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孽子 > 第1549章 惊喜总是来源于意外(继续日万)

第1549章 惊喜总是来源于意外(继续日万)(2/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数据的变化。”

看着电路上慢慢变红的小铁线,李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电压也好,电流也好,很多东西都是肉眼看不到的。

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一个仪器辅助的话,大家都很难去判断电压电流与其他东西之间的关系。

这显然不是李谚希望看到的实验状态。

“电压表和电流表?就是卢照邻在前几天书院内部的演讲之中提到的东西?”

赵小二满脸欣喜的抬起了头。

虽然他不知道电压表和电流表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凭借着听名字,也能知道他们的用处是什么。

对于他现在正在进行的实验来说,这些显然是必不可少的实验设备了。

“是的,就是那些东西!

你不要小看仪器作坊,他们虽然在大唐的名气一点都不响亮。

但是各个书院的实验室里头,有哪家是没有使用过仪器作坊的产品的?

将来指不定人家单靠售卖各种各样的仪器,就能成为观狮山书院旗下举足轻重的一家作坊呢。”

李谚看问题的角度显然跟赵小二有点不同。

当然,这也跟大家的出身,以及现在所处的地位有一定的关系。

“师父,我突然想到一个主意,这铁丝已经开始发红了。

如果我们拿一个木桶过来,在里面装满水。

然后我们把这个发红的铁丝放到水里面,会发生什么呢?”

眼看着铁丝已经红的通透,起到保险作用的锡线才再次被熔断,赵小二突然冒出了一个颇为新奇的想法。

“把这个西铁线放到水里面?

如果这个实验不会立马停下来的话,那么水里面的水肯定会因为铁线变红的原因,温度慢慢的升高。

这个保险丝应该也不会那么快的熔断了。”

李谚只是稍加推导一下,就有了自己的判断。

“我换一根保险丝上去,然后重新做一下实验,看看是不是可以把水加热!”

很显然,赵小二已经意识到了,如果铁丝能够把水加热,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就可以用来加热水。

这里面蕴含的意义到底是大还是小,现在还未可知。

但是这肯定是一个非常新颖的观点。

单单这一个实验,就可以整出一篇有资格在《科学杂志》上面发表的论文了。

“嗯,那就试一试吧!甚至我们可以把铁丝绕成一圈圈,然后放在一个小的炉子里头,看看是不是可以制作成一个小电炉呢。”

赵小二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李谚自然也不是站在一旁傻乎乎的看着。

通过细铁线发红这个情况,他立马就联想到了其他的用途。

很快的,相关的准备就已经妥当了。

铁丝在木桶里面,很快就搅动起了一阵阵的气泡。

很显然,它却是是在加热水。

旁边一名想要表现一把的伙计,撸起了自己的袖子,不等赵小二反应过来,就一边说着“我看一看水温有没有变化”,一边把手伸到了木桶里面。

不过,还没等他继续说第二句话。

“啊!”

一声惨叫就从他的嘴里面冒了出来。

很显然,他这是被电到了。

要不是反应的够快,估计就被电倒了。

不过,这也算是让大家意识到了加热中的水,是不能摸的。

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实验的进度,很快的,木桶里面的水面就开始冒蒸汽了。

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再确认什么,单单用眼睛看到的东西就已经证明了这个细铁线可以用来给水加热了。

“师父,刚才我们还有点担心不知道研究发电机之后,把电发出来会有什么用处。

现在看来,其他的先不说,单单这个给水加热,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用途。

如果能够合理的把电储存起来,或者能便捷的传输的话,那么意义就更加不一样了。”

赵小二的心情颇为不错。

今天的实验才刚刚开始没有多久呢,就发现了这么一个很有实用性的东西。

单单折腾这玩意,就值得在《科学杂志》上面发表一篇论文了。

“嗯,给水加热确实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用处。

指不定以后我们烧水都不需要使用蜂窝煤炉子了呢。

不过,我倒是觉得这个发现,不仅可以给水加热这么简单。

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个东西可以用来取暖,或者是用来炒菜做饭呢?

当然了,肯定是需要进行一些改造才可以。

但是细铁线通电之后会发红、变热,这个现象应该可以拓展出很多运用场景出来。”

李谚的眼光也是不差的。

这个时候,他再也不用担心“电”这个东西会没有用处了。

甚至他有一种感觉,电将会是成为改变大唐整个社会的一种新东西。

“一切都有可能啊!师父,我觉得回头研究所里头可以专门成立一个研究小组,就研究怎么将这个现象转变为各种各样的实用性产品。

将来我们的发电机成熟之后,就有希望给这些产品提供电呢。”

赵小二自然是希望蒸汽机研究所的规模越大越好。

作为其中的二把手,研究所的规模大了,也就意味着他可以调用的资源变多了,他的权力变大了。

“没问题,确实有必要专门成立一个研究所来研究这些东西。

用太子殿下的话来说,我们这也算是产学研结合。

在实验过程之中发现的一些现象,充分研究学习之后,进行产业化的应用。

这样就可以不断的给我们的研究提供资金支持,让我们的研究所运作进入到良性循环之中。”

李谚早就从蒸汽机作坊的投产之中享受到了红利,自然不会反对进一步的产业化推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