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总攻(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两时!  

老天似乎也很给面子,今天阳光明媚,空气较为干燥,似乎生怕方文坚烧不干净鬼子的粮食。  

竹石清细细地盯着李家屯的村口处,果然和侦察所说那般,村口呈葫芦状,被两间复式瓦楼所包夹,通进去才有空间,村口两侧的民居较为整齐,建筑完整,除非用重武器直接清障,否则就只有这条路能进去了。  

村口早已被伪军设置了岗哨,沿着村口往前的一小截延伸线上,伪军在和津南公路汇合的这段路上设置了简易的障碍杆。  

伪军在管辖政策上继承了其主子小鬼子的作风,即占据主要城市、县城,集中优势兵力屯于军事据点,而对于散布于防区内的各乡镇采取扫荡的政策。  

这也是抗战爆发后敌后战场得以存在的重要因素。  

在村口处的两侧,伪军各设置了两挺轻机枪,可谓是出手阔绰,但村口本就狭小,看似严密的火力实际上打击面并不宽广。  

打下村口并不难,守住村口掩护爆破组入村相对更难,但孙团此番也是有备而来,无论是兵力还是战前准备都无可复加,对于拿下这一仗,竹石清心中已有了九分把握。  

午后是一个令人疲惫的时间段,张湾的伪军早已在这温润的阳光下晒得昏昏欲睡,四面的庄稼地里时不时还能传来鸟禽发出的鸣啼,微风划过湾子的街巷,引得哈欠连连。  

“砰!”  

“哒哒哒!”  

夏启东早已带着先头连抵达张湾外围,同时其他两个连已由两翼包抄上去,二时已到,夏启东身先士卒,当场从灌木林击毙了守在村路上的一股伪军军官。  

几乎是同一时刻,四面枪响,身处营部的伪军营长刚准备睡个午觉,就被这不知哪个方向传来的隆隆声给惊醒。  

伪军的营部就设在村口不远处,这刺耳清脆的射击声震得他心惊肉跳。  

“营长,不..不好了!”  

没等伪军营长找人了解情况,其副官已然从村口处飞奔回来,嘴里大喊着不好,“西北军...西北军打过来了!”  

伪军营长先是恼火,看着自己副官帽子已经歪了快一百八十度,脸上也崩的尽是碳土,简直狼狈不堪,再加上本来可能发生的美梦被莫名搅了,简直气不打一处来,叉着腰骂道:  

“西北军来了怕什么!老子一个营钉在这里,除非他们来一个团,否则打不进张湾,你瞅你这德性,赶紧滚到前面去指挥!”  

但伪军营长似乎还是高估了自己手下的战斗力,仅一个冲锋,张湾外线所布置的火力点被尽数消灭,剩下的伪军皆盘踞在村口的简易工事旁负隅顽抗。  

而村内的秩序也陷入了混乱,由于三面枪响,正在休整的两个连几乎还没有穿上衣服拿上枪,即便是已经整装完毕了的也找不到自己的直属上级,因而不知道朝何处而去。  

刚骂走副官,伪军营长脑袋冷却了三分,这才开启了思考,暗自嘀咕着:“娘的,老子这离西北军的防区好几十里呢,这特么就是来找我的。”  

外头的枪炮声越来越近,隆隆的手榴弹爆炸音似乎从自己的身后也传了出来,他当即反应过来:被围了!  

刚刚还神气的伪军营长此时已经是冷汗直冒,什么所谓的一个团完全是自己的口嗨,趁着电话线没被截断之前,他亲自摇向了最近的据点——李家屯。  

夏启东打了近二十分钟,发现三个连进展都非常顺利,张湾外线几乎已经全部控制住,照这个打法,这哪是什么佯攻,直接干成歼灭战了,但为了服从战略,夏启东下令放缓进攻速度。  

张湾这头热火朝天,李家屯的外线还听不到远在几里开外的密集枪炮声,但按时间推算,应该是打上了。  

“团长,你看,出来了!”  

不知谁低喝了一句,但李家屯的村口的确是成建制的部队往外去了,孙毅示意众人不要开枪,放伪军过去,在上百双眼睛下,伪军支援部队的队列从村口离开,直至最后一人。  

“看兵力不到一个营。”方文坚瞄了瞄道。  

“一个加强连吧。”竹石清在确认伪军没有后续增兵后,又道,“那按情报讲,村里还有一个营的兵力,这样也好,阻击的兄弟们压力不会很大。”  

“竹参谋,我们什么时候打?”孙毅也凑了上来,驳壳枪已经握在手上了,其心急神色跃然脸上。  

“团长,十分钟后我们总攻,要迅速解决掉村口的伪军,拿下火力点,枪声一响,李家屯各处驻地的伪军都会扑过来,一定要确保村口附近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否则我这兄弟进去容易,想出来就难了。”  

竹石清朝村口的方向比划了一番,刻意指了指那四挺机枪。  

孙毅心中自然明白,道了个“放心”就回去指挥去了。  

方文坚身后的十人爆破组每人腰间别了四个手榴弹,同时他们所携带的还有简易制作的燃烧瓶——由一个装着煤油与部分清洁剂的玻璃瓶,外面挂着一条长引线,在使用时需要手动点燃引线,并将玻璃瓶摔碎,即可引发爆炸和燃烧。  

这种燃烧瓶的制法是竹石清和方文坚从中央教导总队张志杰那学来的,据说其最早应用于一战的战场,但并不广泛,而此时这种燃烧瓶还没有专有名字。  

直到1939年的苏芬战争中,芬兰将这种燃烧瓶作为一种烈性炸药广泛投入使用,以迎击苏军的钢铁洪流,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