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人,得加钱 > 第四十三章 漫漫征途路

第四十三章 漫漫征途路(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人之将死,捞点银子,碍着谁了?  

老话不是说人死为大么。  

总之,贾六不觉得收点银子有什么问题。  

再说,这钱又不是他主动要的,是别人非塞给他的。  

要是不拿多寒人心?  

都是一个旗的,也都是汉奸的后代,关系搞僵,以后还处不处了?  

还要不要共同富裕,从而建立一个牢不可破的汉军八旗联盟,实现终极理想?  

抛开长远不谈,最重要的是贾六不是平白无故收银子,而是出于现实考虑。  

人嘛,不管混到哪一步,总得有个规划。  

去金川不假,送死可能也不假,但要是努力一下,未必就真死在那了。  

怎么努力?  

世间还有什么比钱更能解决问题的努力方案么?  

贾六寻思到了金川后得想方设法给自己弄个免死名额,就是不用上前线跟傻子似的扛个梯子往前冲,老老实实呆在后面看押什么粮车,管管器械什么的,哪怕混个督战队也行。  

因此,他必须弄点钱。  

兜里倒是有点钱,不多。  

贾娟给了弟弟五十两银票,二姐贾兰也揣了张一百两的银票给弟弟防身,老爹大全把家里最后一点现银都给儿子了,所以贾六身上有一百六十多两,加上刚收的十几两,约摸一百八十余两。  

这钱,按道理应该足够贾六买个免死名额了,毕竟一个世袭云骑尉年俸不过八十五两。但贾六还想再进一步,看看能否再买个低级武职,毕竟不能白到金川去一趟吧。  

拜唐阿买官能便宜,在职官员买的话还能再打折,而且可选职位较多,必须加以好生利用才行。  

另外,贾六肯定跟他抱着同样打算的拜唐阿子弟不在少数,这就会导致到了金川后“官价”会暴涨,以他的经济实力弄不好连门票都买不到。  

因此,有人给,他就收。  

钱嘛,越多越好。  

有了银子才有命,有命才能干事业!  

正所谓,大丈夫处事碌碌无为,与朽木腐草何异!  

不管祖应元怎么看待自己,反正贾六没有为大清马革裹尸的念头。  

意志坚定的贾六,别说一个祖应元了,就是他老太爷祖大寿过来,也休想改变他收银子干事业的决心。  

........  

健锐营的人过来通知正蓝旗拜唐阿准备领取辎重武器。  

贾六这个领班自是跟人家去清点物资,先是查看发给他们的战马,一共十七匹,都是上等的蒙古战马,比贾六家的大黑不知道强到哪去了。  

确认战马没有问题后,贾六招呼常秉忠他们挨个把马领了,自己也领了一匹白马。  

这是英雄主义观作祟。  

白马配英雄嘛。  

不过这些战马贾六他们只有临时使用权,没有永久使用权,打金川回来后还得还回去,除非他们立有军功晋升武职,或者是人马皆殉。  

领取战马后,贾六以领班身份指挥杨植同另一个苏喇队长王四带人将辎重装备给扛了回来。  

别说,布特哈拜唐阿的身份还真好使,那帮苏喇没一个敢违令的,哪怕他们的主子也得听着。  

这就是“体制”的好处了。  

拜唐阿的装备还是挺不错的,一人发了顶铁顶上面垂有红缨的头盔,一副棉甲,一张弓,另外给佩刀一把,以及箭七十枝。  

此外一人发一双布鞋同一双皮靴,一床重八斤的棉被。  

这些其实是前锋营基本前锋兵的装备。  

如果是鸟枪前锋兵的话,除了这些装备额外还配有鸟枪一杆,以及相应的火药和铅弹等。  

一群连战场都没上过的旗人子弟享受同前锋营一样的装备待遇,自是因为他们并非普通旗人子弟,而是拜唐阿的缘故。  

官不是官,但也绝不是普通的大头兵。  

准确的说,拜唐阿就是预备军官。  

苏喇的武器装备就差多了,没有头盔和甲衣,只有一顶类似斗笠的帽子,以及一身前面印有兵字的灰色军服。  

武器是一人一杆长矛,领队一把佩刀,另外一队给三张八力弓,箭两百枝。  

因为汉军正蓝旗无论是拜唐阿还是苏喇的人数都较少,分派物资的健锐营便只给了六辆大车。  

从北京到金川有三千多里路,光靠两条腿行军走到那恐怕得一个月,所以不管是昨天先行出发的前锋营还是今天的健锐营,都是以马车代步,实现“准机动化”。  

当然,这与八旗子弟有关,地方上的绿营可没这待遇。  

别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换上崭新棉甲,戴上头盔的一众拜唐阿子弟,看着还真是叫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  

就是贾六也无形之中有了几分威武,往白马上一骑,看着人模人样的。  

小半个时辰后,校场内有鼓声擂响,前后三通。  

继而就见营门被士兵拉开,然后一众明甲尖顶的八旗将领从营中纵马驰出,当先的就是此次援军总指挥、镶白旗满洲副都统都尔嘉。  

只见这位曾在新疆任职多年的副都统,于马上环顾两侧已经换装完毕的拜唐阿队伍后,右手一挥,立时有两名手持三角小旗的骁骑校纵马奔出,一人往东,一人往西,各自打旗。  

“呜呜”号角声随之响起。  

健锐营翼长舒穆禄一勒马缰,下令:“健锐营,出发!”  

“出发!”  

二十多名健锐营的军官紧随翼长之后。  

上百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