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纵横宋末 > 第二百五十三章、金堂改革(二)

第二百五十三章、金堂改革(二)(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金堂县难道真的是铜臭冲天,竟然在酒楼举行考试?  

而且这个酒楼非常高大豪华,足足有五楼一底。  

这个已经可以与京城的最豪华的白矾酒楼相比。  

一些学子一看考试金堂县果然在酒楼举行,不禁脖然大怒,长袖一甩:“有辱斯文!”  

一些学子干脆就要离开,金堂县太让人失望了,原来传说铜臭压倒书香果然是真的。  

此时,学院经文学堂的教授张定已经带领一众老师出来迎接。  

看见这些学子掉头就要离开,急忙上前拦住。  

见到是学堂教授亲自出来迎接,这些学子心里好受一些。  

他们一边行礼,一边告辞:“学生告辞。”  

君子断交不出恶语,即使想离开铜臭地方他们依然彬彬有礼。  

张定看到如此多学子来到这里参加考试,打心里替他们感到高兴。  

他真的为这些学子感到可惜,有的甚至千里之外来到这里,没有想到还没有歇气就离开。  

他急忙上前拉住这些学子,说道:“各位学子,既然已经来到金堂县,不妨参加考试之后才离开。”  

西县的唐哭也在这里,他怒气冲冲指着酒楼说道:“张教授,考试地点选择庙宇倒是听说过,为何贵县竟然选择酒楼?”  

张定抬头一看,里面建筑确实想一个酒楼,难怪这些学子会产生这种想法。  

他急忙拉住这些学子,指着牌坊说道:“各个学子,你们没有走错,这里是学堂,不是酒楼。”  

怎么,这里不是酒楼,竟然是学堂。  

唐哭抬头一看,果然牌坊上面写着:“赵家庄金堂县学院。”  

原来这里竟然是学院,而不是酒楼。  

个个学子急忙向张定行礼道谦,人人都觉得不好意思,不少脸都红了。  

竟然把学堂当成酒楼,闹了一个大笑话,搞得不少人成为没有见过世面的乡巴佬。  

这些学子一边行礼,一边心里吐嘈,这个也不能怪自家们。  

要怪,就只能怪你们金堂县太有钱了,竟然把学堂修建如酒楼一样豪华奢侈。  

虽然心里吐嘈,但是眼睛却不吐嘈,不停把打量这个如酒楼一个学堂。  

好在张定知道这些学子的心里想法,亲自带领这些学子进入传说的赵家庄学堂。  

哇,这个学院好大,整个学院一共有上千亩面积。  

楼台亭榭、假山小湖、曲栏走廊、树木成荫、翠竹排行,几乎样样都有,确实是修心养性,一心读书的好去处。  

教室为五楼一底,显得高大气派。  

千思万想,没有想到金堂县最气派最豪华的不是酒楼,而是学堂。  

这才是真正教书育人至上所作所为,哪些说金堂县只有商人没有文人话语可以休矣。  

学院不但有藏书楼,还有孔庙,更有老子、孟子、庄子塑像,庄严、肃穆、大气。  

甚至《大宋中华报》还在这里设立一个编辑部,处处透露出浓浓书香味道。  

就是后勤也解决,不但有老师个个有住宿,学生人人也有住宿。  

虽然学生住宿是八个人一间,而且还是上下铺,但是已经让外地这些学子羡慕不已。  

要知道,这个学院学生竟然几千人。  

他们今天一日三餐也是学院食堂做的,味道不亚于外面酒楼,甚至犹有过之。  

如果说金堂县不重视教化,天下还有哪个地方如此重视教化?  

这些学子竟然产生我就是这里学生,那应该多好呀。  

来此报名参与考试的人,才发觉金堂县想到非常周到。  

竟然提供三餐及刚刚修建的考试地点,但是不包括住宿,显然比起以前的考试已经非常人性化。  

要知道,以前科举考试是自带食盒。  

好像应了有好事,也有出乎意料的其他事情。  

什么,考试不但有笔试,竟然还要面试?  

难道这是选美吗?还要看看人是否长得美丑?  

那些长得俊的文人个个高兴不已,原来长得俊不但女人面前吃香,而且在金堂县考试同样吃香。  

他们认为已经成功一半了,不禁轻蔑地看了看那些长得丑陋的文人。  

看到这些长相比较俊美的文人那种可怜目光,他们心里哀嚎不已,为何自己不投一个好胎?  

他们一面自卑不已的同时,一边发奋在笔试方面下功夫。  

只是笔试又是什么内容呢?来到考室,这些文人小心翼翼打开考卷。  

笔试内容分四个部分,今天考试前面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则是是与《四书五经》相关。  

这个是必然的,这是古代。  

儒家核心是德,几乎整个《四书五经》大部分都是谈德,讲究做人的道理,因此赵平选择《大学五章至十章》。  

特别是《大学》整整一篇都是讲的如何做君子的大义之作。  

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格物自知这些为后世儒家奉为圭皋经典的都是来自《大学》。  

德是儒家之基础,也是做人的基础,如果没有德,就是再也才华,也是秦侩李林甫之流。  

但是,光是德仅仅不够,纯粹的道德极有可能培养一群严嵩之类伪君子。  

因此,赵平又在德的基础上加上法,法的内容《管子·明法第四十六》。  

管子,乃是对管仲的尊称,乃是华夏法家第一人,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  

管仲也许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