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嫡明 > 第一百二十二章 被嫉妒

第一百二十二章 被嫉妒(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四十多个同窗,小到十三四岁的少年,老到四五十岁的大叔,都是目光烁烁的看着朱寅。  

目中好奇、惊讶、嫉妒、不屑...不一而足。  

这么小就来国子监读书朱寅在众目睽睽之下安之若素,从容不迫,旁若无人的对李助教行礼道:“学生朱寅,拜见李师!”  

然后,就肃然跪拜下去,叩头。  

天地君亲师,初见老师,当然要拜!  

否则,便是非礼之举,丧心病狂。  

朱寅知道,这位坐堂授课的李助教,就是他如今的老师了。  

按国子监制,崇志堂的老师有十五位从八品助教、十位正九品学正、七位从九品学录。  

助教,就相当于班主任了。学录,更像是辅导员。  

李助教当然早就被打过招呼了,他风度闲雅的点头,笑道:  

“免礼,起来说话。”  

“诺!”朱寅这才站起来,并不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李助教年约五旬,相貌敦厚,可他张口就道:  

“朱寅,你十岁就入国子监,乃国朝未有之事。虽说你是因功纳捐的例监,但既然来南雍进学,自当知圣人之言。”  

“你便背《大学章句》本经来听罢,这是入学堂课,必要面试的。”  

意思是,你既然来国子监读书,应当有两把刷子。这堂课面试,免不了的。  

一上来就让朱寅背《大学》本经,是不是刻意为难不是。  

因为《大学》本经只有两百多字,很好背,是四书五经之中最简单的。  

而且明朝科举极其重视背书。官学课程,一半都是背书。背书就是基本功。熟背四书五经,只是基础。  

换句话说,就是在乡村社学读过几年社学的蒙童,能背诵《大学》本经也不稀奇。  

至于水平更高的童生,那就百分之百会背诵。  

李助教与其说是为难,还不如说是放水。  

可即便如此,很多人仍然以为,朱寅未必能熟练背诵《大学》本经。  

“遵命!”朱寅神清气朗,不疾不徐的背诵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真是太小儿科了。两百多字的《大学》本经,一字不漏的背下来,十分熟练。  

简单吗短短两百多字,那是真简单。  

然而就是这两百字,后世很多搞文科的博士教授都背不下来,可能只会几句。  

后世很多人以为,《大学》很长,可本经其实只有两百字出头。就算加上“传”,也就是经传合一的《大学章句》,也才两千字。  

众人听到朱寅背完《大学》本经,不禁有点讶然,似乎有点刮目相看了。  

不是因为朱寅能背《大学》本经,那算个鸟。  

而是因为朱寅的气度!  

这孩子第一次进入国子监,年纪这么小,当着师长和这么多师兄的面,居然一点都不慌。  

小小年纪气度从容,言行举止落落大方,声音虽然清雅,却沉郁悠长,抑扬顿挫,宛如洛下书生咏。  

明明是个稚子,偏偏已有名士之风。  

一副见过大世面的派头。这哪里像个孩子此子,多半是哪家豪门大族的子弟了。  

实际上,只有朱寅自己知道,他是以话剧吟诵的方式,在背诵《大学》本经。  

可看在众人眼里,就成了洛下书生咏的魏晋风度。  

因为明朝书生背书的风格是一板一眼,用《洪武正韵》字正腔圆的的背诵,方正有余,韵味不足,缺了那种潇洒的魏晋风度。  

在朱寅看来,就是功能性多余,审美性不够。  

李助教露出一丝赞赏之色,笑道:“子有魏晋风善哉。嗯,你再背《章句》第三第四章。’  

难度加大了一点。  

但对有基础的朱寅来说,还是小儿科。朱寅开口吟诵道: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须臾之间,朱寅就朗朗背完。  

语调同样是舞台吟诵风,也就是众人认为的“洛下书生咏”。而且他还有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令人赏心悦目。  

与其说是背书,不如说是表演,感染力很强。  

李助教对朱寅的评价,更高了一些。  

能背诵《章句》也容易,在座的学生,谁不是背得瓜乱熟可是一个孩子,能将《章句》背得这么有意境的,那就很难得了。唯平凡中见不平凡也。  

有人见李助教赏识朱寅这个孩子,忍不住出口讥讽道:  

“李师,朱寅如此年幼,既然入监读书,那才气必然极好的,怕不是个神童。李师出的题目,却是太简单了些。”  

朱寅闻言,不禁眼睛一眯,循声看去,却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生的唇红齿白,面如冠玉。  

虽然长相极好,可是他一脸刻薄之色,却是有点破相了,显得有失风度。  

敢这么和助教老爷说话的学生,出身当然非富即贵。  

李助教见状,眉头微微一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