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敢情是本娘子想多了?(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还从随身携带的小腰包中,取出盐巴。
按照明军日常,行军时士卒自己携带食盐,一般而言是必须携带的军需品。生活讲究的士卒,还随身携带胡椒等佐味调料。
每一个什,都配有一辆随行的辎重骡车,拉载着每什士卒五日的军粮,以及锅碗瓢盆等炊具。特殊情况或急行军时,只能携带三日军粮。
明军的野战军粮以炒米炒面、咸菜、干馕、干饼等冷食干粮为主,可也不能总不开火,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会开火做饭,让士卒吃上热饭热菜,喝上热水。
尤其是朱寅统军之后,只要能找到木柴、牛粪等燃料,军中就会尽量开火吃热食。
加上他利用权势,将后勤的一部分让宁采薇在西北的商社承包,参战明军的伙食比之前好的太多。
就说眼下这明军大营,士卒们的伙食就不仅有精米白面,还有各种腌肉、熏肉、咸弹、咸鱼。这些肉食,他们之前都难以吃到。
饭菜的香气掺杂着木柴的炊烟,使得明军大营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每一什的行军锅里,都是热气腾腾的。每一口行军锅前,都排着一什士卒。轮流值班的士卒手持长长的马勺,将饭菜盛到士卒的碗里。
随即,每一代就在什长的带领下,围着本什的行军锅一起席地而坐,就这么开吃。
将士们吃的很香,顿时整个营地都是热火朝天的干饭声。
大家一边狼吞虎咽,一边聊天打屁,完全没有食不语的觉悟。
“真香啊!还有肉可吃。俺当兵七八年了,竟是这次跟总督相公出来打仗,吃的最好!”
“可不是么总督相公吃的和我们都一样,这样的相公俺还是第一次见。”
“唉,可惜啊,等到这场仗打完,总督相公回朝叙职,我等各回各的军镇,以后就没有这么好的伙食了。”
“是啊。若是总督相公天下最大,权柄最大,能管天下所有将士,让普天下苦哈哈的军士,都能吃饱肚子拿满饷银,那就好了。”
“嘘这话也能乱说你就不怕...”
“有啥不好说难道说错了么俺从军多年,就是这几个月能吃饱饭拿满饷!”
“好了好了,犯忌讳的话不要说了。大伙心中有数即可,相公虽然是星君转世,但肯定也有难处...”
不提将士们就此议论,朱寅此时和戚继光也在用餐。
肉干,咸菜,萝卜干,再就是白米饭。
就这,在边军中已经是很好的伙食了。
朱寅吃的很斯文,很文雅,文臣的架势拿捏的很稳当。就是夹起一根萝卜干,也能吃出几分风度来。
外人说朱雅虎魏晋风度,说起来也不是虚言。
戚继光的吃相就豪气多了。这年过六旬的老将风卷残云的干饭,萝卜干在嘴里嚼的咯嘣响。
等他吃完饭,朱寅连一半都没有吃完。
“雅虎,你吃饭太慢了。”戚继光看的有点焦急,“贼军随时都会打来,今日肯定有一场硬仗,你吃饭不要这么慢条斯理。”
朱寅笑道:“孩儿就是个坐的文官,打仗还不是靠爹有爹在,孩儿乐的清闲。”
“那相公你就慢慢用吧。”戚继光摇摇头,就起准备去巡营了。
他几十年的规矩,每天早上朝食后,必然要去巡营,检查漏子。
朱寅也赶紧吃完,跟着戚继光一起去巡营。
他看到将士们都吃的很香,听到有些人的议论,不禁心生感慨。
明军的后勤制度本来是不差的。战时每人每日一升半的精粮,菜谱中也定期有肉干、禽蛋。无论是士卒还是战马,配给都有具体规定。
可是制度需要人来执行。开中法运行良好时,明军士卒的军粮是能够保证的。但后来开中法崩坏,吏治腐败,贪污横行,明军士卒不但不能满饷,口粮也不能保证了。
文臣、将领、勋贵,太监们勾结参与后勤的大商人,因为喝兵血组成了一个铁打的半公开的庞大利益集团。
开中法被玩坏了,商屯和军屯也玩废了,成为权贵中饱私囊、奴役军士的工具。边城出现一个个私人大庄园,守边将士却往往缺粮。
明廷空有高达两千万钱粮的军费开支,真正用在士卒身上的连一半都没有。
成化之后,边地军粮储备日渐严峻,皇帝处罚官员和商人,往往罚其“输粮若干石于九边”,弥补军粮不足。
眼下万历初期还能敷衍,到了万历后期,边军后勤就彻底崩坏。
到那时,别说满饷,很多边军甚至被饿死冻死,要么当流民,要么兵变,要么投靠女真。
自己如今是五镇总督,朝中有人撑腰,户部在粮饷上也能很好配合,加上宁采薇的商社参与后勤,总算大大改善了麾下将士的待遇。
可这只是暂时的啊。
等到自己一走,平叛大军一解散,这些在自己麾下尝过“好日子”的将士,就又回到当初的状态了。
朱寅不禁为这些守卫边疆的将士感到悲凉。
万历这个拜金帝死要钱,臣子们也有样学样的只管捞钱,万历直到葬入定陵,还欠着明军将士们的粮饷不给!
朱寅正在巡营时,曹文诏终于醒了过来。
“德谕!”一直陪在曹文诏身边的丁红缨看到他醒来,不禁喜出望外。
她知道,只要曹文诏醒过来,那就肯定度过了鬼门关。
“红娘子...”曹文诏没有想到,醒来后最先
按照明军日常,行军时士卒自己携带食盐,一般而言是必须携带的军需品。生活讲究的士卒,还随身携带胡椒等佐味调料。
每一个什,都配有一辆随行的辎重骡车,拉载着每什士卒五日的军粮,以及锅碗瓢盆等炊具。特殊情况或急行军时,只能携带三日军粮。
明军的野战军粮以炒米炒面、咸菜、干馕、干饼等冷食干粮为主,可也不能总不开火,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会开火做饭,让士卒吃上热饭热菜,喝上热水。
尤其是朱寅统军之后,只要能找到木柴、牛粪等燃料,军中就会尽量开火吃热食。
加上他利用权势,将后勤的一部分让宁采薇在西北的商社承包,参战明军的伙食比之前好的太多。
就说眼下这明军大营,士卒们的伙食就不仅有精米白面,还有各种腌肉、熏肉、咸弹、咸鱼。这些肉食,他们之前都难以吃到。
饭菜的香气掺杂着木柴的炊烟,使得明军大营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每一什的行军锅里,都是热气腾腾的。每一口行军锅前,都排着一什士卒。轮流值班的士卒手持长长的马勺,将饭菜盛到士卒的碗里。
随即,每一代就在什长的带领下,围着本什的行军锅一起席地而坐,就这么开吃。
将士们吃的很香,顿时整个营地都是热火朝天的干饭声。
大家一边狼吞虎咽,一边聊天打屁,完全没有食不语的觉悟。
“真香啊!还有肉可吃。俺当兵七八年了,竟是这次跟总督相公出来打仗,吃的最好!”
“可不是么总督相公吃的和我们都一样,这样的相公俺还是第一次见。”
“唉,可惜啊,等到这场仗打完,总督相公回朝叙职,我等各回各的军镇,以后就没有这么好的伙食了。”
“是啊。若是总督相公天下最大,权柄最大,能管天下所有将士,让普天下苦哈哈的军士,都能吃饱肚子拿满饷银,那就好了。”
“嘘这话也能乱说你就不怕...”
“有啥不好说难道说错了么俺从军多年,就是这几个月能吃饱饭拿满饷!”
“好了好了,犯忌讳的话不要说了。大伙心中有数即可,相公虽然是星君转世,但肯定也有难处...”
不提将士们就此议论,朱寅此时和戚继光也在用餐。
肉干,咸菜,萝卜干,再就是白米饭。
就这,在边军中已经是很好的伙食了。
朱寅吃的很斯文,很文雅,文臣的架势拿捏的很稳当。就是夹起一根萝卜干,也能吃出几分风度来。
外人说朱雅虎魏晋风度,说起来也不是虚言。
戚继光的吃相就豪气多了。这年过六旬的老将风卷残云的干饭,萝卜干在嘴里嚼的咯嘣响。
等他吃完饭,朱寅连一半都没有吃完。
“雅虎,你吃饭太慢了。”戚继光看的有点焦急,“贼军随时都会打来,今日肯定有一场硬仗,你吃饭不要这么慢条斯理。”
朱寅笑道:“孩儿就是个坐的文官,打仗还不是靠爹有爹在,孩儿乐的清闲。”
“那相公你就慢慢用吧。”戚继光摇摇头,就起准备去巡营了。
他几十年的规矩,每天早上朝食后,必然要去巡营,检查漏子。
朱寅也赶紧吃完,跟着戚继光一起去巡营。
他看到将士们都吃的很香,听到有些人的议论,不禁心生感慨。
明军的后勤制度本来是不差的。战时每人每日一升半的精粮,菜谱中也定期有肉干、禽蛋。无论是士卒还是战马,配给都有具体规定。
可是制度需要人来执行。开中法运行良好时,明军士卒的军粮是能够保证的。但后来开中法崩坏,吏治腐败,贪污横行,明军士卒不但不能满饷,口粮也不能保证了。
文臣、将领、勋贵,太监们勾结参与后勤的大商人,因为喝兵血组成了一个铁打的半公开的庞大利益集团。
开中法被玩坏了,商屯和军屯也玩废了,成为权贵中饱私囊、奴役军士的工具。边城出现一个个私人大庄园,守边将士却往往缺粮。
明廷空有高达两千万钱粮的军费开支,真正用在士卒身上的连一半都没有。
成化之后,边地军粮储备日渐严峻,皇帝处罚官员和商人,往往罚其“输粮若干石于九边”,弥补军粮不足。
眼下万历初期还能敷衍,到了万历后期,边军后勤就彻底崩坏。
到那时,别说满饷,很多边军甚至被饿死冻死,要么当流民,要么兵变,要么投靠女真。
自己如今是五镇总督,朝中有人撑腰,户部在粮饷上也能很好配合,加上宁采薇的商社参与后勤,总算大大改善了麾下将士的待遇。
可这只是暂时的啊。
等到自己一走,平叛大军一解散,这些在自己麾下尝过“好日子”的将士,就又回到当初的状态了。
朱寅不禁为这些守卫边疆的将士感到悲凉。
万历这个拜金帝死要钱,臣子们也有样学样的只管捞钱,万历直到葬入定陵,还欠着明军将士们的粮饷不给!
朱寅正在巡营时,曹文诏终于醒了过来。
“德谕!”一直陪在曹文诏身边的丁红缨看到他醒来,不禁喜出望外。
她知道,只要曹文诏醒过来,那就肯定度过了鬼门关。
“红娘子...”曹文诏没有想到,醒来后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