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纵横宋末 > 第六百一十二、抱残守缺

第六百一十二、抱残守缺(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会积水,但是没有仙凝土那么光滑。  

除了这两个路段,至于其它路段,根本就不是驰道。  

因为它不但不平整光滑,而且晴天灰尘满天,雨天坑坑凼凼,马车就是想跑,也难以跑起来。  

苏晓东越看越心惊。是哪个有这么大的胆子,竟然胆敢批评当今两个相公家族修建的驰道。  

此人胆子也太大了,不怕两位相公报复吗?  

他一看署名,终于明白缘故了。  

原来是贾理,就是那个被知县徐跃开革的贾理。  

他反正已经被开革了,心里一肚子气,哪里不想发泄一番。  

贾理之所以被开革,就提出秦始皇驰道不适合,现在遇到比秦始皇驰道更加不如的驰道,哪里不大喷特喷?  

而《大宋中华报》之所以胆敢刊登贾理的文章,反正与《大宋理报》打文字官司已经多次。  

通过这次驰道之事,正好打击《大宋理报》的背后之人,落得一个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成都府知府衙门。  

成都府知府秦玉龙看了《大宋中华报》之后,摇摇头。  

想了想,他对着通判阳武问道:“子昂(阳武字),汝对此文有什么想法?”  

“腾之(秦玉龙字),这是好心办坏事。”阳武一边喝茶,一边比较中庸说道。  

阳武此话双方不想得罪,虽然他知道秦玉龙的意思。  

转运司衙门就在知府衙门旁边。  

苏寒青脸色大变,先是一身冷汗,随后觉得有些侥幸。  

他用手巾擦了擦额头上面的冷汗:“还好,还好,家族舍得出钱,千贯铜钱没有白花,竟然落得一个好评。苏氏,崛起有望也。”  

“可惜这次是三房,不是大房。”幕僚苏寒次在一旁提醒说道。  

苏寒次与苏寒青两人都是大房之人,自然知道五房表面和睦,其实明争暗斗不少。  

苏寒青坐下,一边轻松喝茶,一边摇摇头:“肉烂在锅里总比给别人的好。”  

虽然他没有批评之意,但是言外之意还是属于自己的。  

“受教。”苏寒次拱手一礼。  

两人格局不一样,想法也就不一样。  

苏寒青高兴了,隔壁却传过来砰砰的声音。  

随着他右手一挥,案几上面公文笔墨纸砚统统掉在地面。  

这是谢方仲公房,他通过乃兄谢方叔的帮助,捞得一个转运司副使。  

但是此时他脸色铁青:“赵平,老子跟你没完。”  

幕僚谢方和默默从地面把这些捡起,他没有劝解,知道没有用处,反而会火上浇油。  

置制使衙门同样也在这里,不过它在中间位置,左边是转运衙门,右边都是成都府衙门。  

余玠看了看《大宋中华报》,悠悠叹息一声:“以前是京城相斗,没有料到现在下降到县城。”  

“大人,这个孙姑爷确实不错。”幕僚余献策脸上充满了笑容。  

余献策与余玠乃是同族之人,两人年齿差不多。  

余玠忙于打仗,忙于整治四川,余献策一边献策,一边注意观察人才。  

早在嘉定时候,余献策就注意到赵平。  

而且他深知,如赵平这一种天才,绝对是天下最佳姑爷。  

他一边向余玠禀报,一边放出风声,避免有人抢先下手。  

余玠点点头,这个幕僚确实称职,不但出谋划策,还给自己孙女找了一个好姑爷。四川不平静,京城更是热闹。  

大宋京城,丞相府邸。  

“德方,赵平那个竖子,难道他比秦始皇还要厉害?”徐清叟望着《大宋中华报》,冷冷说道。  

以前《大宋理报》与《大宋中华报》是口水打仗,但是这次却牵涉官场。  

“兴跃想法是好的,可惜年轻了。”谢方叔放下报纸,打量徐清叟一眼。  

徐清叟脸一红,他这个族孙竟然给他捅了一个天空的烂摊子。  

他想了想,还是想厉害之处说出:“那竖子不但针对徐家,也针对谢家。现在两家都是修建秦始皇这种驰道。”  

说完,他望着谢方叔,后果已经说出,如果出了问题,两家都无法跑掉。  

“他忘记统一驰道标准,竟然被赵平这个竖子钻了空子。”谢方叔一边围着茶几迈着方步,一边陷入思考之中。  

看到谢方叔还没有表态,徐清叟有些心急,想了想提醒说道:“目前对吾等有利的是,按照那竖子驰道修建只有一家,其余都不是。”  

“也是,可以从这一点出发,既然两家坚持秦始皇之驰道,也只有继续坚持下去。况且还有两家也是按照秦始皇的法子修建。”谢方叔听到之后,停止方步。  

看到谢方叔终于表明态度,徐清叟不禁大喜,“只要把秦始皇法子坚持到底,那竖子就无话可说。”  

“可是谢家与徐家也没有严格按照秦始皇法子修建,这也是一个漏洞,如果被这个竖子发现,说吾等修建的驰道不伦不类。”谢方叔仔细一看,依然眉头紧皱。  

徐清叟想了想,点点头,断然说道:“现在既然要统一,就要统一到底,灵泉县所有驰道,必须按照秦始皇的法子修建。”  

“这个对于徐家与谢家倒是简单,最多在原来轨道刷上桐漆,可是其它几家就比较麻烦。”谢方叔还是体恤下层,则从成本进行分析。  

徐清叟摇摇头:“这些人哪里是冲着积善积德之事去的,纯粹是为了捞油水。既然为了积善积德之名,就不要贪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