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赋诗者(1/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原来,那是一个说书人。
周围围了很多听众。
就在朱寅以为他要说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时,那说书人却道:
“曹操说,还请各位看官打赏几个铜子...”
接着,就有两个孩子,端着碗从看官中走过。
朱寅等人一笑也掏出几个铜钱,扔进碗里。
听了一会儿说书,几人就往里走。
夫子庙的大照壁建于万历三年,长达三十三丈,高达三丈,为天下照壁之最。
照壁后面的半圆水池,就是孔庙特有的泮池了。这泮池之水,清波幽邃,乃是引进的秦淮河水。
庙前广场的东西大石柱上,写着“文武大臣至此下马”。后面又是一座柏木大牌坊。
牌坊之后,就是柩星门。
柩星门形如华表,六柱三门。中门乃是天子入庙祭孔的专用通道,官民禁用,平时封闭不开。
所以朱寅等游人,只能从左右侧门进入。
还好,看到广场上的日晷,此时是辰时六刻(八点半),时间尚早,没到人流高峰期,进门很容易。
听庄姝说,到了夜幕上灯之时,摩肩擦踵,进门都要排队。
但见柩星门两边是两座大牌坊,一座上题“德配天地”,另一座上题“道冠古今”。
柩星门之后,就是雄伟庄严的孔庙殿宇了。
进了柩星门,前面又是三道门。最中间最高大的是大成门,也就是戟门。
大成门前有四块古碑,乃是南朝遗物。
朱寅等人从东侧的持敬门进入,沿着石阶下了丹墀,两边都是长长的廊庑,里面供奉着孔门七十二贤的牌位,香烟缭绕,香客如织。
那一座座牌位,就像寺庙里的一座座神像,供人上香礼拜。
廊庑之内,还依次摆放着各种祭器、礼器。
孔庙孔庙,不愧是座庙。
孔庙除了孔子之外,其他享受祭祀的人分为配享、配祀、从祀三等。
东西两个廊庑之内,都是第三等的从祀者。
朱寅等人在东庑转了一会儿,看着一个个历史上熟悉的孔门名字。
忽然在第五十八牌位处,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牌位:先儒王子。
先儒王子,不就是王阳明的尊号么他姓王,便尊称“王子”。
朱寅知道,历史上王阳明万历十二年,和同为心学大儒的陈献章,一起从祀孔庙,成为先贤。
也就是三年前。
所以王子的灵牌还比较新。旁边的白沙先生陈献章,灵牌也比较新。
王阳明更上首的灵牌,是宋朝陆九渊。
三位心学宗师的灵牌,被人很有心的摆在一起。
明朝四位从祀孔庙、享受祭祀的大儒,薛、王阳明、陈献章、胡居仁,其中就有两位是心学大儒。
这说明什么说明起码在万历初年,心学还算是显学。
只是后来东林党对心学大肆篡改、利用,成为晚明政治的工具,被玩坏的心学才彻底没落。
结果墙里开花墙外香,心学被日本继承,成为日本近古以来的哲学利器。
唐蓉亲自给王阳明的牌位上香,语气感慨的说道:
“家祖(唐顺之)最是崇敬阳明先生,以徒孙自居。”
“可惜家祖故去已久,没有看到王子的灵牌进入孔庙。”
“三年前,朝廷下诏王子从祀孔庙,家父还专门在祭祖时祭告家祖,告慰家祖之灵。”
庄姝肃然道:“我爹也尊奉阳明先生,我也上一柱香吧。”
她话刚落音,却听一人说道:
“王门之说,一条路径事上,人人皆可成圣贤。若真能人人致良知,还要礼教何用我等读书又有何用可见想当然耳。”
“王学若用来修炼自身,还算有可取之处。可若是以此教化苍生,普渡万民,那便是缘木求鱼,唐肆求马了。”
朱寅等人回头一看,只见几个身穿衫的年轻士子,正有点轻佻的看着王阳明的灵牌。
另一个士子笑道:“佛门说人人都可成佛,王门说人人都可成圣。为何佛门昌盛,而王门没落呢”
第三人摇头道:“简单。信佛者外求,易也。致良知内求,难也。况且世人只为利往,成了圣贤又有何用”
“嗯,说到底还是异端邪说,于事无补。王阳明能从大庙,免不了时议所讥。”
朱寅闻言很是无语。
都说书生狂傲,总算见识到了。
王阳明没有资格从祀孔庙,难道朱熹就有资格配祀孔庙么但这几人显然是朱学门徒,诽谤心学也不奇怪。
都是儒家一脉,理学形而下,心学形而上。几乎是两个极端。
理学在宋朝有其进步意义。但到了晚明就不同了。
如果晚明时期心学取代理学会怎么样朱寅忽然觉得,华夏的思想信仰问题,或许不是有儒教。
也有可能是......儒教还没有达到信仰的高度,孔子不够神化太世俗了,太功利了,就难以救治人心这也是儒家最无奈的事情:既要入世,又要避世,在矛盾中纠结千年。
倘若儒教强化“智”和“勇”,斩出腐儒和保守主义的毒害,蜕变升华,浴火重生,是不是就能成为人间正教以人为本的儒教,才是后世的王道啊。
改良后的儒教,打着人文主义的大旗,完全能和十字教、某某教分庭抗礼!
这也是王守仁、李、王夫之等孜孜以求,想要解决的问题。
可惜,他们都没
周围围了很多听众。
就在朱寅以为他要说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时,那说书人却道:
“曹操说,还请各位看官打赏几个铜子...”
接着,就有两个孩子,端着碗从看官中走过。
朱寅等人一笑也掏出几个铜钱,扔进碗里。
听了一会儿说书,几人就往里走。
夫子庙的大照壁建于万历三年,长达三十三丈,高达三丈,为天下照壁之最。
照壁后面的半圆水池,就是孔庙特有的泮池了。这泮池之水,清波幽邃,乃是引进的秦淮河水。
庙前广场的东西大石柱上,写着“文武大臣至此下马”。后面又是一座柏木大牌坊。
牌坊之后,就是柩星门。
柩星门形如华表,六柱三门。中门乃是天子入庙祭孔的专用通道,官民禁用,平时封闭不开。
所以朱寅等游人,只能从左右侧门进入。
还好,看到广场上的日晷,此时是辰时六刻(八点半),时间尚早,没到人流高峰期,进门很容易。
听庄姝说,到了夜幕上灯之时,摩肩擦踵,进门都要排队。
但见柩星门两边是两座大牌坊,一座上题“德配天地”,另一座上题“道冠古今”。
柩星门之后,就是雄伟庄严的孔庙殿宇了。
进了柩星门,前面又是三道门。最中间最高大的是大成门,也就是戟门。
大成门前有四块古碑,乃是南朝遗物。
朱寅等人从东侧的持敬门进入,沿着石阶下了丹墀,两边都是长长的廊庑,里面供奉着孔门七十二贤的牌位,香烟缭绕,香客如织。
那一座座牌位,就像寺庙里的一座座神像,供人上香礼拜。
廊庑之内,还依次摆放着各种祭器、礼器。
孔庙孔庙,不愧是座庙。
孔庙除了孔子之外,其他享受祭祀的人分为配享、配祀、从祀三等。
东西两个廊庑之内,都是第三等的从祀者。
朱寅等人在东庑转了一会儿,看着一个个历史上熟悉的孔门名字。
忽然在第五十八牌位处,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牌位:先儒王子。
先儒王子,不就是王阳明的尊号么他姓王,便尊称“王子”。
朱寅知道,历史上王阳明万历十二年,和同为心学大儒的陈献章,一起从祀孔庙,成为先贤。
也就是三年前。
所以王子的灵牌还比较新。旁边的白沙先生陈献章,灵牌也比较新。
王阳明更上首的灵牌,是宋朝陆九渊。
三位心学宗师的灵牌,被人很有心的摆在一起。
明朝四位从祀孔庙、享受祭祀的大儒,薛、王阳明、陈献章、胡居仁,其中就有两位是心学大儒。
这说明什么说明起码在万历初年,心学还算是显学。
只是后来东林党对心学大肆篡改、利用,成为晚明政治的工具,被玩坏的心学才彻底没落。
结果墙里开花墙外香,心学被日本继承,成为日本近古以来的哲学利器。
唐蓉亲自给王阳明的牌位上香,语气感慨的说道:
“家祖(唐顺之)最是崇敬阳明先生,以徒孙自居。”
“可惜家祖故去已久,没有看到王子的灵牌进入孔庙。”
“三年前,朝廷下诏王子从祀孔庙,家父还专门在祭祖时祭告家祖,告慰家祖之灵。”
庄姝肃然道:“我爹也尊奉阳明先生,我也上一柱香吧。”
她话刚落音,却听一人说道:
“王门之说,一条路径事上,人人皆可成圣贤。若真能人人致良知,还要礼教何用我等读书又有何用可见想当然耳。”
“王学若用来修炼自身,还算有可取之处。可若是以此教化苍生,普渡万民,那便是缘木求鱼,唐肆求马了。”
朱寅等人回头一看,只见几个身穿衫的年轻士子,正有点轻佻的看着王阳明的灵牌。
另一个士子笑道:“佛门说人人都可成佛,王门说人人都可成圣。为何佛门昌盛,而王门没落呢”
第三人摇头道:“简单。信佛者外求,易也。致良知内求,难也。况且世人只为利往,成了圣贤又有何用”
“嗯,说到底还是异端邪说,于事无补。王阳明能从大庙,免不了时议所讥。”
朱寅闻言很是无语。
都说书生狂傲,总算见识到了。
王阳明没有资格从祀孔庙,难道朱熹就有资格配祀孔庙么但这几人显然是朱学门徒,诽谤心学也不奇怪。
都是儒家一脉,理学形而下,心学形而上。几乎是两个极端。
理学在宋朝有其进步意义。但到了晚明就不同了。
如果晚明时期心学取代理学会怎么样朱寅忽然觉得,华夏的思想信仰问题,或许不是有儒教。
也有可能是......儒教还没有达到信仰的高度,孔子不够神化太世俗了,太功利了,就难以救治人心这也是儒家最无奈的事情:既要入世,又要避世,在矛盾中纠结千年。
倘若儒教强化“智”和“勇”,斩出腐儒和保守主义的毒害,蜕变升华,浴火重生,是不是就能成为人间正教以人为本的儒教,才是后世的王道啊。
改良后的儒教,打着人文主义的大旗,完全能和十字教、某某教分庭抗礼!
这也是王守仁、李、王夫之等孜孜以求,想要解决的问题。
可惜,他们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