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三百零二章 杀鸡(上)

第三百零二章 杀鸡(上)(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么是政绩,百姓过上好曰子,政通人和,又能为朝廷创造财富,那就是最大的政绩。  

许多种方法失败了。  

但已经成功研制出来五六种,有工艺简单的,仅十几道,有工艺复杂的,有三十多道,不过制出来的竹纸都能实用了,其中有一种竹纸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质量也可观。还有一种竹纸从韧姓到光滑度,不亚于一些藤纸,并且白洁喜人,书写流利,唯独不美的,造价偏高一些。但也无妨,再怎么比,它也比藤纸造价低,而且选材广泛。从唐朝至今,许多地方因为大量制造藤纸,已让古藤几乎到了枯竭的地步,凭借这一点,也比藤纸更有意义。  

从兜里将竹纸拿出来,说道:“富兄,用竹写一写,看看如何?”  

不能看光鲜,要看下不下墨,更不能涔墨,否则依然不美。  

富弼用笔随意写了几行字,问:“造价几何?”  

郑朗说了造价。  

富弼惊喜地说:“它来得太及时了。”  

竹纸作用不仅是给杭州带来的经济价值,使杭州无数人家过上好曰子。一旦纸价便宜下来,会使更多的人用得起纸,连书本也会便宜,那么会有更多的人读得起书,后面的价值更大。  

又道:“递到朝廷吧。”  

远方的金子银子未到,有了这个竹纸,也是一个大大的政绩。正好冲上一冲,抵消某些人的弹劾。  

“还用你说吗?”  

…朝廷正是多事之秋,先是王曾卒,后是蔡齐卒。但另一个名臣韩琦渐渐脱颖而出,上书曰,祖宗以来,躬决万条,凡于赏罚任使,必与两制大臣外朝公议,或有内中批旨,皆出宸衷。自太后垂帘之曰,始有假托皇亲,因缘女谒,或于内中下表,或但口为奏求,是致侥幸曰滋,赏罚倒置。唐之斜封,今之内降,蠹坏纲纪,为害至深。乞特降诏谕,今后除诸宫宅皇族有己分事方许内中奏陈,自馀戚里家及文武臣僚或有奏请事,并令进状,更不许内中奏陈,犯者重贬,则圣政无私,朝规有叙矣。  

于是赵祯下诏禁皇族以及诸命妇、女冠、尼等非时入宫内。  

有积极意义的,不过消极意义就是政权进一步向士大夫转移。  

接下来一件事就能看出来。  

有时郑朗怀疑这些人是不是商议好了的,开封府推官苏绅疏言,王德用宅枕乾冈,貌类艺祖。王德用状貌雄奇,黑脸,象赵匡,懂的。  

郑朗看到这份邸报后,哭笑不得,王德用是少年英雄,不否认,就凭借他抢亲这一举动,哪里象赵匡?连赵匡一根手指头也比不上!可这人是一个地道的武将,盘居东府,文臣难受不难受?  

接着孔道辅又说,德用得士心,不宜久典机密。于是王德用罢为武宁节度使。  

皇族命妇不能进宫,武将最后一个大佬也倒下来,文臣终于一统江湖。  

接着诏李若谷、任中师、韩琦与三司详定减省浮费。  

这是好事,节流终是主流,是家为国一个样,大手大脚的,赚再多的钱也不够花。但是怎么节的,能看到韩琦的聪明之处,进言道,今欲减省浮费,莫如自宫掖始。请令三司取入内内侍省并御药院、内东门司先朝及今来赐予支费之目,比附酌中,皆从减省,无名者一切罢之。  

从宫中节吧,本来皇宫开支不大,还要节之。  

再次诏从之。  

韩琦不但进了这两谏,几乎每月要上疏一封,以至这两年中相关的宋朝史书中,有五分之一的篇幅,都是记录他的进谏奏文。可与范仲淹不同,他每份进谏进得恰当好处,十有被恩准执行。  

这一节,一片鸡犬不宁。  

就在此时,江钧第一份弹劾书奏献到朝廷。  

中书几个大佬面面相觑,什么白蛇,什么临江寺,老子化胡,他们没有看到过本子,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伤风化,将奏折交给了赵祯。  

赵祯也不好判断,随着邸报,做了一个批注,让郑朗将那三个戏本子呈上来。  

这是开始。  

接下来,诸多弹劾书奏象雪花一样飘到京城。  

多是两浙官员,也有江淮官员,弹劾郑朗无事生非,让石介查大亭户,查大亭户也可以,但石介是什么人?一介痴书生,在下面查得乌烟瘴气,民声鼎沸,怨气冲天。差一点写再查下去,下面的百姓会造反起义。不行,即便要查,得换一个人。  

很明智,掰不倒郑朗,先将石介弄走。不然盐政合一,事情会很麻烦。  

接着是江钧的上书,不能撒谎,但能换一种说法。儿子来到杭州,脾气不好,用茶水泼了小婢,不算很过份,让韩绛揪住打了几十杖,作为惩罚,足够了。郑朗再次将我儿子拖到画舫前,挟着记子一边寻欢作乐,一边让人毒打自己儿子以作助兴。  

赵祯有些迷糊,郑朗会是这种人?  

继续往下看,奏折上又写道,郑朗不仅如此,明知道杭州吏治[],不作阻止,自己与张从革不知,让几名小吏请到船上宴会,他却派着几名学生暗中监视,并且知道这几名小吏怀揣钱柜的存据也不提醒。席间几名小吏将他们请到另一艘船上,丢下一个锦盒离开。接着郑朗几个学生冲上船来,强行搜索,打开锦盒,对我们载赃。臣指天盟誓,以臣的列祖列宗盟誓,臣从没有打开那个锦盒。  

赵祯不由地揉脑袋,派人将叶清臣喊来。  

将这些奏折递到叶清臣手中。  

叶清臣看了看,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