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带着虎符当太子 > 二百六十五章隔世传功入梦来

二百六十五章隔世传功入梦来(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时期人物,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神仙。  

他乃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权字云房,一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和谷子,汉咸阳人。  

但是全真在宋以前不出名,直至金代北宗王重阳创立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即以“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的教派,才举世闻名。  

其原为东汉大将,少工文学,尤喜草圣,官至将军。  

兵败乃隐于晋州羊角山,道成束双衣槲叶,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  

全真道尊他为“正阳祖师”,忝列全真北宗第二祖,亦为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下山后又飞剑斩虎,点金济众,度吕纯阳而去。  

所以八仙中辈分参齐,着实差了好几辈,皆是互相点化的传承关系。  

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南派张紫阳真人、东派陆潜虚、西派李涵虚的全真教派,还有隐于民间的道门教外别传,皆源于吕祖。  

传说吕洞宾游庐山,遇火龙真人,传授天遁剑法。  

游长安邂逅一位羽士,青衣白袍,在墙壁上题诗。  

吕洞宾见他状貌奇古,问他姓名,羽士道:“我是云房先生,居于终南山鹤岭。”  

此人即钟离权,特来点化吕洞宾,一同留宿在酒肆中。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时吕洞宾睡着了,突然梦醒,钟离权题诗一首“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  

吕洞宾惊道:“先生知吾梦,乃真仙矣,愿随先生修仙去。”  

民间称他为“孚佑帝君”、“吕纯阳”“吕祖”等,道家则称他为“妙道天尊”。  

吕洞宾常与关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乃“五文昌”之一。  

东华洞天帝主飞行救劫天尊钟离权,其在民间形象是一袒胸露乳的粗豪大汉形象,手摇芭蕉扇。  

他在点化吕祖时,传授其“点石成金”的道法。  

这个道法向来是道教作为吸引门徒的神通之一,天赋有高低,学道者不是全成仙,有人赖此技而行走江湖混口饭吃。  

因此陆辰第一要学的就是点石成金术,他首先在典籍中找相应的法术。  

据说钟离权归隐时遇上仙王玄甫,授钟离权以长生真诀、金丹火侯及青龙剑法。  

后来又遇到华阳真人传其太乙刀圭、火符内丹、洞晓玄玄之道。  

在崆峒紫金四皓峰得玉匣秘诀,道始大成,遂成为真仙。  

玉皇大帝曾在灵霄宝殿问其扇子的用处,钟离权回答:“此扇煽火火灭,煽风风熄,煽邪邪死,变化无穷,化船过海,遮日卷月,收雾行云。”  

陆辰如今金丹大成,可是对于如何大成他向来也懵懂。  

突然他一拍脑袋,大叫:“几乎误了大事。”  

原来他此刻要修行的首先是钟离权所传承的内丹派功法的口诀,否则连搬运周天都不会,如何精进修为。  

幸好陆辰是木火双灵根,对应着典籍他就专门寻找木火属性的功法,其余三属性的功法,哪怕等级再高,对于他就是鸡肋。  

果然他探出神识,开始自动甄别起来,有了方向甄别的速度就快了许多。  

神识果然是好东西啊,帮助陆辰一目十行,只有属性相合的典籍,才会被他留意,并用意念将它抽出。  

陆辰在结界里也不分日夜,运用神识意念化为触手,搬运物体,也是他捉摸了许多才得到的神通。  

对于法术,他是个小白,幸好他一开始接触到一本《意念搬运大法》,是修仙术最浅显的神通。  

修习这个神通,也花费他好多精力,因为意念是抽像的,集中精神并用意念化出触手来,说说容易做做难。  

他开始累得浑身酸软也没有触手来,结果一生气对着典籍就喷气,结果将典籍喷飞了。  

他突然灵光一闪,如果能够将内气外发,不就将劲搬运到体外了吗。  

然后就顺利多了,他将外放的气劲再按心意如臂使唤,终于能够搬运典籍了。  

当然有的典籍非常沉重,仿佛一座小山一样,他就逐步去试,如何搬运。  

因为搬运有窍门的,有时典籍非常沉重,因为它还没有觉醒,似一块死物一般。  

典籍也有灵性的,得用神念与它交流,比如问它里面记载的东西,虽然不懂,可是只要嘴巴甜,也能哄得它开心。  

这样再搬运典籍就轻松得多了,因为它自动能够翻页,使陆辰知道是不适合自己修习。  

有好多典籍光看名字是会错过机缘,重要的典籍往往名字平平无奇的。  

就这样,陆辰先学会意念搬运术,然后是隔山打牛术。  

这是对力的运用,通过打击甲方,传递震动打击乙方。  

首先不能对甲方造成破坏,它只不过是个传递力量的媒介,否则把它打坏了,也不叫隔山打牛了。  

陆辰戒指里有好多东西,平时就拿出来炼习法术。  

他选取两只小木盆,比较耐打,不然下子打坏了,还要找工具。  

当他正确运转内力后,通过掌心发出的力道,果然能够震动甲物,然后通过它传递的劲道来打击乙物。  

最基础的法术学会后,学习比较难的回旋力等法术,就容易多了。  

对于力道的掌控,首先是自己得多炼习,然后触类旁通,通过领悟想通某一道理,为何这样发力能够使法术事半功倍。  

同样他也反思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