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纵横宋末 > 第二百八十七章、灵泉治理(十九)

第二百八十七章、灵泉治理(十九)(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确实有些美中不足,这个昂贵的山寨之门有些遗憾。  

内外城门在这次进攻都被炸了一个大洞,虽然已经补上,但是痕迹依然存在。  

赵平打量郭敬一眼,郭敬上前一礼,严肃说道:“赵官人放心,这个小人已经安排。”  

赵平点点头,还礼之后拾阶而上进入内城。  

从这里向里面进去,按着森严等级来修建住宅。  

这里是一条不断抬升的大街,整个大街大约半里路程。  

从心里角度而言,越是靠近城门,越是没有安全,越是里面越安全。  

从城门到山寨衙门,排序自然是耆老、六长住宅,六长公房、寨主公房及住宅。  

寨主的公房及住宅已经在山峰脚下,背靠大山,心里自然更加安全。  

到了寨主公房这里,赵平顿时有一种雄视苍生的感觉。  

在这里,不但可以俯视整个内城,整个外城及大部分田土也尽收眼底。  

在这里,顿时有一种眼前尽在掌握的微妙心态。  

不但赵平有这种想法,就是来到所有之人也有这种感受。  

黄之昭把他的山寨官府及住宅选择这里,不但最为安全,更是完全满足他就是土皇帝心里。  

在他看来,内外双重城墙保护,用固若金汤来形容,可以让他土皇帝的梦永远做下去。  

可惜他的土皇帝的美梦虽然做得美,但是却被赵平轻而易举粉碎了。  

赵平进攻这里不到两百人,而且还没有推荐攻城器械。  

黄之昭也许土皇帝梦做得太香,太小瞧天下英雄豪杰。  

众人感慨之余,突然被一个问题惊呆了。  

“可惜一个风水绝佳的雄奇小城,就要没落了。”陈广泽打量眼前美景,发出的话大煞风景的感慨。  

梁山秋不可思议望着陈广泽,这里人人惊叹这是世外桃源,险峻壮丽。  

陈广泽浑浊的眼睛流出一行眼泪,他不禁用手擦拭。  

他打量四周说道:“山寨衙门虽然不是真正官府,但是也修建了这个小城。”  

“可是如今没有官府了,这个小城谁来维护修缮。”说到这里,他又擦拭眼泪,“老朽老了,可能看不见了。”  

其它几个耆老也纷纷用衣袖擦拭眼泪,说道:“是呀,没有官府,这个小城也只有一天一天衰落下去了。”  

说完,他们一起向赵平及梁山秋一礼,恳求说道:“两位官人,老朽请求想一个法子,把小城保持下去。”  

赵平与梁山秋急忙还礼,这些都是耆老,必须得尊敬。  

梁山秋也打量四周一眼,说道:“确实是另有一番风景。下官认为应该保住,赵官人,你看呢?”  

他首先表态,但是没有说出具体内容。  

赵平摸了摸下巴,可惜没有胡须,点点头说道:“确实这里风景应该保持下去。这里有五千人,本末又有一个民间的衙门,可以成立一个镇。”  

赵平表态了,听取民意,梁山秋也同意了,有了结论。  

李之豪心跳顿时高达两百次,脸色通红,要成立官府,极有可能成立官府。  

他打量现场一眼,梁山秋的岳父及郭敬还有一些也耆老也是举人,都有机会。  

还有一个问题,即使不在这里提拔,朝廷也可以直接任命。  

想到这里,他患得患失起来,不知如何是好。  

梁山秋看了现场众人一眼,说道:“这里可以设立一个主簿,下面有三班六房。”  

赵平与梁山秋已经定下调子,现在轮流到主簿人选。  

梁山秋确实心里想推荐自己的岳父祝员外,但是祝员外仅仅是一届举人。  

而现场都是一届举人,没有哪个具有同进士的资格。  

而现场除了赵平与他是朝廷任命的文官,唯一散官就是李之豪。  

联想刚才李之豪谈到治理方案,他终于明白赵平的想法。  

要这里当一个主簿,九品已经足够,李之豪是目前最佳人选。  

可以说没有赵平,不但不能与祝英秀完婚,甚至可能丢官,极有可能臭名远扬。  

文人在在乎的是什么,当然是名声,即使没有官职,只要名声还在,就可以东山再起。  

梁山秋刚刚上任时,灵泉县只有一万人左右,如果到年底考核时人口没有两万,他就从知县降级为县丞。  

赵平派出保安团到处寻找躲藏在山里人口,其中就包括永恒山寨。  

永恒山寨人口五千,加上龙泉山其它散落及小寨人口,灵泉县户籍人口终于迈过两万这个生死大关。  

从这个角度而言,赵平是他再生父母也不为过。  

虽然赵平年齿比他小十岁,但是并不影响他心里那种想法。  

想到这里,梁山秋毅然一咬牙说道:“李族长不但是散官,还提出有效治理寨子方案,下官提议李族长为主簿人选。”  

果然上道,赵平欣喜打量现场众人一眼。  

祝员外有些有些不自然,几个耆老及郭敬一脸平静。  

祝员外女婿是知县,多多少少有些希望,几个耆老及郭敬是山寨的人,自然没有抱任何希望。  

李之豪虽然故作冷静,但是他的眼神出卖了他,他是最高兴的一个。  

赵平点点头,对着梁山秋说道:“梁知县果然有眼光,本人附议,如此一起署名上书成都府。”  

他打量郭敬一眼说道:“郭工长不错,以后就在新衙门做工房典史。”  

郭敬不禁大喜,能够得到赵平的亲睐,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