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人,得加钱 > 第一百六十八章 贾大人的工程项目

第一百六十八章 贾大人的工程项目(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人不能太出名。  

全线大溃退,结果一个汉军旗出身的前锋校成了巴图鲁,回京后不仅抬了旗,还娶了信郡王府的格格,这事汉军八旗可能当荣耀,一个个觉得与有荣焉、倍有面子,满洲、蒙古怎么想?  

博清额实话实说,如今贾佳世凯这个名字在满蒙八旗将领耳中刺耳的很,尤其是贾六还被皇上赏了双眼花翎,在此之前整个金川前线除了阿桂外再无他人获得。  

战死的海兰察倒是有一根,温福都没有。  

所以,眼红的人太多。  

事实上就连博清额也没想到贾六回京之后能被皇上如此恩赏,当时听到消息时是呆了又呆。  

说白了,除了汉军外,满蒙八旗都对贾六这个乌能伊巴图鲁看不上眼,认为贾六这个巴图鲁以及后面皇上赐予的风光完全是捡“死而复生”的便宜,因此不少人私下把富升阿这个乱报的家伙恨死了。  

尤其是南线这帮家伙。  

博副会长知道贾六的难处,将其拉到自己的“办公室”,他如今在大坪分管大军钱粮,相当于从前木果木大营的富升阿。  

他一败军之将还能干上这好差事,得益于他是定西左副将军丰升额的姑父。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满洲副都统的身份。  

亲自为贾图鲁泡了杯茶后,博清额吐出实情:“现在军中很多人看不上你,说你是抬旗的杂种,”  

“这叫什么话?”  

贾六气的连茶也喝不下,简直胡说八道,他一根正苗红的汉奸混成了杂种,这叫什么话?  

博副会长很是头疼,讪讪道:“你也别嫌我说的难听,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贾六微哼一声,示意博副会长继续。  

“所以你这个杂...所以你得向他们证明自己...”  

博副会长竟是同博灵阿想到一处去了,都是想贾佳世凯这个北线的“门脸”能够通过这次助战,向南线满蒙将士证明他这个巴图鲁封号不是捡来的。  

而且这件事关系北线满蒙将领的脸面,毕竟这次兵败的主要原因是北线,所以为了挽回一点颜面,北线逃出来的大人们或是主动,或是被动,都在帮着吹捧死里逃生的贾图鲁忠勇事迹。  

众口烁金下的大清特级战斗英雄要是个草包的话,这帮人脸就丢大发了。  

此中道理贾六还是听得进的,明白他这是猪太壮的原因。  

但他也很无辜,因为他也不知道富升阿直接给自己报了烈士。  

随手端起茶碗喝了口,兀自有些闷闷不乐道:“我的功绩皇上知道就好,他们服不服气关我什么事...再说,那座山头是好拿下的么?我好端端的专办旗员游击事,有什么道理让我去助战。”  

“我知道你怕死,”  

博副会长及时住嘴,用喝茶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贾六不以为意:“接着说啊。”  

跟老博,不必客气,这家伙请上路的满蒙将士未必比自己少了,一条腿上了共进贼船,想下船门都没有。  

也就是眼下尚在考察,等考察期满这个副会长他不当也得当。  

放下茶碗,博副会长分析了一下,认为福康安这次主动请缨去啃番贼的碉堡,除了立功心切外,其实也知道没什么危险。  

“此话怎讲?”  

贾六总算有了点精神。  

“攻下了最好,攻不下,那碉堡里的番贼难道还敢冲出来不成?再说,有虎衣藤牌兵在,难道还用他福康安亲自披甲冲不成?”  

说完,意味深长看向贾六,“朝廷培养一个官员不容易,尤其是简在帝心的。”  

言之有理。  

老话说的好,救民先救官,不先救官,朝廷有再多的粮食也没人发给灾民。  

同样的道理在战场上也一样通用。  

一百个、一千个士兵也不及一个巴图鲁啊,更何况管乾隆叫姑父的福康安。  

这小子不是立功心切,而是也想包装自己。  

知道没什么性命危险,贾六心就宽了,随后跟博副会长提出一个要求,就是帮他弄上几百杆火枪,那个御制短手铳也弄上百八十根。  

博清额一愣:“你要这些干什么?”  

贾六道:“我的旗员游击队要用。”  

博清额想了想不是难事,便让贾六写个书面申请报告。虽然他不管军械,但帮忙批几百杆火枪是没有问题的。  

贾六没意见,官方程序肯定要走,要不然岂不成了他私藏军械了。  

只是博副会长似乎还有什么话要讲,在那吞吞吐吐的。  

见状,贾六便道:“大人,你我乃患难之交,同生共死过,有什么话但说无妨,只要世凯能为大人办到的,刀山火海绝不皱下眉头!”  

听了这话,博清额目光闪烁,继而告诉贾六他手中有批粮食。  

“军粮?”  

贾六将身子往前凑了凑,这买卖他从前做不了,现在倒是能做上几笔。  

博清额轻咳一声,不吱声。  

“大人莫不成是想把粮食卖给番贼?”  

贾六寻思博清额真是这样想的话,那他可要从中多捞一些才成。  

不想博副会长却摇了摇头,说这批粮食他已经找到买主,但是需要一个项目来解决这批粮食的去向。  

就是方便做账,总不能把各省运来的军粮直接拉走卖了吧。  

专办旗员游击事的贾六这里,无疑是个能走账的好项目。  

沉吟片刻,贾六开价:“五五。”  

“最多六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