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二百八十五章 白蛇传(上)

第二百八十五章 白蛇传(上)(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有没有看过,做了一个浅显易懂的比喻后,再次离开,折向于潜。  

九县中唯有于潜出现“小治”。  

想治理一个地区,说难也不难,说易也不易。但只要略有才干,保持着一颗公正的心去处理事务与案件,明政爱民,小治便有了。  

几条司马光都有,而且有两个先提的条件,一是他替钱惟演责骂范讽,随着郑朗到来也在于潜传开,又是郑朗之学生,百姓拥护。来到于潜后,政务之余,又学着郑朗,看望一些仁慈孝悌人家,赈济寡孤贫弱之户,于是更得百姓爱戴。  

但司马光却同样在发愁,这一眼看不到边际的大山,让他两眼茫茫,整与太平州是两种情况,要么产茶,可茶叶是他动弹得了的?  

热情的将郑朗迎到县衙,又一次问郑朗。  

郑朗道:“这一行,与我那个举措并没有多大的关系,那是外因。但内治同样很重要。所以我到处看一看,看看各县的潜力何在,主要是那个外因,有了那个外因,拉动的不仅是杭州一州,还有附近许多州府…”  

说到这里,停了一下,自己是好心,可这些知州知府们到时候不知会有什么想法。  

说不定眼红起来,进行一些暗暗的掣肘。  

又道:“对杭州各县帮助会更大,有什么安排,一个月后,我会再次将大家聚集在一起,进行商议。你眼下做得很不错,我以你为骄傲。”  

司马光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挠头道:“可我自己没有想出来,终是不美,不能一辈子指望郑大夫。”  

“山上长着什么?还有天目溪与紫溪…”  

司马光眼睛亮了起来。  

“先将这个做好吧,以后还有机会。”郑朗知道他已经想通了,微笑离去。  

再到昌化,崔黄和很悲催,这里多是天目山大山,地不广,人更稀,所以杭州九县多是望县、紧县与上县,只有昌化是中县。  

人稀山多,难以管理。加上他才进入仕途,非是有心就能办好事的,无为更不行,难道真弹弹琴品品茶,就将地方治理好。看一看叶清臣与张夏二人,一个在钱塘江跑,一个在两浙各地跑,很少呆在杭州城中,这才是能吏。  

怀着一颗雄心而来,可因为经验不足,反而闹出许多纠纷。  

郑朗不得己,让他坐在边上看着,花了两天时间,将他闹出的纠纷,以及前任留下的一些事务处理清楚。  

崔黄和心悦诚服,道:“郑知府,果然是难得的良吏。”  

“我不用你夸,你是朝廷官员,是替朝廷办事的,不是以前科举学习,这也是一种学习,是学习如何处理政务。我以后不可能每年抽上一段时间,来替你将积压的政务扫清。也不用急,以后会慢慢熟悉,那时你就能处理好政务了。”  

说着离开县衙,继续四处查看。可心中很担心,是崔黄和,不知道其他几位新进士如何。  

又看了一下水银矿,工匠生活很苦。  

只能看,不可能全部立即纠正。昌化还有一样好东西,没有发掘出来,对此郑朗有些拿不定主意。这可是国宝,开采出来一件就少了一件。再折到临安,范镇在这里表现出他未来的才华,治理还可以的,但也有许多暇疵。不但范镇,新城那边也有几个百姓不服苏舜钦的处理,闹到杭州城去。  

再折到余杭,在这里吕公著表现也可,不及司马光,可没有出现大的差错。  

但杭州城那边轰动起来。  

郑朗在四处跑,对此百姓很感谢的。  

不是在做样子,这一个月来,郑朗从山上跑到河里,从河里跑到平原谷地,再到县城,从农民看到作坊,看到茶园。那不是做样子就能做出来的。  

但一项政令没有发出。  

对此百姓也不急,郑朗在太平州的故事可依,先是看,看的时间更长,除妻子从郑州带来了一些织女,好几个月都没有任何举措,最后才逐步出现大动作。  

并且富弼处理政务也可,让百姓很满意。  

只是有人到郑家拜访,都是当地的一些富豪的妻子。  

妇人半边天,也有她们的小圈子,并且在这个圈子中崔娴表现很卓越,正是她在太平州的活跃,为郑朗之初赢得了许多“半边天”的支持。  

崔娴很客气地接待,然后利用她的才华,风仪,一一让杭州这些豪绅的妻子折服。  

对此郑朗没有反对过。休要小看半边天,她们回家后在丈夫耳朵边吹风,也很重要。  

有的妇人羞羞答答地提出来,要人,能否象在太平州那样,将那些个皇家织女带到杭州授她们技艺。  

太平州织艺基础差,杭州稍好一些,可此时的苏杭仍赶不上北方。“婺州红边贡罗、东阳花罗,皆不减东北,但丝缕中钿,不可与无极、临棣相比也”。论产量湖越婺苏杭冠于全国之首,但质量锦为四川第一,绢还是在北方。一直到宋朝南渡后,经过这次变革,南方丝绣技艺才渐渐后来居上,最终超过河北山东之地。  

所以求人的。  

她们未必学习,但会派人前来学习。  

崔娴没有考虑就答应下来。  

杭州的桑麻业比太平州更发达,提高技艺,更能拉动杭州的发展,对丈夫政绩有利,何用考虑?  

然后又求种籽,是棉花的种籽。  

对此崔娴迟疑一下,因为听郑朗说过,棉花适宜沙土,越往北方去越容易生长,特别是华北与西域。作为整个国家来说,如果南方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