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实业大亨 > 第557章 美元开路

第557章 美元开路(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大王饶命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国内已是春暖花钱,满城绿意盎然,而莫斯科仍然笼罩子在一片白雪皑皑当中。  

天上虽然没有在下雪,但路边的积雪和马路上的泥泞,却告诉李卫东,这里仍然是寒冷的冬季。  

坐在汽车里,虽然是在大马路上行驶,李卫东仍然能够感觉到屁股下面传来的颠簸感。  

俄罗斯生产的汽车,空间普遍是比较宽敞的,但舒适度方面就真的有些差强人意了。  

最关键是路上有坑!  

由于经济原因,莫斯科的道路,大多数年久失修,即便是几条主干道,也总是有些坑坑洼洼的地方,大概只有红场面前的的哪条路稍微平整一些。  

虽然逐渐融化的积雪,将路上的坑坑洼洼填平了一些,但耐不住驾车的是个俄罗斯司机,这司机的驾驶风格尽显战斗民族的豪放。  

一脚油门踩下去,汽车开的飞起,路过有坑的路面,李卫东整个人都被颠起来,然后头撞车顶。  

车子驶入到莫斯科的市区,路边的行人也渐渐的多了起来。  

很多商店门口,都排着长长的队伍,李卫东仔细一看,从里面出来的顾客,手中拿着的都是方方正正的大列巴。  

这东西李卫东是吃过的,一点儿都不好吃。  

俄罗斯的大列巴实际上就是全麦面包,不含糖不含油,外皮又脆又硬,好在里面会稍微软一些,吃起来比较抗饿,但味道肯定没有中国的馒头好吃。  

欧洲人日常食用的面包,往往都比较的瓷实,吃起来也很费牙,整个欧洲大陆大概只有犹太人做的面包是偏松软的,其他民族烤出来的面包都是硬的。  

像是德国人烤的面包,都能拿来当砖头砸人,可能1V1对磕的话,砖头还不一定磕的过德国面包。  

所以德国每一家面包店里都配备了切面包机,各种横切术切碎切功能一应俱全。因为德国面包实在是太硬了,买回家自己切,十有八九是切不动的。  

望着买面包的人群,李卫东不由得想起了几年前来俄罗斯时候的情景。  

当时李卫东刚刚买下了转载机厂,便用几十车皮的水果罐头,从伊塞特河工程机械厂换来了装载机的生产技术。  

而那个时候苏联也才刚解体不久,百业萧条,民生凋零,当时的面包店前,也像今天这样大排长龙,市民们排队购买面包。  

“莫斯科很缺粮食么?”李卫东开口问道。  

赵金龙看了看车窗外,开口说道;“这倒没怎么听说,好像每次卢布贬职,面包店就会排队。不过认识的老毛子,都不是普通的小老百姓,就算是缺粮,也饿不到他们。”  

赵金龙说着回过头来,笑着接着道:“你放心,肯定饿不着你,我保证你顿顿大鱼大肉,一会到了酒店,牛排管够,要多少有多少!”  

“欺负我没来过俄罗斯是不?”李卫东也笑了起来:“在俄罗斯,肉制品又不贵,水果和蔬菜才是值钱的,我一会就挑着水果沙拉吃!”  

两人自然是在说笑,以赵金山的财力,就算是李卫东吃上几吨蔬菜水果,也是吃不穷赵金山的。  

俄罗斯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比较寒冷,这对于大部分的农作物生长是不友好的,所以俄罗斯的农业,历来都做不到高产。  

但奈何俄罗斯的土地面积够大,可以用数量来弥补质量,就算农作物的亩产量不高,只要种的面积足够大,粮食产量自然就上去了。  

未来俄罗斯的粮食年产量基本维持在1.3亿吨上下。  

这虽然还不到中国的粮食产量的五分之一,但考虑到俄罗斯人口才一亿多一点,平均下来一个人一年能有一吨粮食。  

普通人一年肯定是吃不了一吨粮的,所以俄罗斯每年还会出口一千多万吨的小麦。  

而在九十年代末,俄罗斯的粮食产量并没有这么高。  

经历了苏联解体,以及多年的“休克疗法”,俄罗斯的粮食产量不升反降,反而不如前苏联时代。  

这时候俄罗斯的粮食年产量,大概只有六千万吨,还不到后世的一半。  

但即便是年产六千万吨的粮食,平均下来每个俄罗斯人,一年也能够小半吨的粮食吃,肯定也不会饿肚子的,也不至于到抢购粮食的地步。  

之所以会出现排队买大列巴情况,还是卢布贬值所造成的。  

俄罗斯轻工业基础薄弱,大量的日产过生活用品依赖进口,所以每当卢布贬值,生活用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因此会产生通货膨胀。  

而通货膨胀又会带动粮食价格上涨,从而导致明明粮食足够吃,但民众却排队买大列巴情况。  

所以未来但凡是出现卢布贬值,都会有民众排队买面包的情况发生。  

后来俄罗斯也想明白了,国际贸易体系主要是以美元进行结算的,而美元之所以能占有国际贸易的霸权地位,主要是因为大宗商品是以美元定价,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石油和粮食。  

而是石油和粮食,俄罗斯都不缺,不光可以自己自主,多出来的还可能卖给别的国家,那干嘛还要看你美元的脸色?  

于是乎后世的俄罗斯,面对西方的制裁,反而变得越来越硬气,西方的制裁也越来越无效。  

车子来到莫斯科的一处豪华酒店,赵金山和李卫东下了车,两人走进酒店门厅,只见一个年约五十岁中国男子早就等候在那里,他见到赵金山后,立刻走了过来。  

“赵总,房间都已经安排好了,我也去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