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黄河实业的危机(2/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质疑其填海区域可能影响航道安全。
每一次驳回都要求补充海量细节,反复修改,工程进度被无限期拖延。顾元亨和阿浪跑断了腿,得到的只是官僚们程式化的推诿和冷漠的眼神。
紧接着,金融层面也亮出了獠牙。
香江几家主要的英资银行,包括汇丰、渣打以及怡和旗下的怡富证券,几乎同时收紧了对黄河实业关联公司的信贷额度,特别是针对地产开发项目。
原本谈妥的贷款被搁置,新贷款的利率被大幅提高,条件变得极其苛刻。
更有甚者,市场开始流传关于黄河实业“资金链紧张”、“项目存在重大风险”的匿名分析报告,目标直指其正在进行的九龙塘项目。
黄河实业九龙塘相关项目被迫停工,连带着许大茂那家刚上市不久的“沁泉饮品”也因和黄河有关联受到了波及。
同时,在工程招标和材料采购环节也遭遇了无形的壁垒。
一些原本有意向合作的本地大型建筑商和材料供应商,纷纷以“档期已满”或“内部战略调整”为由婉拒合作。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有人在背后施压,划清了界限。
“老板,查清楚了。”阿浪拿着厚厚一迭资料走进何雨柱位于新安保公司顶层、视野开阔却极其隐蔽的办公室,脸色凝重,“牵头的是‘怡和洋行’旗下的‘置地公司’,他们一直对九龙塘靠海那片地垂涎三尺,想整合起来做高端海景住宅和商业中心。
我们半路杀出,而且动作这么快,断了他们的财路。
另外,还有几个亲英的华人地产商,像‘恒兆’的李兆、‘新基’的郭胜,他们虽然没直接出面,但私下和置地穿一条裤子,也乐得看我们吃瘪,最好能把我们挤出局,他们好分一杯羹。
规划署那边卡壳,银行收紧信贷,都有怡和和这几个华商巨头的影子在运作。”
何雨柱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维多利亚港繁忙的景色,眼神深邃如海,不见波澜。他轻轻敲击着玻璃,发出清脆的声响。
“怡和…置地…恒兆…新基…”他缓缓念出这些在香江如雷贯耳的名字,嘴角却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手伸得够长的。玩白的?好,那我就陪他们玩玩白的。”
“你先稳住下面的人,我要去办一些事情。”
“老板,用不用安保公司的人?”
“瞎起什么哄,既然人家都用的阳谋,那我们就用阳谋打败他们。”
“哦,老板需要我们的地方你一定要说啊,你现在身份不一样了,不能像以前一样了。”
“我知道,走了,把下面人安抚好,不许乱子。”
“是。”
何雨柱没有动用空间里那庞大的现金储备去硬抗银行的抽贷。
他回家后把在学校读书的小满叫回了家,经过上次‘沁泉’小满已经展现出惊人的金融天赋。
“小满,交给你一个任务。目标:怡和洋行、置地公司、恒兆、新基地产。方式:做空他们的股票。”何雨柱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小满眼睛一亮,随即冷静分析:“柱子哥,这些可都是庞然大物,根基深厚。直接做空风险极大,需要催化剂。”
“催化剂会有的。”何雨柱露出一抹神秘的微笑,“你只管准备好资金和操盘手,建立隐蔽的离岸账户网络。时机一到,全力出击。记住,要快、准、狠,打完就撤,不留痕迹。资金…用我们在海外的那部分。”
小满重重点头:“明白!保证完成任务!”
何雨柱深知,要撼动这些巨头,光靠金融手段还不够,需要更猛烈的“催化剂”。
他将目标锁定在怡和洋行这个英资龙头身上。
他通过奥利安在警界高层的特殊渠道,以及王翠萍在O记(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的资源,不动声色地收集了一些关于怡和旗下某些灰色产业(如早期涉及走私、行贿等陈年旧事,或与某些声名狼藉的政客、前黑帮人物不清不楚的关系)的模糊线索和证据碎片。这些证据本身可能无法直接定罪,但极具爆炸性。
他没有亲自出手,而是巧妙地通过多个无法追查的匿名渠道,将这些信息“泄露”给了几家对英资财团素有微词、且影响力巨大的国际财经媒体以及香江本土几家立场相对独立的报纸。
信息被精心包装成“深度调查线索”。
很快,一系列以“英资巨头的香江往事:阴影下的财富积累?”、“怡和帝国:光鲜背后的隐秘角落?”等为标题的深度调查报道开始预热和连载。
报道虽未指名道姓定论,但字里行间暗示的庞然大物,直指怡和。
市场风声鹤唳。
而针对规划署的刁难,何雨柱采取了更直接也更“官方”的反击。
他让顾元亨高薪聘请了香江最顶尖、人脉最广的御用大律师团队和城市规划专家。
不再被动修改方案,而是针对规划署每一次不合理的驳回,都准备详尽的、符合所有现行法规和最高技术标准的法律意见书和专业反驳报告。
同时,他授意阿浪,以黄河实业的名义,向立法局(当时的香港立法机构)几位相对中立、关注民生和公平竞争的华人议员,以及类似于廉政公署职能的机构,提交了关于规划审批过程存在“不合理拖延及选择性执法嫌疑”的正式投诉信函,并附上大量对比证据(其他英资或亲
每一次驳回都要求补充海量细节,反复修改,工程进度被无限期拖延。顾元亨和阿浪跑断了腿,得到的只是官僚们程式化的推诿和冷漠的眼神。
紧接着,金融层面也亮出了獠牙。
香江几家主要的英资银行,包括汇丰、渣打以及怡和旗下的怡富证券,几乎同时收紧了对黄河实业关联公司的信贷额度,特别是针对地产开发项目。
原本谈妥的贷款被搁置,新贷款的利率被大幅提高,条件变得极其苛刻。
更有甚者,市场开始流传关于黄河实业“资金链紧张”、“项目存在重大风险”的匿名分析报告,目标直指其正在进行的九龙塘项目。
黄河实业九龙塘相关项目被迫停工,连带着许大茂那家刚上市不久的“沁泉饮品”也因和黄河有关联受到了波及。
同时,在工程招标和材料采购环节也遭遇了无形的壁垒。
一些原本有意向合作的本地大型建筑商和材料供应商,纷纷以“档期已满”或“内部战略调整”为由婉拒合作。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有人在背后施压,划清了界限。
“老板,查清楚了。”阿浪拿着厚厚一迭资料走进何雨柱位于新安保公司顶层、视野开阔却极其隐蔽的办公室,脸色凝重,“牵头的是‘怡和洋行’旗下的‘置地公司’,他们一直对九龙塘靠海那片地垂涎三尺,想整合起来做高端海景住宅和商业中心。
我们半路杀出,而且动作这么快,断了他们的财路。
另外,还有几个亲英的华人地产商,像‘恒兆’的李兆、‘新基’的郭胜,他们虽然没直接出面,但私下和置地穿一条裤子,也乐得看我们吃瘪,最好能把我们挤出局,他们好分一杯羹。
规划署那边卡壳,银行收紧信贷,都有怡和和这几个华商巨头的影子在运作。”
何雨柱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维多利亚港繁忙的景色,眼神深邃如海,不见波澜。他轻轻敲击着玻璃,发出清脆的声响。
“怡和…置地…恒兆…新基…”他缓缓念出这些在香江如雷贯耳的名字,嘴角却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手伸得够长的。玩白的?好,那我就陪他们玩玩白的。”
“你先稳住下面的人,我要去办一些事情。”
“老板,用不用安保公司的人?”
“瞎起什么哄,既然人家都用的阳谋,那我们就用阳谋打败他们。”
“哦,老板需要我们的地方你一定要说啊,你现在身份不一样了,不能像以前一样了。”
“我知道,走了,把下面人安抚好,不许乱子。”
“是。”
何雨柱没有动用空间里那庞大的现金储备去硬抗银行的抽贷。
他回家后把在学校读书的小满叫回了家,经过上次‘沁泉’小满已经展现出惊人的金融天赋。
“小满,交给你一个任务。目标:怡和洋行、置地公司、恒兆、新基地产。方式:做空他们的股票。”何雨柱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小满眼睛一亮,随即冷静分析:“柱子哥,这些可都是庞然大物,根基深厚。直接做空风险极大,需要催化剂。”
“催化剂会有的。”何雨柱露出一抹神秘的微笑,“你只管准备好资金和操盘手,建立隐蔽的离岸账户网络。时机一到,全力出击。记住,要快、准、狠,打完就撤,不留痕迹。资金…用我们在海外的那部分。”
小满重重点头:“明白!保证完成任务!”
何雨柱深知,要撼动这些巨头,光靠金融手段还不够,需要更猛烈的“催化剂”。
他将目标锁定在怡和洋行这个英资龙头身上。
他通过奥利安在警界高层的特殊渠道,以及王翠萍在O记(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的资源,不动声色地收集了一些关于怡和旗下某些灰色产业(如早期涉及走私、行贿等陈年旧事,或与某些声名狼藉的政客、前黑帮人物不清不楚的关系)的模糊线索和证据碎片。这些证据本身可能无法直接定罪,但极具爆炸性。
他没有亲自出手,而是巧妙地通过多个无法追查的匿名渠道,将这些信息“泄露”给了几家对英资财团素有微词、且影响力巨大的国际财经媒体以及香江本土几家立场相对独立的报纸。
信息被精心包装成“深度调查线索”。
很快,一系列以“英资巨头的香江往事:阴影下的财富积累?”、“怡和帝国:光鲜背后的隐秘角落?”等为标题的深度调查报道开始预热和连载。
报道虽未指名道姓定论,但字里行间暗示的庞然大物,直指怡和。
市场风声鹤唳。
而针对规划署的刁难,何雨柱采取了更直接也更“官方”的反击。
他让顾元亨高薪聘请了香江最顶尖、人脉最广的御用大律师团队和城市规划专家。
不再被动修改方案,而是针对规划署每一次不合理的驳回,都准备详尽的、符合所有现行法规和最高技术标准的法律意见书和专业反驳报告。
同时,他授意阿浪,以黄河实业的名义,向立法局(当时的香港立法机构)几位相对中立、关注民生和公平竞争的华人议员,以及类似于廉政公署职能的机构,提交了关于规划审批过程存在“不合理拖延及选择性执法嫌疑”的正式投诉信函,并附上大量对比证据(其他英资或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