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四、治蕃对策(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动,突然从文官行列站了出来,向着赵平拱手一礼:“小圣人,下官愿意到西宁试试。”
王文修的能力有目共睹,西县虽然名义是县,其人口并不亚于一个州。
王文修来到西县之时,正值西县人口大量增加。
这些人口可不是本地人口,大部分都是中原人,还有少数原金国西夏人口。
他们千里迢迢满怀希望来到西县求生存,必然与西县本地存在一定的冲突。
王文修这些都处理得很好,没有发生大的治安事情,比较顺利让这些外地人融入了西县。
虽然这些都有强大的赵家庄作后盾,但是不可否认他的组织协调能力。
“如果汝代表赵家庄,如何西宁做事?”毕竟西宁远在吐蕃,情况与西县存在很大的不同,赵平决定考考他。
这个相当于大考,王文修恭恭敬敬一礼,想了想,组织一下语言。
王文修慢慢回答:“西宁与西县情况悬殊,应该以稳妥为主。”
“想法不错,能否具体一些?”赵平点点头,随即喝茶一口,望着他,希望能够给他事来惊喜。
王文修扳动手指,依然慢慢出声:“其一,西宁是喇嘛教影响极大的国家,喇嘛教不但有大量信徒,而且还参政。其二,它有一定的平民,还有大量奴隶,这些平民特别是奴隶地位极低。其三,它的朝廷大臣贵族拥有自己的盐山、奴隶、兵马,这一点比前朝蕃镇还要厉害。这些大臣贵族势力庞大,经常与吐蕃朝廷对抗,对朝廷下令的上传下达事来困难。由于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几百年之久,一时难以改变,牵一而发动全身,所以只能徐徐图之。如果下官代表赵家庄,必须得处置好这个方面之意的关系。”
“看来汝确实下了一番功夫研究吐蕃的形势,确实吐蕃与大宋存在很大不同。”赵平先肯定王文修的说法,接着语气一转,指出特使的作用,“但是汝作为赵家庄的特使,在努力维护赵家庄的得益基础上,不能让王宫形象受到损害,而且还要努力提高王宫的地位。否则,不但王宫形象受损,吐蕃本地人更瞧不起赵家庄。”
“下官受教。”王文修没有料到吐蕃的形势比他相像还是复杂。
赵平想了想,决定还是把西宁的严重形势说出来,于是继续侃侃而谈:“汝不但要处置这些关系,还要防止吐蕃大臣贵族狗急跳墙,与胡人勾结起来,共同对付赵家庄。”
听到这里,王文修不禁吓出一声冷汗。
在西县,他完全不用考虑胡人,因为强大的赵家庄早已把这些解决得一干二净。
“汝不必过多考虑,其一,吐蕃也有赵家庄(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兵马驻扎。其二,胡人攻打吐蕃也失败过,只是要求吐蕃名义臣服而已。其三,胡人如果要进攻吐蕃,西县的赵家庄也不是吃素的。”看到王文修脸色一变,决定为他壮胆。
王文修心里稍稍安慰,陷入沉思之中。
看到王文修还有心结,赵平继续说道:“西宁的大论府是一个异常坚固的城堡,不但可以驻扎大量兵马,而且不怕胡人攻打。现在这个城堡还在赵家庄手里,你过去就在那里办公。”
“谢谢小圣人,下官几时动身?”听到赵平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王文修不禁大喜,有些迫不急待。
赵平感到好笑,口里问道:“汝以那种身份去西宁,又如何去呢?”
“这个下官不知,任凭小圣人安排。”王文修想小圣人不会亏待他,干脆说道。
赵平看到王文修表情有些紧张,知道他有些忐忑不安。
不但他如此,其他人何尝不是竖着耳朵在听。
赵平郑重说道:“赞普让我监国,我也希望自己到西宁监国。可是成都府及盐司大量杂事,还有赵家庄繁琐事务,让我根本就没有时间与精力到吐蕃。因此,汝作为赵家庄的特使,代表我去监国。汝知道,监国意味着什么?”
说到后来,起来语气越来越严厉,也越来越郑重。
“监国就是代表赞普,在与吐蕃大臣贵族商议基础上,掌控吐蕃朝廷方向。但是下官不敢独断,必须征求小圣人基础上,把小圣人的意思传达给吐蕃。”王文修听到赵平果然让他去监国,不禁大喜,口里小心翼翼回答。
赵平点点头,随后摇摇头:“吐蕃国情决定了,必须要与大臣贵族商议,但是在决定吐蕃国运的大事上面,必须要有自己决断。当然,吐蕃大事汝可以通过飞鸽与我保持联系,但是一些小事,你可以自己拿定主意。”
听到赵平放权于他,王文修不禁大喜。
虽然大事要赵平决定,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监国,赵平不可能处处遥控指挥。
王文修显然有很大的自主权,至少相当于半个土皇帝的角色。
想到这里,虽然他表情依然严肃,但是眼睛欣喜还是出卖了他。
王文修虽然隐藏得极深,但是赵平还是看了出来。
“汝是正使,到西宁还有一个副使。”赵平决定,还是要敲打他一下。
王文修心里一凛,当土皇帝的心里顿时烟消云散,急忙问道:“小圣人,下官想问问,此人是谁?”
如果副使处处与他作对,处处牵扯到他,还真的是一个麻烦。
“此人乃是雨奇石,现在是井研赵家庄学堂的山长。他曾经做过杂吏,应付基层之事手到擒来。汝做过知县,但是基层之事未必
王文修的能力有目共睹,西县虽然名义是县,其人口并不亚于一个州。
王文修来到西县之时,正值西县人口大量增加。
这些人口可不是本地人口,大部分都是中原人,还有少数原金国西夏人口。
他们千里迢迢满怀希望来到西县求生存,必然与西县本地存在一定的冲突。
王文修这些都处理得很好,没有发生大的治安事情,比较顺利让这些外地人融入了西县。
虽然这些都有强大的赵家庄作后盾,但是不可否认他的组织协调能力。
“如果汝代表赵家庄,如何西宁做事?”毕竟西宁远在吐蕃,情况与西县存在很大的不同,赵平决定考考他。
这个相当于大考,王文修恭恭敬敬一礼,想了想,组织一下语言。
王文修慢慢回答:“西宁与西县情况悬殊,应该以稳妥为主。”
“想法不错,能否具体一些?”赵平点点头,随即喝茶一口,望着他,希望能够给他事来惊喜。
王文修扳动手指,依然慢慢出声:“其一,西宁是喇嘛教影响极大的国家,喇嘛教不但有大量信徒,而且还参政。其二,它有一定的平民,还有大量奴隶,这些平民特别是奴隶地位极低。其三,它的朝廷大臣贵族拥有自己的盐山、奴隶、兵马,这一点比前朝蕃镇还要厉害。这些大臣贵族势力庞大,经常与吐蕃朝廷对抗,对朝廷下令的上传下达事来困难。由于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几百年之久,一时难以改变,牵一而发动全身,所以只能徐徐图之。如果下官代表赵家庄,必须得处置好这个方面之意的关系。”
“看来汝确实下了一番功夫研究吐蕃的形势,确实吐蕃与大宋存在很大不同。”赵平先肯定王文修的说法,接着语气一转,指出特使的作用,“但是汝作为赵家庄的特使,在努力维护赵家庄的得益基础上,不能让王宫形象受到损害,而且还要努力提高王宫的地位。否则,不但王宫形象受损,吐蕃本地人更瞧不起赵家庄。”
“下官受教。”王文修没有料到吐蕃的形势比他相像还是复杂。
赵平想了想,决定还是把西宁的严重形势说出来,于是继续侃侃而谈:“汝不但要处置这些关系,还要防止吐蕃大臣贵族狗急跳墙,与胡人勾结起来,共同对付赵家庄。”
听到这里,王文修不禁吓出一声冷汗。
在西县,他完全不用考虑胡人,因为强大的赵家庄早已把这些解决得一干二净。
“汝不必过多考虑,其一,吐蕃也有赵家庄(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兵马驻扎。其二,胡人攻打吐蕃也失败过,只是要求吐蕃名义臣服而已。其三,胡人如果要进攻吐蕃,西县的赵家庄也不是吃素的。”看到王文修脸色一变,决定为他壮胆。
王文修心里稍稍安慰,陷入沉思之中。
看到王文修还有心结,赵平继续说道:“西宁的大论府是一个异常坚固的城堡,不但可以驻扎大量兵马,而且不怕胡人攻打。现在这个城堡还在赵家庄手里,你过去就在那里办公。”
“谢谢小圣人,下官几时动身?”听到赵平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王文修不禁大喜,有些迫不急待。
赵平感到好笑,口里问道:“汝以那种身份去西宁,又如何去呢?”
“这个下官不知,任凭小圣人安排。”王文修想小圣人不会亏待他,干脆说道。
赵平看到王文修表情有些紧张,知道他有些忐忑不安。
不但他如此,其他人何尝不是竖着耳朵在听。
赵平郑重说道:“赞普让我监国,我也希望自己到西宁监国。可是成都府及盐司大量杂事,还有赵家庄繁琐事务,让我根本就没有时间与精力到吐蕃。因此,汝作为赵家庄的特使,代表我去监国。汝知道,监国意味着什么?”
说到后来,起来语气越来越严厉,也越来越郑重。
“监国就是代表赞普,在与吐蕃大臣贵族商议基础上,掌控吐蕃朝廷方向。但是下官不敢独断,必须征求小圣人基础上,把小圣人的意思传达给吐蕃。”王文修听到赵平果然让他去监国,不禁大喜,口里小心翼翼回答。
赵平点点头,随后摇摇头:“吐蕃国情决定了,必须要与大臣贵族商议,但是在决定吐蕃国运的大事上面,必须要有自己决断。当然,吐蕃大事汝可以通过飞鸽与我保持联系,但是一些小事,你可以自己拿定主意。”
听到赵平放权于他,王文修不禁大喜。
虽然大事要赵平决定,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监国,赵平不可能处处遥控指挥。
王文修显然有很大的自主权,至少相当于半个土皇帝的角色。
想到这里,虽然他表情依然严肃,但是眼睛欣喜还是出卖了他。
王文修虽然隐藏得极深,但是赵平还是看了出来。
“汝是正使,到西宁还有一个副使。”赵平决定,还是要敲打他一下。
王文修心里一凛,当土皇帝的心里顿时烟消云散,急忙问道:“小圣人,下官想问问,此人是谁?”
如果副使处处与他作对,处处牵扯到他,还真的是一个麻烦。
“此人乃是雨奇石,现在是井研赵家庄学堂的山长。他曾经做过杂吏,应付基层之事手到擒来。汝做过知县,但是基层之事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