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天亡朕也天亡朕也(1/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众人很快就想到一个主意:将尸体拉回到营中,再从容的集中安葬。
如此一来,就不会在营外待太长时间,也不用在营地动用大量人力埋葬尸体。等到大队蒙古骑兵来,所有尸体都拉回去了。
随即李如松的骑兵的开出大营,驱赶在营外骚扰的蒙古骑兵。营外骚扰的蒙古骑兵只有三千人,不敢和李如松的大军硬碰硬,只好暂时离开,同时通知真相。
等到赶走蒙古骑兵,朱寅立刻下令出动一万步兵紧急出营运尸。
贼军的尸体和战马的尸体,全部抬回大营。前后仅仅用了不到两刻钟的工夫。
等到一万多蒙古骑兵轰然而来,明军已经全部回到营寨,外面的人马尸体都没了。
埋葬尸体不可能这么快,尤其是几千具战马的尸体,可不好埋葬。蒙古骑兵又不傻,很快就明白原来所有尸体被敌军搬回营地了。
搬运尸体当然比埋葬尸体的速度快得多。
真相台吉的计策,就这么轻易被破解了啊。
消息回报真相,真相这才明白,原来自己的计策看似毒辣,其实不值一提,不但白做恶人,还徒惹人笑。
所有尸体被运回明军大营,贼兵尸体立刻被挖坑埋葬,能用的盔甲兵器却留了下来。
至于死马,全部挖掉内脏后,将马肉切割下来。然后马肉分给士卒,其余的全部埋了。
所有的马肉全部分割完毕。尸体也全部被挖了深坑掩埋。每个大坑都有半丈深,上面的土压得结结实实,足以掩盖尸臭。
前后只花了一个多时辰,就搞定了几千死人和几千死马的尸体。
而且明军每个士卒都能分到几十斤马肉,当日就狠狠吃了一顿。
整个大营,都是马肉的香气。
真相等蒙古贵族闻之,心中更是郁闷。
接下来几天,真相再也不和明军正面交战,只是不断用骑兵骚扰,整夜在营外锣鼓喧天。
日子一天天过去,明军被扰的不胜其烦,加上天气炎热,也都是苦不堪言。
一时间,两军就在这里耗了下去。明军成功的将贼军的骑兵主力牵制在此,其实已经达到了目的。
真相在等西海的援军,朱寅和戚继光在等瑞安堡和金城关的消息。
倒是朱帅锌,几次派人回凉州报信,开始布置退路。
不提朱寅和真相的对峙,只说金城关,如今已经惨烈到极点。
夕阳西垂时,城关外已成血沼。折断的狼旗浸在尸堆里,受伤的战马拖着肠子,踩着黏稠的血浆在战场哀鸣。
皮肉焦糊味、浓郁的血气、火器的硝烟弥漫数里,金城关瓮城飘着火药的尘,浓雾般萦绕不散,呛的人嗓子发痛。
攻打金城关的贼军,再一次败退了。
当最后一缕天光被血雾吞没时,只剩两种声音:城关上连绵不绝的铜锣号令,以及蒙古伤兵被补刀时的闷哼。
萧如薰踩着浸透血水的砖石,枪尖还在往下滴落粘稠的血浆。今日血战死伤了七百多将士,却斩杀贼军千余。
那些被火铳轰烂面孔的、被毒火烧穿肺叶的、被刀枪绞碎内脏的尸骸,正在暮色中缓缓僵硬。
金城关名曰金城,但其实并不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地利上有缺陷,城墙也不高。唯一的优点就是方便运转粮草。
朝廷曾经修过金城关。但拨下来的银子被贪污大半,结果就敷衍了事的修了一下。这导致金城关的防卫漏洞很多,短时间内也修不好。
或许朝廷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整个河西会失陷,也就忽视了金城关的重要性,长期废弛不修。
这大大增加了萧如薰的守城难度。
低矮的城墙和宽阔平坦的南郊,让蒙古骑兵能轻而易举的将参与攻城,射杀守城将士。
而地势高耸的东北高塬,又便于贼军步兵攻城。贼军骑兵步兵相互配合,攻势如火如荼。
萧如薰八千守军,已经坚守在此七天了。为了将粮草装载上船,为了打退贼军的多次攻城,他已经付出了伤亡三千多人的代价。
而贼军两万两千步骑,伤亡却不下八千人。
贼军手中还有一万四千人可用,可他只有四五千人,还要负责运粮上船,已经岌岌可危。
双方血战七日,都是退无可退,势必要死磕到底。贼军固然没有退路,明军也彰显出极大的韧性。
萧如薰身披战甲站在城头,看着波光粼粼的庄浪河,背影犹如一座石像。
贼军如果死磕不退,他最多只能再守七八天。七八天之后如果援军不到,金城关就会陷落。
就是一个士卒,都知道金城关一旦失陷,会意味着什么。
“传我将令。”萧如薰的声音缓缓响起,沙哑而低沉。
“城中所有‘火龙出水’火箭全部布置在水门,绑在浮筏上,保护民装载粮船。”
“河道必须控制在我军之手。今夜一百多条船要全部装满,连夜出发。”
金城关外数里的贼军大营,大小松山台吉浑尔图、巴海,以及汉军将领马怀忠,都看着硝烟弥漫的关城。
几人的脸色一片铁青。
血战七天了。大军折损八千人,却始终拿不下并不险要的金城关!
这七天,他们用尽了办法,可一直拿萧如薰没办法。
这么打下去,就算攻下了金城关,他们的损失也是难以承受的。
马怀忠是甘肃本地将领,比蒙古人更了解金城关的缺陷
如此一来,就不会在营外待太长时间,也不用在营地动用大量人力埋葬尸体。等到大队蒙古骑兵来,所有尸体都拉回去了。
随即李如松的骑兵的开出大营,驱赶在营外骚扰的蒙古骑兵。营外骚扰的蒙古骑兵只有三千人,不敢和李如松的大军硬碰硬,只好暂时离开,同时通知真相。
等到赶走蒙古骑兵,朱寅立刻下令出动一万步兵紧急出营运尸。
贼军的尸体和战马的尸体,全部抬回大营。前后仅仅用了不到两刻钟的工夫。
等到一万多蒙古骑兵轰然而来,明军已经全部回到营寨,外面的人马尸体都没了。
埋葬尸体不可能这么快,尤其是几千具战马的尸体,可不好埋葬。蒙古骑兵又不傻,很快就明白原来所有尸体被敌军搬回营地了。
搬运尸体当然比埋葬尸体的速度快得多。
真相台吉的计策,就这么轻易被破解了啊。
消息回报真相,真相这才明白,原来自己的计策看似毒辣,其实不值一提,不但白做恶人,还徒惹人笑。
所有尸体被运回明军大营,贼兵尸体立刻被挖坑埋葬,能用的盔甲兵器却留了下来。
至于死马,全部挖掉内脏后,将马肉切割下来。然后马肉分给士卒,其余的全部埋了。
所有的马肉全部分割完毕。尸体也全部被挖了深坑掩埋。每个大坑都有半丈深,上面的土压得结结实实,足以掩盖尸臭。
前后只花了一个多时辰,就搞定了几千死人和几千死马的尸体。
而且明军每个士卒都能分到几十斤马肉,当日就狠狠吃了一顿。
整个大营,都是马肉的香气。
真相等蒙古贵族闻之,心中更是郁闷。
接下来几天,真相再也不和明军正面交战,只是不断用骑兵骚扰,整夜在营外锣鼓喧天。
日子一天天过去,明军被扰的不胜其烦,加上天气炎热,也都是苦不堪言。
一时间,两军就在这里耗了下去。明军成功的将贼军的骑兵主力牵制在此,其实已经达到了目的。
真相在等西海的援军,朱寅和戚继光在等瑞安堡和金城关的消息。
倒是朱帅锌,几次派人回凉州报信,开始布置退路。
不提朱寅和真相的对峙,只说金城关,如今已经惨烈到极点。
夕阳西垂时,城关外已成血沼。折断的狼旗浸在尸堆里,受伤的战马拖着肠子,踩着黏稠的血浆在战场哀鸣。
皮肉焦糊味、浓郁的血气、火器的硝烟弥漫数里,金城关瓮城飘着火药的尘,浓雾般萦绕不散,呛的人嗓子发痛。
攻打金城关的贼军,再一次败退了。
当最后一缕天光被血雾吞没时,只剩两种声音:城关上连绵不绝的铜锣号令,以及蒙古伤兵被补刀时的闷哼。
萧如薰踩着浸透血水的砖石,枪尖还在往下滴落粘稠的血浆。今日血战死伤了七百多将士,却斩杀贼军千余。
那些被火铳轰烂面孔的、被毒火烧穿肺叶的、被刀枪绞碎内脏的尸骸,正在暮色中缓缓僵硬。
金城关名曰金城,但其实并不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地利上有缺陷,城墙也不高。唯一的优点就是方便运转粮草。
朝廷曾经修过金城关。但拨下来的银子被贪污大半,结果就敷衍了事的修了一下。这导致金城关的防卫漏洞很多,短时间内也修不好。
或许朝廷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整个河西会失陷,也就忽视了金城关的重要性,长期废弛不修。
这大大增加了萧如薰的守城难度。
低矮的城墙和宽阔平坦的南郊,让蒙古骑兵能轻而易举的将参与攻城,射杀守城将士。
而地势高耸的东北高塬,又便于贼军步兵攻城。贼军骑兵步兵相互配合,攻势如火如荼。
萧如薰八千守军,已经坚守在此七天了。为了将粮草装载上船,为了打退贼军的多次攻城,他已经付出了伤亡三千多人的代价。
而贼军两万两千步骑,伤亡却不下八千人。
贼军手中还有一万四千人可用,可他只有四五千人,还要负责运粮上船,已经岌岌可危。
双方血战七日,都是退无可退,势必要死磕到底。贼军固然没有退路,明军也彰显出极大的韧性。
萧如薰身披战甲站在城头,看着波光粼粼的庄浪河,背影犹如一座石像。
贼军如果死磕不退,他最多只能再守七八天。七八天之后如果援军不到,金城关就会陷落。
就是一个士卒,都知道金城关一旦失陷,会意味着什么。
“传我将令。”萧如薰的声音缓缓响起,沙哑而低沉。
“城中所有‘火龙出水’火箭全部布置在水门,绑在浮筏上,保护民装载粮船。”
“河道必须控制在我军之手。今夜一百多条船要全部装满,连夜出发。”
金城关外数里的贼军大营,大小松山台吉浑尔图、巴海,以及汉军将领马怀忠,都看着硝烟弥漫的关城。
几人的脸色一片铁青。
血战七天了。大军折损八千人,却始终拿不下并不险要的金城关!
这七天,他们用尽了办法,可一直拿萧如薰没办法。
这么打下去,就算攻下了金城关,他们的损失也是难以承受的。
马怀忠是甘肃本地将领,比蒙古人更了解金城关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