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朱寅的新官职(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天门,就是后世的天安门啊。
承天门后,就是皇城了,但还不是紫禁城。
之所以要在此下马,是因为承天门后面的御街,也就是天街,东边是大明太庙,西边是社稷坛,你敢不下马队伍进入承天门,围观的大量人群就不能再进了,只能到此为止。宁采薇等人只能望着朱寅的背影消失在门洞之中。
御街中间,平时只有皇帝大驾可走,以及状元游街那天可走。官员只能走两边的侧道。
哪怕是凯旋献俘的队伍,也只能走侧道,不能走中央御道。
天街道路宽达四十丈,中央御道就占了三十丈,左右两边的侧道也各有五丈宽。
所以队伍即便是走侧道,也很是宽敞。
这宽大肃穆的御街,大多数将士们还是第一次见。但见天街大道宽数十丈,全部是大块的青石板铺成,两边旌旗飘摇,一间间的官衙整齐罗列,一尊尊石兽森然伫立。
这两边的整齐衙署,就是千步廊的北半部了。
往前走了一里,就看到了恢弘肃穆的太庙和社稷坛,正所谓“左祖右社”。
此时的太庙和社稷坛之中,太常寺的官员正在代表天子,向列祖列宗告捷。宏大的乐舞之声,传遍整个天街。
告捷太庙之国礼,朱寅等人不必参加。本来也应该是皇帝亲临,可万历仍然让太常代劳。
但见太庙建筑群殿宇重重,占地近一里,气势磅礴嵯峨宏伟,前后三重大殿,象征天、地、人三才。规格和紫禁城相等,只是规模小于紫禁城。
太庙每三年举行祭,祭祀所有祖先。每五年举行祭,祭祀太祖及少数功勋卓著的祖先。除了两种例行大祭,每年还有多次常祭。
而告捷太庙的祭祀,属于特殊大祭,比常祭隆重的多。
当然,对于拜金帝而言,什么大祭都不重要。他老人家已经好久不来太庙了。
过了太庙和社稷坛,就是端门了。
进入端门就是午门广场。午门广场宽四十丈,北面一里就是一座巍峨的宫楼,楼下大小五个城门,正是大名鼎鼎的午门。
此时的午门并没有盛大的皇帝仪仗。五凤楼和平时也没有太多不同,无非是旗帜和彩绸、彩灯多了很多。
果然,皇帝是不会到了。
很多人都想见见皇帝的龙颜,谁知还是没有机会啊。
朱寅记得,历史上的万历二十七年,明军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后的献俘礼上,万历破天荒的出宫,难得的亲临门受俘,并下令凌迟杨应龙之子杨朝栋。
可是这次西北大捷,万历之前拿了自己那么多银子,居然不给面子,不亲自出宫受俘。
人品太差了。
午门献俘原本是重头戏,应该比郊迎礼和告捷于天更加隆重才对。
可是看到这一幕,众人顿时都知道,午门献俘就是虎头蛇尾了。
仪仗和队伍排好之后,数千人黑压压的列队在午门广场,一起望着巍峨的五凤楼。
其中还有很多是朝鲜、暹罗、琉球等藩属使臣,以及蒙古、吐蕃、女真部落的使者。
建州女真的使者,这次赫然是努尔哈赤!他亲自率领建州使团来北京了。
努尔哈赤比起五年前,明显沧桑了很多,也威严贵重了很多。
作为参加典礼的内藩首领,身为大明的臣子,他此时当然不能穿戴女真贵族的服饰,而是身穿龙虎将军的二品朝服,六梁朝冠,云凤四色花锦绶。
看上去和其他大明武臣并无区别。
“小老虎兄弟!真是小老虎兄弟啊!”
努尔哈赤看到率领献俘队伍的朱寅,忍不住激动起来,目光居然有点湿润了。
虽然朱寅已经不是那个男童,如今长成了少年,可努尔哈赤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
这次入京,就听说西北平叛的大臣是朱寅,还打了大胜仗。此时见到朱寅,他才确定是真的。
小老虎弟弟可真是撮哈占爷和佛朵妈妈保佑的神人啊,这几年不见,他居然成了连中三元的神童,做了高官,还会打仗!
不是神灵庇佑的吉祥福星,怎么可能做到努尔哈赤看到朱寅觉得十分亲切,要不是眼下不好相见,他一定要上去行抱腰大礼。
这几年,小老虎弟弟在生意上,可没少帮助自己啊。建州女真朝贡卖不完的货,小老虎弟弟全部包了,给的价钱也很公道。
而且几年前,他还帮自己谋到了龙虎将军的官职。
小老虎弟弟不但是自己的恩人,是自己的好兄弟,也是自己和建州部落的吉祥啊。
“真是我喜欢贝勒!”他身后的额亦都说道,“几年没见,我喜欢贝勒就如此英武了,真是哈占爷看中的英雄。”
努尔哈赤低声说道:“不要出声,这是献俘典礼。还有,不要声张和小老虎的关系,对我们没好处,对小老虎也没好处。”
“喳。”额亦都低声说道,“额真放心,奴才心里有数。”
和欣喜的建州女真使者相比,蒙古使者的脸色就难看多了。
看到俘虏代表中很多都是河套、西海的蒙古贵族,蒙古使者们都是情绪低落,兔死狐悲。
此时,五凤楼奏起了《太平令》和《千秋词》,中正平和,庄重典雅。
一百零八名北雍乐舞生,在乐曲中翩翩起舞。
直到此时,首辅王锡爵、次辅赵志皋以及沈一贯等人,这才率领一群三品以上的大臣,出现在五凤楼。
接着,
承天门后,就是皇城了,但还不是紫禁城。
之所以要在此下马,是因为承天门后面的御街,也就是天街,东边是大明太庙,西边是社稷坛,你敢不下马队伍进入承天门,围观的大量人群就不能再进了,只能到此为止。宁采薇等人只能望着朱寅的背影消失在门洞之中。
御街中间,平时只有皇帝大驾可走,以及状元游街那天可走。官员只能走两边的侧道。
哪怕是凯旋献俘的队伍,也只能走侧道,不能走中央御道。
天街道路宽达四十丈,中央御道就占了三十丈,左右两边的侧道也各有五丈宽。
所以队伍即便是走侧道,也很是宽敞。
这宽大肃穆的御街,大多数将士们还是第一次见。但见天街大道宽数十丈,全部是大块的青石板铺成,两边旌旗飘摇,一间间的官衙整齐罗列,一尊尊石兽森然伫立。
这两边的整齐衙署,就是千步廊的北半部了。
往前走了一里,就看到了恢弘肃穆的太庙和社稷坛,正所谓“左祖右社”。
此时的太庙和社稷坛之中,太常寺的官员正在代表天子,向列祖列宗告捷。宏大的乐舞之声,传遍整个天街。
告捷太庙之国礼,朱寅等人不必参加。本来也应该是皇帝亲临,可万历仍然让太常代劳。
但见太庙建筑群殿宇重重,占地近一里,气势磅礴嵯峨宏伟,前后三重大殿,象征天、地、人三才。规格和紫禁城相等,只是规模小于紫禁城。
太庙每三年举行祭,祭祀所有祖先。每五年举行祭,祭祀太祖及少数功勋卓著的祖先。除了两种例行大祭,每年还有多次常祭。
而告捷太庙的祭祀,属于特殊大祭,比常祭隆重的多。
当然,对于拜金帝而言,什么大祭都不重要。他老人家已经好久不来太庙了。
过了太庙和社稷坛,就是端门了。
进入端门就是午门广场。午门广场宽四十丈,北面一里就是一座巍峨的宫楼,楼下大小五个城门,正是大名鼎鼎的午门。
此时的午门并没有盛大的皇帝仪仗。五凤楼和平时也没有太多不同,无非是旗帜和彩绸、彩灯多了很多。
果然,皇帝是不会到了。
很多人都想见见皇帝的龙颜,谁知还是没有机会啊。
朱寅记得,历史上的万历二十七年,明军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后的献俘礼上,万历破天荒的出宫,难得的亲临门受俘,并下令凌迟杨应龙之子杨朝栋。
可是这次西北大捷,万历之前拿了自己那么多银子,居然不给面子,不亲自出宫受俘。
人品太差了。
午门献俘原本是重头戏,应该比郊迎礼和告捷于天更加隆重才对。
可是看到这一幕,众人顿时都知道,午门献俘就是虎头蛇尾了。
仪仗和队伍排好之后,数千人黑压压的列队在午门广场,一起望着巍峨的五凤楼。
其中还有很多是朝鲜、暹罗、琉球等藩属使臣,以及蒙古、吐蕃、女真部落的使者。
建州女真的使者,这次赫然是努尔哈赤!他亲自率领建州使团来北京了。
努尔哈赤比起五年前,明显沧桑了很多,也威严贵重了很多。
作为参加典礼的内藩首领,身为大明的臣子,他此时当然不能穿戴女真贵族的服饰,而是身穿龙虎将军的二品朝服,六梁朝冠,云凤四色花锦绶。
看上去和其他大明武臣并无区别。
“小老虎兄弟!真是小老虎兄弟啊!”
努尔哈赤看到率领献俘队伍的朱寅,忍不住激动起来,目光居然有点湿润了。
虽然朱寅已经不是那个男童,如今长成了少年,可努尔哈赤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
这次入京,就听说西北平叛的大臣是朱寅,还打了大胜仗。此时见到朱寅,他才确定是真的。
小老虎弟弟可真是撮哈占爷和佛朵妈妈保佑的神人啊,这几年不见,他居然成了连中三元的神童,做了高官,还会打仗!
不是神灵庇佑的吉祥福星,怎么可能做到努尔哈赤看到朱寅觉得十分亲切,要不是眼下不好相见,他一定要上去行抱腰大礼。
这几年,小老虎弟弟在生意上,可没少帮助自己啊。建州女真朝贡卖不完的货,小老虎弟弟全部包了,给的价钱也很公道。
而且几年前,他还帮自己谋到了龙虎将军的官职。
小老虎弟弟不但是自己的恩人,是自己的好兄弟,也是自己和建州部落的吉祥啊。
“真是我喜欢贝勒!”他身后的额亦都说道,“几年没见,我喜欢贝勒就如此英武了,真是哈占爷看中的英雄。”
努尔哈赤低声说道:“不要出声,这是献俘典礼。还有,不要声张和小老虎的关系,对我们没好处,对小老虎也没好处。”
“喳。”额亦都低声说道,“额真放心,奴才心里有数。”
和欣喜的建州女真使者相比,蒙古使者的脸色就难看多了。
看到俘虏代表中很多都是河套、西海的蒙古贵族,蒙古使者们都是情绪低落,兔死狐悲。
此时,五凤楼奏起了《太平令》和《千秋词》,中正平和,庄重典雅。
一百零八名北雍乐舞生,在乐曲中翩翩起舞。
直到此时,首辅王锡爵、次辅赵志皋以及沈一贯等人,这才率领一群三品以上的大臣,出现在五凤楼。
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