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廷推(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者是不是真有问题,而是看哪一方声音大,支持多。
没有支持,没事也是有事。
支持多,有事也能没事。
监察御史綦才忽然站出来道:“臣山西道监察御史綦才,面参孙羽侯、黄运来,受人指使污蔑国家大将...”
孙羽侯厉声道:“无人指使下官!你有何依据”
綦才冷笑着反问道:“那你面参戚继光,又有何依据你是给事中,可以面参大臣,我是御史,也可以参大臣。皇上圣明,自有公道。”
“若是没有真凭实据就诬告有功凯旋的大将,今后国家有事,谁肯为国效力所以我要参你丧心病狂、滥用职权!”
“你…”孙羽侯脸色铁青,“强词夺理!不可理喻!”
郝运来立刻声援綦才道:“不可理喻的是你!今日是朔日大朝,一片祥和,只为进宫朝贺,你却无故当面参有功之臣,有伤朝廷公理!我也要参你!”
忽然郑氏另一个党羽,监察御史顾际明也出来说道:
“我附议郝御史。也参孙羽侯、黄运泰二人滥用职权,丧心病狂,哗众取宠,罔顾朝廷公理。”
监察御史袁可立也出列道:“下官谁也不参,只为戚少保鸣冤!”他摘下头上的官帽,“戚继光公忠体国,劳苦功高,还未赏功就先被弹劾,公道何在若戚少保被参,下官只能请辞!”
袁可立不是受到朱寅授意,更不是受到郑国望示意,他是自发挺身而出,为戚继光鸣不平。
“好了!”内阁大臣沈一贯眼见时机成熟,终于开口说话了:“戚继光是国家老将,对朝廷有功的,陛下还是信重的。今日本是朔日大朝,尔等何必多事”
他一脸严肃的看着孙羽侯,手中象牙笏板轻轻一拍,“孙羽侯,黄运泰,你们确定要用这两道劾状烦扰陛下吗是坚持弹劾,还是撤回弹劾眼下还来得及。”
“若是你们坚持弹劾,弹章一送入宫中,那就后果自负了。”
他没有阻止两人弹劾,因为科道言官可以弹劾任何人,他无权阻止,也不能当众阻止。
他只能告诉两人,后果自负!
这四个字的重量,谁都能掂量出来。
孙羽侯和黄运泰顿时神色惨然。
弹劾失败!
虽然他们可以坚持弹劾,可已经没有意义了。他们自己也会被几人弹劾,袁可立还要辞官。
不但最终不能把戚继光如何,他们自己也要倒霉,皇帝也会认为他们弄巧成拙,愚不可及。
为今之计,只能撤回弹劾。撤回弹劾虽然有损颜面,可已经是眼下最好的选择了,总比免官强。
孙羽侯叹息一声,说道:“下官考虑不周,行事操切,请撤回劾状!”
黄运泰也神色苦涩的说道:“下官也撤回劾状。”
郝运来冷笑:“你们就等着被参吧。”
孙羽侯和黄运来面面相觑的四下一看,只见一张张似笑非笑的脸看着自己,无不带着讥讽。
九卿和内阁大臣的目光,都是冷冰冰的。
两人心中一咯噔,顿时如坠冰窖。
自从他们当众说撤回劾状,就已经没有退路了。一股难以遏制的悔意涌上心头,两人脸色一片灰败。
一时间,朝会上安静的有点可怕。
自古弹劾大臣,都是有风险的。不是说你有权风闻奏事,就能毫无代价。有时候,代价会是仕途、官位、名誉,甚至是性命!
两人没想到,会当场出来好几个文臣为戚继光这个身份敏感的武将说话。
孙羽侯、黄运泰霎时间心如死灰。两人知道,他们的仕途已经一片黯淡。
即便有心恋栈不去,也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事了。
几个准备当廷面参朱寅的科道言官,此时都是面无表情,再也没有面参之意了。
发生了这件事,今日再要面参朱寅就已经不合时宜,只能回去后写劾状书面弹劾了。
郑国望对几人使个眼色,让他们今日不要在此面参朱寅。
实际上,她和郝运来的弹章已经递到宫里去了,今日计划面参朱寅的人,只是助攻。
朱寅也知道,那几人今日不会当廷面参自己了。真是大出意料啊。
自己也不宜再利用朔日大朝发难反制。但是今天在文华殿,却还有一场戏!
元辅王锡爵说道:“诸位散朝回衙吧,九卿及在京三品以上,并六科十三道,一起去文华殿,参加廷议、廷推!”
众人顿时明白,和这次西北军功升迁有关。
随即,众官一起依次退出午门,出宫回衙。
而有资格参加廷议的官员,则是在内阁大臣的率领下,一起往东进入紫禁城东南的文华殿。
文华殿就在文渊阁边上,与西边的武英殿遥遥相对,乃是太子出阁读书、皇帝讲、内阁议政,以及廷推、廷议、廷鞫的地方。
进入文华殿后,内阁大臣首先率领群臣,对着空荡荡的御座行礼。
参加廷推廷议的主要是内阁和九卿,以及三品以上文官。虽然六科十三道的言官也参加,但只是列席和监督,并无表决权和议政权。
朱寅之前是翰林官,还是第一次参加廷推。
殿中已经焚香,一张张书案环绕摆放,大殿四周都是藏书,书香混合着沉香,香气满殿。
晨光斜入文华殿的雕花窗,将殿内青砖映得斑驳。金砖地面泛着冷冽的微光。
御座高踞北向,龙纹屏风前悬“允执中”匾
没有支持,没事也是有事。
支持多,有事也能没事。
监察御史綦才忽然站出来道:“臣山西道监察御史綦才,面参孙羽侯、黄运来,受人指使污蔑国家大将...”
孙羽侯厉声道:“无人指使下官!你有何依据”
綦才冷笑着反问道:“那你面参戚继光,又有何依据你是给事中,可以面参大臣,我是御史,也可以参大臣。皇上圣明,自有公道。”
“若是没有真凭实据就诬告有功凯旋的大将,今后国家有事,谁肯为国效力所以我要参你丧心病狂、滥用职权!”
“你…”孙羽侯脸色铁青,“强词夺理!不可理喻!”
郝运来立刻声援綦才道:“不可理喻的是你!今日是朔日大朝,一片祥和,只为进宫朝贺,你却无故当面参有功之臣,有伤朝廷公理!我也要参你!”
忽然郑氏另一个党羽,监察御史顾际明也出来说道:
“我附议郝御史。也参孙羽侯、黄运泰二人滥用职权,丧心病狂,哗众取宠,罔顾朝廷公理。”
监察御史袁可立也出列道:“下官谁也不参,只为戚少保鸣冤!”他摘下头上的官帽,“戚继光公忠体国,劳苦功高,还未赏功就先被弹劾,公道何在若戚少保被参,下官只能请辞!”
袁可立不是受到朱寅授意,更不是受到郑国望示意,他是自发挺身而出,为戚继光鸣不平。
“好了!”内阁大臣沈一贯眼见时机成熟,终于开口说话了:“戚继光是国家老将,对朝廷有功的,陛下还是信重的。今日本是朔日大朝,尔等何必多事”
他一脸严肃的看着孙羽侯,手中象牙笏板轻轻一拍,“孙羽侯,黄运泰,你们确定要用这两道劾状烦扰陛下吗是坚持弹劾,还是撤回弹劾眼下还来得及。”
“若是你们坚持弹劾,弹章一送入宫中,那就后果自负了。”
他没有阻止两人弹劾,因为科道言官可以弹劾任何人,他无权阻止,也不能当众阻止。
他只能告诉两人,后果自负!
这四个字的重量,谁都能掂量出来。
孙羽侯和黄运泰顿时神色惨然。
弹劾失败!
虽然他们可以坚持弹劾,可已经没有意义了。他们自己也会被几人弹劾,袁可立还要辞官。
不但最终不能把戚继光如何,他们自己也要倒霉,皇帝也会认为他们弄巧成拙,愚不可及。
为今之计,只能撤回弹劾。撤回弹劾虽然有损颜面,可已经是眼下最好的选择了,总比免官强。
孙羽侯叹息一声,说道:“下官考虑不周,行事操切,请撤回劾状!”
黄运泰也神色苦涩的说道:“下官也撤回劾状。”
郝运来冷笑:“你们就等着被参吧。”
孙羽侯和黄运来面面相觑的四下一看,只见一张张似笑非笑的脸看着自己,无不带着讥讽。
九卿和内阁大臣的目光,都是冷冰冰的。
两人心中一咯噔,顿时如坠冰窖。
自从他们当众说撤回劾状,就已经没有退路了。一股难以遏制的悔意涌上心头,两人脸色一片灰败。
一时间,朝会上安静的有点可怕。
自古弹劾大臣,都是有风险的。不是说你有权风闻奏事,就能毫无代价。有时候,代价会是仕途、官位、名誉,甚至是性命!
两人没想到,会当场出来好几个文臣为戚继光这个身份敏感的武将说话。
孙羽侯、黄运泰霎时间心如死灰。两人知道,他们的仕途已经一片黯淡。
即便有心恋栈不去,也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事了。
几个准备当廷面参朱寅的科道言官,此时都是面无表情,再也没有面参之意了。
发生了这件事,今日再要面参朱寅就已经不合时宜,只能回去后写劾状书面弹劾了。
郑国望对几人使个眼色,让他们今日不要在此面参朱寅。
实际上,她和郝运来的弹章已经递到宫里去了,今日计划面参朱寅的人,只是助攻。
朱寅也知道,那几人今日不会当廷面参自己了。真是大出意料啊。
自己也不宜再利用朔日大朝发难反制。但是今天在文华殿,却还有一场戏!
元辅王锡爵说道:“诸位散朝回衙吧,九卿及在京三品以上,并六科十三道,一起去文华殿,参加廷议、廷推!”
众人顿时明白,和这次西北军功升迁有关。
随即,众官一起依次退出午门,出宫回衙。
而有资格参加廷议的官员,则是在内阁大臣的率领下,一起往东进入紫禁城东南的文华殿。
文华殿就在文渊阁边上,与西边的武英殿遥遥相对,乃是太子出阁读书、皇帝讲、内阁议政,以及廷推、廷议、廷鞫的地方。
进入文华殿后,内阁大臣首先率领群臣,对着空荡荡的御座行礼。
参加廷推廷议的主要是内阁和九卿,以及三品以上文官。虽然六科十三道的言官也参加,但只是列席和监督,并无表决权和议政权。
朱寅之前是翰林官,还是第一次参加廷推。
殿中已经焚香,一张张书案环绕摆放,大殿四周都是藏书,书香混合着沉香,香气满殿。
晨光斜入文华殿的雕花窗,将殿内青砖映得斑驳。金砖地面泛着冷冽的微光。
御座高踞北向,龙纹屏风前悬“允执中”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