相连后,镇戎军防区范围大至为萧关以南,开城岭以北的清水河谷地区,泾河支流茹河、红河、安家川流域(今海原县清水河谷地区、原州区大部、泾源东部、彭阳全部、同心东南)。  

从地图上看宋境几乎伸到天都山下,离银川平原也不远。但实际控制能力有限,自乾兴堡与天圣寨往北的大片地区,影响力还不及西夏。包括清水河谷有大片的闲田,也多被西夏侵占。  

郑朗退的正是这片区域。  

将这一线以前的所有百姓强行迁移到南方。  

为了防止李士彬的惨剧发生,一直迁移到渭州城南一带。  

还有许多部族不愿意迁移。  

实际这一迁,形势十分明了,忠于宋朝的部族,元昊屡次南下,也饱受侵略,宋朝主动安置,求之不得。几乎全部主动离开。有的部族还千恩万谢,让西夏人抢怕了。  

不愿意迁移的,几乎全部是倒向西夏的部族。  

郑朗没有动,继续派小吏感化。  

不听的,依然不会动。  

这将是留作将来,给弓箭手与各羌人试兵的好场所。  

但现在没有说出来,一切为了下面的战役做安排。  

以后就不会客气了,直到将这片区域扫成真空地带,再徐徐派出军队北上,压缩在南方的部族随军前往。这样一来,所占领的地区百姓忠诚度能有所保证。  

否则现在的北方名义是宋朝的占领区,实际是元昊的跑马场。  

但他这一举措,让范仲淹大惊失色,宋军一撤,西夏人会填补这一真空地带,而且郑朗撤得比较狠,包括萧关的兵力也陆续撤了回来。留下的百姓也是诚服元昊的百姓,等于是丢疆失土。  

正好郑朗也要准备联系他,写信将原因说了,又提到一件事。  

原州区域与环州西南有明珠、灭藏、康奴三支强大的部族,十分强硬,经常暴恶防区百姓。王尧臣为此还刻意向朝廷提起此事。滕宗谅也刻意找到郑朗,说郑相公,你要想办法将这三部剿灭。  

这段历史郑朗知道的,此三部不是那么好剿灭,虽然朝廷有诏书准许各部自己武装力量,前去征讨,物资与战利品归各征讨部,然而谁敢去征讨去?  

最后是范仲淹解决的。  

直到明年十月,范仲淹闻听朝廷诏书泾原出兵讨明珠与灭藏二部,上奏论明珠灭藏不可攻奏,说明珠灭藏二族道险不可攻,前曰高继嵩已尝丧师。平时犹怀反侧,今讨之,必与贼相为表里,南入原州,西拢镇戎,东侵环州,边患未艾也。宜因元昊别路大入之际,即并且北取细腰、葫芦泉为堡障,以断贼路,则二族自安,而环州镇戎径道通彻,可无忧矣。  

直到庆历四年,在范仲淹协调下,先是用计缓其西夏来援,然后让种世衡与蒋偕筑细腰城。三支羌人看到西夏外援被切断,又因范仲淹好言安抚,三族归顺朝廷,严重削弱了西夏人的实力。  

而且细腰城离环州定边寨仅三十七里,西至镇戎军干兴寨六十里,南至原州柳原镇七十里,又打通各州的通道,使环庆路与泾原在前线也能相互联系,遥相呼应,军事意义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