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三百二十四章 小魔女(上)

第三百二十四章 小魔女(上)(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见好就收,也没有作声。  

不过事情没有结束。  

随着辨佛会结束,从韩琦开始,小宋、回京的富弼、范仲淹、欧阳修、张方平等人陆续上书,反对现在寺观的现状,不仅是反对寺院,连一些道观也在这些士大夫的反对之中。  

韩琦一共提出十二条,赵祯没有全部接受,可接受了其中数条,限定各个寺观僧道数量,出家人接受香火施舍可以,但不能做地主,做了地主得交给朝廷租子,于是征收地赋,控制度牒,出家人不得与权贵随意结交,不得出入豆蔻至不惑妇闱(十二岁到四十岁),不得侵占耕地山泽,不得为非作歹招摇撞骗。  

准确来说,不是排佛与灭佛,是一次理智的控佛。  

缺钱啊!  

而且赵祯受刘娥的影响,对父亲请大神很反感,与郑朗心态差不多,对鬼神不反感,但反感活人借鬼神的名义敛财骗钱。  

做得看似不彻底,可郑朗喜欢,这就是度。总之,百姓还是需要一些信仰的,也需要宗教存在。但这个宗教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措施虽不严厉,会减少纷争。  

就是这样,对佛教多少有些打击。  

首当其冲的反而是郑朗。几个娘娘写了好几封信,斥责儿子的行为。郑朗唯唯诺诺,反正处理也处理下去了,几个母亲大人又能怎么办呢?  

寺院的事解决掉了,私盐得到控制,冬天产量提高了二成,但这份收入不属于杭州府的。各个大户看到金子银子,也默契的配合。而且这些人眼睛很明亮,国家要钱啊,蔗糖作坊大约也到了开的时候,全国产甘蔗的地方不在太平州,而在金华、景德镇以南一线,要么益州,往北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苏州与杭州地区。一旦开放蔗糖作坊,苏州有太平州之限,不会开放了,但杭州不会拘束,必然开放。又是让各个大户留口水的收入。还有茶、纸之利。这个关头上,就没有什么大户不配合的。  

官场因为私盐整合一次,现在杭州的官场总体比较清明。还有几个父亲是李刚的衙内,在拼命想混政绩,混政绩就得拿出本领,郑朗又不象别的知府,不但从旁指导,甚至做得不好,前来补漏拾遗,因此几任县令在任上敢做敢为。最出色的就是司马光,象一颗明星一个渐渐绽放出光芒。  

但司马光越出色,郑朗却是喜忧交加,心中还是很担心,于是想出一个笨办法,让王安石经常去司马光哪里,协助司马光。这是假的,让两人交流感情,省得象历史那样,成了一个死对头。  

水利也落实下去。  

海外不仅是开矿之利,大量的货物出口,是太平监收购的,可也拉动了杭州,以及附近各州的收入。  

实际从冬天开始,杭州大治已经到来。  

稍差一些,就是通判李颜的能力。  

一个很平庸的官员,能力还不及赵通判。非是不及,在地方上经验很少。唯独一门好处就是人老实,郑朗不离开,这样的通判他不反感,大不了自己能者多劳。  

但一离开,必须得交待清楚。  

因此想了一想,先写了一封奏折。元昊要侵犯宋朝了,环庆鄜延四处,环庆有夏竦,军事能力有限,也不要指望文臣能有什么军事天赋,后来范仲淹与韩琦做得好一点,也不能称为出色,不过冬天的侵犯让元昊意识到宋军不是那么好惹的。夏竦进了数谏,也不是小事情,元昊也能得知,相比于夏竦略有远见,范雍在延鄜什么也不是。注定元昊还会从这一路攻打宋朝。  

郑朗同样对军事不善长,但将后面发生的事联系在一起,能得出这个分析。有了这个分析才能往下说去,不然太诡异。  

想攻打延州,三路,一路是保安军,一路是土门金明寨,一路是青涧城。东路有府州折家军,还有青涧城的阻碍,攻之不易。保安军是宋军,力拼元昊也不敢了。那么只有土门金明寨。  

这一路是党项勇将李士彬与几十万党项族人,不能因为党项人就怀疑他的忠诚,杨家将在汉化,但杨继业父子绝对是党项人,折家将是党项人。李继周李士彬父子对宋朝忠诚也无可怀疑。  

关健是他手下的人对宋朝忠不忠诚,还有一个糊涂的范雍。  

若自己是元昊,强攻不下后,必然会诈和,再将大量歼间以投降叛逃的名义安插在李士彬的地盘上,进行反间。如此,可以让党项人诈和,前来投降,不接收不好的,但不能安插在前线,往后安插,那怕安插在京兆府也没有关系。放在前线太危险。  

能说的只有这么多。再说,自己则成了妖人。  

就是这样,郑朗已经尽心尽责,不然朝廷打红了眼,让自己前去西北,试问,自己对军事懂么?历史知识,知道也没有用,自己一去,元昊还会向历史上那样发动进攻?历史一篡改,自己在西北还是茫然一片。  

呆在杭州,替国家赚钱吧。  

写好这份奏折,郑朗犹豫了半天,这才用快马送向京城。  

然后召开契股大会,要分红。真正分到契股手中的仍然不多,但去上半年翻了一番还超过,并且到明年还有五个铜矿,也就是到明年收入还会翻上好几倍。  

分好后,一个个兴高采烈的离开。  

接着又对李颜做了再三的交待,这才登上船,一路向北,向京城赶去。  

…虽到了正月,但过了淮河向北,两岸还能看到一些积雪,河面上也有一些薄薄的融冰。船只驶过,时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