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人,得加钱 > 第六百四十五章 打八旗 分田地

第六百四十五章 打八旗 分田地(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如果乾隆也在场,多半会命人把老农砍了,满门一并抄斩,原因是将粮食产量与官员头发比较,这不是咒骂大清雅政么。  

要是今年粮食绝产,是不是说辫子没了,大清要亡?  

大概率老四鬼子干得出这事,因为老家伙有点走火入魔,连人家自称古稀老人都落个满门抄斩。  

清字前面除了个大字,甭管加什么字,统统砍头没商量。  

不过就算乾隆不在场,换其他人在,肯定也不悦的。  

毕竟老农这比喻法有点过份。  

这年头,除了湖广的长毛番贼,谁头上发多?  

可贾六是什么人?  

别说拿他头上那一撮发比了,就是拿他别的地方比,也没意见。  

或许还会沾沾自喜呢,因为别的地方发量比头上多。  

还他娘自然卷,英格来西那种。  

问题很严重啊,形式也很严峻!  

老农的意思显然是说今年的秋粮收成不会好,原因是打五月开始天气一直炎热,导致包括水稻在内的大多数农作物受到影响不结果,不包浆。  

个别地方甚至因为干旱颗粒无收。  

去年京畿就发生过大面积洪涝灾害,当时贾六还亲自带人战斗在东陵抗洪一线,也因此事迹得到了乾隆六儿子永瑢的赞赏,也才有了之后已经封刀当管委会主任的贾图鲁再次出山,从而以平定教乱再鸣天下,阴差阳错的混成了大清三巨头之一。  

说起来,挺感谢永瑢那小子的。  

可惜这小子命薄,宫乱当夜被归太一刀给天诛了。  

这会可能也在贾六身后飘着。  

冤有头,债有主嘛,不是你鬼子六扇动八卦教冲闯禁宫混水摸鱼,人六阿哥能殉国么。  

但这对于迷信的贾六而言,都不是问题。  

粮食问题,才是大清根本问题,也是直隶稳定的现实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  

在他详细询问下,几位农户都给出今年稻子产量可能减产四成,甚至五六成的肯定回复。  

贾六高度重视,立即指示丁庆组织人手将方圆十里所有稻田都看一下,看是否稻子长势都跟这片一样不如人意,还特别强调要注意是否有绝产的地亩。  

调查要实事求是,既是调查情况,当然不能只调查好的,不调查差的。  

长的,没长的,一块看,一算测算,才叫科学嘛。  

不讲科学,那是要失人心,要亡大清的。  

结果很快报过来,都跟贾大人看的这片稻田差不多,长得很差,麦穗十有五六都是瘪的。  

听了丁庆的汇报,贾六心事更重,去年京畿地区粮食减产,百姓们还能咬牙撑一撑,今年要还是这么个情况,百姓们还能坚持?  

他是总督大员,年收入高达一个亿,他可以坚持,仅靠种地过日子的百姓哪里能坚持。  

眉头紧皱的贾六虚心讨教那几位抽了自己快一盒烟的农户们:“老人家,过往水稻每亩产量是多少?”  

按农民专家们的说法,过往水稻产量年成最好时,大概一亩地能收到三石,也就是400斤出一点。  

一般的话也能收到接近三石,350斤往上一点。  

取平均值,每亩产量应该在370斤左右。  

如果今年产量总体减少四成,那一亩地只能收220斤左右。  

这个产量是非常骇人的。  

贾六前世时由于化学农药这些科技的辅助,水稻产量能达到1200斤往上,年成好甚至能收到1500斤。  

当然,主要是平原地区,其它地方通常是对半腰折。  

小麦的话,有1000斤就是高产量了。  

也正是因为科技,才让中国人民彻底吃饱饭,告别忙时吃干,闲时喝稀的苦日子。  

所以要感谢科技,而不是端起碗来吃饭,放下快子骂娘。  

现在的粮食产量,那真就是极度危险的,万一减产属实,后果更是严重。  

顾不得多想,贾六立即对周围村庄展开随机调研,发现大多数家庭的人口不是五人,就是六人。  

也就是一对夫妇供养三到四个子女。  

不包括老人,老人一般都是自己种几三亩地,实在种不动了轮流平均在儿子家过,或专门在一家,其余子女给予粮食补贴。  

子女多,其实跟传宗接代这个思想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是因为没有措施。  

有两家子女更是多达九个,十个。  

贾六只能取平均情况估算。  

按一个人一顿吃四两饭算,一天两顿就是八两,一家五口一天就得四斤米,一年需要1400斤米,就是一个家庭至少需要种五亩地才能保证一年口粮最低需求。  

却不包括上交国库的田税,以及府县的各种苛捐杂税,以及其它需要拿粮食换取的生活物资,如油、盐、菜肉、穿的衣服、鞋子、农具什么的,所以一个家庭至少要种十亩地才能保证一家老小不被饿死。  

想发财是不可能的。  

这还是照年成最好时的粮食产量计算。  

现在京畿以东地区因为天气原因造成庄稼减产,意味下半年至来年开春之前,京畿以东诸府肯定会有粮荒。  

如果不妥善处置,弄不好就会饿死人。  

不死人,是贾六对官员的最低要求。  

出了这种事,那就得杀头,不是你地方官员说工作不到位就能搪塞湖弄过去的。  

正与丁庆等商量如何提前预防有可能到来的粮荒,确保直隶大开发不会受到影响时,贾六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