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辽东故人(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金风起兮黄叶飞,大雁南征兮离人归。
暑气消退,秋意渐浓。
马车行进在乡间,铃声如奏,辙声如杼。
摇摇晃晃的马车中,黑虎趴在朱寅脚下打盹。朱寅掀开车帘,但见烟树离离,云水悠悠,宛然时光缱绻,岁月静好也。
他在贡院十日,这次回乡看到这一幕,感到分外亲切。
稻谷都已经收割了。田间地头都是高高的草垛,就像是稻谷的坟墓。
孩子们在草垛间追逐打闹,嘻嘻哈哈。一群群麻雀寻觅着遗落的谷子,叽叽喳喳。
桂花的香气糅合着田野气息,陈酒般馥郁醉人。
春米的水车慢悠悠的一上一下,磨坊里的驴子“吭吭”叫个不听,水牛浮着牛鼻子淌过溪谷。柳树上秋蝉还在嘶鸣,池塘中的青蛙也还没有消停。
路上,挑着担子的,推着木车的,拎着礼物走亲戚的,回娘家的,赶着公猪去配种的,夹着算盘收账的,下乡收税的...形形色色,不绝于道。
农家之中,男人们在晒谷子,女人们在纺纱。但是他们也不急,做起事来慢悠悠的。因为粮食都已经收割,今年也就这样了啊。秋冬要种的油菜,也换不了几个银子。
路边的乡民,看见印着梅花印记的豪华马车,知道是朱家之主,都站起来行礼。
溧水之上,有渔家女子高唱吴歌曰:
“是谁人把奴的窗来舔破,眉儿来眼儿去,暗送秋波...”
“俏冤家,你怎么去了一向不由人心里想的慌。你倒把砂糖抹在人的鼻尖上,舔又舔不着,闻着扑鼻香...”
黑虎忽然醒了,一对狗耳朵猛地竖起,然后又看看宁清尘手中吐着信的蛇。
朱寅倾听着吴歌,抚手笑道:“吴女向来大胆。她们唱的也直白。难怪后世有学者说吴歌是淫词艳曲。”
明朝是吴歌的全盛时期,乡间吴人种田、打鱼、伐木、采莲,多唱吴歌,所谓“吴蔡讴”也。
宁采薇笑道:“我都听习惯了。之前顾红袖还唱什么‘姊妹们害相思,我从来不信。到如今却轮到自身’,哈哈。
朱寅忽然叹息一声,“说起来像是世外田园,可等到交完赋税田租,也剩不了多少粮食,苦中作乐而已。这还是好年景了。”
“刚打一些粮食,就收账的收账,收税的收税,收租的收租。”
“什么时候,底层百姓能真正过上好日子呢无论古代还是后世,都没有实现过啊。”
宁采薇道:“苏州大疫,粮食歉收,病死饿死的人很多。也幸亏你之前提醒,不然肯定已经蔓延到南京了。小老虎,光这一点你就是万家生佛。
“很多事情,我们只能尽力而为,无愧于心就好。”
朱寅问道:“我们生产的药物,情况现在怎么样了”
宁采薇道:“纯利润已经有几千两了。到明年春天,药物上差不多有三万多两银子的纯利。”
朱寅有点无语,“是我没说清。我的意思是,药物的疗效如何。我不关心赚了多少啊。”
宁采薇不禁有点汗颜,“呃...效果很不错,宁小神医研究的药物嘛,疗效包的。我们的药物,对抗疫帮助很大。”
两人说着这些,马车中的第三人却恍若不闻。
宁小神医坐在小杌子上,低着小脑袋,手中抚弄着美女蛇阿锦。
对于蛇身上的每一片花纹,她都很有兴趣。
宁采薇很是看不过,忍不住皱眉道:
“一条蛇不得慌你不怕它咬你知道风险么哪有女孩子养蛇的之前养蜘蛛,这次养蛇,非要特立独行是吧”
宁清尘听到姐姐提到大蜘蛛,小脸顿时一沉,“你还提这茬!你从来不觉得自己伤害了我!”
“哼,这次我先说好,不许你再伤害阿锦!你要是打它的主意,我不会再原谅你。”
“你知道什么,这种蛇能活几十年,却又长不大,是很好的宠物。你除了做生意赚钱,除了资本运作,还知道什么你的人生太无聊了,我可怜你。”
“嘻。”宁采薇一哂,“你可怜我我可怜行吧,姐可怜。”
宁清尘不再搭理自己的姐姐,反而看向朱寅,奶声奶气的笑道:“小老虎,谢谢你的礼物,我很喜欢。”
朱寅只能呵呵一笑,配合着说道:“本来就是为你捉的。你喜欢就好。”
这也叫礼物就算是礼物,我之前也没有打算送给你啊。不是你自己索取的么马车里晃晃悠悠的,朱寅打个哈欠,有点晕晕欲睡。
宁采薇翻了个白眼,也懒得和妹妹纠缠,换了话题道:
“忘了告诉你,沈师已经入京,起复吏部侍郎。说是海瑞提议,拜金帝就准了。”
“嗯”朱寅精神一振,睡意全无,“吏部侍郎那是要入阁了。呵呵,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沈师当了吏部侍郎,我明年要是成了进士,在北京就多了一大靠山。”
“拜金帝这是不想立太子,想找沈师解围了。”
“我估计,沈师最迟明年下半年,就会入阁了。比历史上提前了好几年啊。”
宁采薇不解,“拜金帝不想立太子,为何就想让沈师入阁”
朱寅解释道:“拜金帝宠信郑氏,前年郑氏生了朱常洵,拜金帝就有朱常洵为太子之心,首辅申时行等人立即上奏,请立皇长子朱常洛。”
“大臣请立皇长子的奏章,成百上千。文官集团在这方面很是团结,就是要立皇长子。”
暑气消退,秋意渐浓。
马车行进在乡间,铃声如奏,辙声如杼。
摇摇晃晃的马车中,黑虎趴在朱寅脚下打盹。朱寅掀开车帘,但见烟树离离,云水悠悠,宛然时光缱绻,岁月静好也。
他在贡院十日,这次回乡看到这一幕,感到分外亲切。
稻谷都已经收割了。田间地头都是高高的草垛,就像是稻谷的坟墓。
孩子们在草垛间追逐打闹,嘻嘻哈哈。一群群麻雀寻觅着遗落的谷子,叽叽喳喳。
桂花的香气糅合着田野气息,陈酒般馥郁醉人。
春米的水车慢悠悠的一上一下,磨坊里的驴子“吭吭”叫个不听,水牛浮着牛鼻子淌过溪谷。柳树上秋蝉还在嘶鸣,池塘中的青蛙也还没有消停。
路上,挑着担子的,推着木车的,拎着礼物走亲戚的,回娘家的,赶着公猪去配种的,夹着算盘收账的,下乡收税的...形形色色,不绝于道。
农家之中,男人们在晒谷子,女人们在纺纱。但是他们也不急,做起事来慢悠悠的。因为粮食都已经收割,今年也就这样了啊。秋冬要种的油菜,也换不了几个银子。
路边的乡民,看见印着梅花印记的豪华马车,知道是朱家之主,都站起来行礼。
溧水之上,有渔家女子高唱吴歌曰:
“是谁人把奴的窗来舔破,眉儿来眼儿去,暗送秋波...”
“俏冤家,你怎么去了一向不由人心里想的慌。你倒把砂糖抹在人的鼻尖上,舔又舔不着,闻着扑鼻香...”
黑虎忽然醒了,一对狗耳朵猛地竖起,然后又看看宁清尘手中吐着信的蛇。
朱寅倾听着吴歌,抚手笑道:“吴女向来大胆。她们唱的也直白。难怪后世有学者说吴歌是淫词艳曲。”
明朝是吴歌的全盛时期,乡间吴人种田、打鱼、伐木、采莲,多唱吴歌,所谓“吴蔡讴”也。
宁采薇笑道:“我都听习惯了。之前顾红袖还唱什么‘姊妹们害相思,我从来不信。到如今却轮到自身’,哈哈。
朱寅忽然叹息一声,“说起来像是世外田园,可等到交完赋税田租,也剩不了多少粮食,苦中作乐而已。这还是好年景了。”
“刚打一些粮食,就收账的收账,收税的收税,收租的收租。”
“什么时候,底层百姓能真正过上好日子呢无论古代还是后世,都没有实现过啊。”
宁采薇道:“苏州大疫,粮食歉收,病死饿死的人很多。也幸亏你之前提醒,不然肯定已经蔓延到南京了。小老虎,光这一点你就是万家生佛。
“很多事情,我们只能尽力而为,无愧于心就好。”
朱寅问道:“我们生产的药物,情况现在怎么样了”
宁采薇道:“纯利润已经有几千两了。到明年春天,药物上差不多有三万多两银子的纯利。”
朱寅有点无语,“是我没说清。我的意思是,药物的疗效如何。我不关心赚了多少啊。”
宁采薇不禁有点汗颜,“呃...效果很不错,宁小神医研究的药物嘛,疗效包的。我们的药物,对抗疫帮助很大。”
两人说着这些,马车中的第三人却恍若不闻。
宁小神医坐在小杌子上,低着小脑袋,手中抚弄着美女蛇阿锦。
对于蛇身上的每一片花纹,她都很有兴趣。
宁采薇很是看不过,忍不住皱眉道:
“一条蛇不得慌你不怕它咬你知道风险么哪有女孩子养蛇的之前养蜘蛛,这次养蛇,非要特立独行是吧”
宁清尘听到姐姐提到大蜘蛛,小脸顿时一沉,“你还提这茬!你从来不觉得自己伤害了我!”
“哼,这次我先说好,不许你再伤害阿锦!你要是打它的主意,我不会再原谅你。”
“你知道什么,这种蛇能活几十年,却又长不大,是很好的宠物。你除了做生意赚钱,除了资本运作,还知道什么你的人生太无聊了,我可怜你。”
“嘻。”宁采薇一哂,“你可怜我我可怜行吧,姐可怜。”
宁清尘不再搭理自己的姐姐,反而看向朱寅,奶声奶气的笑道:“小老虎,谢谢你的礼物,我很喜欢。”
朱寅只能呵呵一笑,配合着说道:“本来就是为你捉的。你喜欢就好。”
这也叫礼物就算是礼物,我之前也没有打算送给你啊。不是你自己索取的么马车里晃晃悠悠的,朱寅打个哈欠,有点晕晕欲睡。
宁采薇翻了个白眼,也懒得和妹妹纠缠,换了话题道:
“忘了告诉你,沈师已经入京,起复吏部侍郎。说是海瑞提议,拜金帝就准了。”
“嗯”朱寅精神一振,睡意全无,“吏部侍郎那是要入阁了。呵呵,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沈师当了吏部侍郎,我明年要是成了进士,在北京就多了一大靠山。”
“拜金帝这是不想立太子,想找沈师解围了。”
“我估计,沈师最迟明年下半年,就会入阁了。比历史上提前了好几年啊。”
宁采薇不解,“拜金帝不想立太子,为何就想让沈师入阁”
朱寅解释道:“拜金帝宠信郑氏,前年郑氏生了朱常洵,拜金帝就有朱常洵为太子之心,首辅申时行等人立即上奏,请立皇长子朱常洛。”
“大臣请立皇长子的奏章,成百上千。文官集团在这方面很是团结,就是要立皇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