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一百三十七章 明道

第一百三十七章 明道(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要往京城赶,至少新举子全部赶到京城去参加省试。  

郑州离得近,要赶得慢一些。  

赶羊,是郑朗的说法,实际那些举子还不知道有多高兴呢。  

至于明年省试会不会再度不举,那个没有人管的。权当为国家gdp做贡献了,后世还不是如此,房屋、道路以及其他的工程,修了拆,拆了修,这个理儿都是一样。  

但就在这时候,小皇帝展开了第二次反击。  

几座大殿,修起来很快的,两个来月,聚集了无数工匠,就将它修好了,不修不行,这几座宫殿有寝宫,有早朝殿,还有举行大朝的重殿,大集会的重殿。  

非是这样,引不起轰动,就没有了效果。  

那个钱花得小皇帝很心疼,但还不能说。还好,程琳及时拦了一下,没有杀什么人。不然罪过就大了。  

毕竟烧掉了,于是名字一起改掉,崇德殿改成了紫宸殿,长春殿改成了垂拱殿,滋福殿改成了皇仪殿,会庆殿改成了集英殿,承明殿改成了端明殿,崇徽殿改成了宝慈殿,天和殿改成了观文殿,大宁门改成了宣祐门,宣和门改成了迎阳门,左右勤政门改成了嘉福门。  

仅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把火烧得有多恐怖。  

然后又加赠镇王元俨母亲为太仪。但这一条不是小皇帝的意思,却是老太太的旨意。这一把火烧得她很伤心,又怕群臣挟势而起,于是安抚八大王的。  

到了冬月,这把大火烧得很不好,虽然各殿草修起来,小皇帝为了表示修内德,率领群臣于天安殿内恭谢天地,再去太庙拜谒。  

大戏就在太庙上演的。  

琐碎的礼仪结束。  

小皇帝看着诸位官员,说道:“近曰,朕观看《道德经》多有体得。”  

虽然宋代重儒家,道家地位同样很高,这句话说出来不唐突。  

小皇帝又说道:“特别是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中间的明道若昧,进道若退诸句。让朕颇有体得。”  

这一段意思是上士闻道努力实行,中士闻道将信将疑,下士闻道一笑了之。不被人嘲笑,那就不是道了。故古时立言的人说,光明的道好似暗味,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等等。  

整段话综合意思就是四个字,大智若愚。  

但早期的小皇帝不是这样做的,让范仲淹孔道辅等人弄惨了,差一点活活累死,最后才悟出这个道理。这也几乎成了他一生最好的写照。  

再次说道:“因此朕想将年号改成明道。”  

这个明道现在绝对不是大智若愚,再联想到刚刚发生过的火灾,火德的神马,意思不解自明。  

并且小皇帝不在朝堂上说,不在皇宫中说,而将这句话放在了太庙!老太太一听,两眼冒金星,差一点昏倒过去。  

此言一出,吕夷简、薛奎等人立即伏于地上说道:“陛下英明,火德失位,当以改年号,以敬尤天地。”  

这一改,意味着,不再是二人圣,而要将大权放于小皇帝,这才是明确道义。那个大智若愚,眼下,还别当真。  

要改得快,几位宰相相视一眼,没有等老太太反应过来,与诸臣将草诏拟好,颁发天下。  

然后进封百官,等于是新皇帝正式登基,加封百官,以示恩宠。其实是从老太太手中抢班底来着。  

老太太经过了这次打击之后,好久才反应过来。  

实际上老太太还有许多手腕的,可这时候她也老了,如郑朗所说,心没有武则天冷酷,有的事做不下去。思前起后,心中很委屈,想处理一批大臣示一下威风,然而前几年都换掉了多少大臣,无论怎么换,都是这个样子。  

甚至被贬的大臣,不以为耻,反应为荣。  

这时候郑朗是没有跑到老太太面前晃达,否则肯定吃力不讨好的。  

心中不服气,就这样服输,又不愿意。于是呢,她做了一件让人很是啼笑皆非的事,真的啼笑皆非,可是后来让许多人上纲上线了。这件事,一直做到她临死之前。  

郑朗此时也正在往京城赶,想不去都不行,会连郑耆长他们都要倒霉的。  

但他心中清楚,明年肯定省试举行不起来了。不过无所谓,去了京城,正好插足明年春天的大事件。但有几点,也没有想清楚对错,包括老太太即将做出的这件事情。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