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人,得加钱 > 第八百九十六章 大熊,我的好谙达

第八百九十六章 大熊,我的好谙达(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老李,你说是谁的意思?”  

贾六没有正面回答老李,这件事的确是他的主意,跟武昌方面没有关系。  

宜昌知府薛景文不上这道折子,他真想不起李来亨生前就在宜昌的兴山地区坚持抗清。  

所谓天下皆降闯不降!  

出于对这位在中国坚持抗清到最后的大英雄敬意,贾六决定给李来亨平反,并追封其为汉王,此既是贾六个人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政治上的需要。  

因为,此举会加速兴汉军从反抗军向官军的蜕变进程。  

也是贾六向武昌方面表明自己乃朱明之后的又一重大信号。  

真是爱新觉罗,能这么干?  

想要论点坚不可摧,论据就得无比扎实。  

意义同顺治给崇祯上坟叫哥哥差不多。  

“皇上这是不打算要大清,带头革大清命了?”  

李会长觉得还是开门见山问个明白的好,因为这关系维新朝廷的性质,以及将来的走向。  

就是大清这面旗帜要不要了,要的话还要打多久,不要的话又怎么个弄法。  

你皇帝不把话说明白,把政策基调定下来,下面人怎么办事?  

这个问题同样让老博和老阿紧张起来,二人虽是维新朝廷忠实的臣子,但毕竟是满洲出身,对于大清这块招牌还是有说不出的复杂情感的。  

可能都在想公司的法人代表可以换,但公司的招牌最好不要动。  

毕竟,老员工们对公司多少还是有感情的。  

这一点,贾六也理解,所以他很认真道:“不是不要大清,而是改造,对大清进行脱胎换骨的全方面改造。”  

接着提出两个改造工程。  

一个是去八旗化;  

一个则是去大清化。  

去八旗化工程已经在做,诸如军队去辫、旗汉一体任用,不再单独设立八旗武装,政府官员也不再分汉满双阶制等。  

当然,这些项目虽然都在推进,但目前因为现实原因,并没有全面铺开。  

都在试点。  

诸如裁撤满城,去旗化民等更进一步的措施,要等局面稳定之后才能推行。  

去大清化则是否定顺治以来四朝合法性的升级版——直接否定大清立国的合法性,从而在已经腐朽人人唾弃的大清尸体上催生一个全新的、具有活力的新王朝。  

两个工程相辅相成。  

去大清化的前提是去八旗化,去八旗化则是为去大清化奠定基础。  

两个工程又有本质区别。  

一个是旧房改造;  

一个是推倒重来。  

贾六要的是在旧房改造基础上达到推倒重来的效果。  

这个就很考验他这个皇帝的政治智慧了。  

国情不允许他采用激进的办法,所以只能采取相对柔和的手段。  

制度设计上他无疑借鉴了北魏拓跋氏改革。  

当年北魏鲜卑能改拓跋为元姓,彻底融入汉人当中,他贾六当然可以带头改爱新觉罗为朱姓、为赵姓、为钱姓...  

虽然常常自嘲自己是百姓帝,但是这个百姓帝何尝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朕意使满洲真正融入汉人当中,并对明季殉国忠臣给予最高肯定,将百年以来的旗汉矛盾从根本上结束。如此,对于汉人而言,对于满洲而言,都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贾六道出了追封李来亨为汉王的终极目的——让旗汉彻底合流。  

三大老互相研究了一下,觉得可行。  

毕竟,满洲本就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集团概念。  

这个集团包括了许多族群。  

如老博和老阿的先祖,都是被建州征服的女真部落,而不是他们本来就是建州。  

“从历史来论,化满为汉也是对汉人的一种赎罪。历史上,满洲是对不起汉人的,因此,朕要代满洲受过,向汉人赔个不是。”  

贾六不无深意指出,从国家长远利益角度出发,小入大,才是长治久安的道理。  

继续秉承过去的旗汉分治,以旗治汉的政策,总会有各种矛盾出现。  

这些矛盾要是被周边列强缅甸、安南利用的话,很容易就会搞乱国内。  

于其让刚刚开张的维新朝背负历史沉重的负担,不如另起炉灶,轻装前进。  

但在开启这个改革前,贾六要将大清这个国家概念搞臭、搞乱。  

如重修《明史》,封禁整改顺治以来的系列篡改书籍,包括刚刚那本《胜朝殉节诸臣录》。  

也就是对大清过往历史进行一次全面的、客观的否定。  

如此,只会导致一个后果发生。  

那就是在民间引发一轮又一轮的反清浪潮。  

很有可能和辛亥之前的中国差不多。  

然而贾六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等到满洲人人自危时,他就是拯救满洲唯一的救星。  

如此,旗汉融为一个民族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没有压力,就没有改变。  

听了皇帝陛下对两族长远规划,李会长不禁赞叹道:“陛下高瞻远嘱,始终站在全局高度,臣自愧不如。”  

同意是同意,但是提醒皇帝一口吃不成胖子,关于两族合一这件事不能急,要一步步来。  

可以分三步走,或者搞个几年计划。  

实现一个再搞下一个,温水煮青蛙,直到时机完全成熟。  

就是先形成国策再逐步推动的意思。  

另外需要一系列的相关配套政策,这些都要从长计议。  

说完看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