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 第二百一十三章 外戚的改变

第二百一十三章 外戚的改变(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隆科多此时正站在宝亲王的赐园朗润园外。  

而园外,秋阳朗照。  

他的心情也同秋阳一样明媚,灿烂,温暖。  

因为他现在觉得,四爷弘历之前打他是爱他,是为他好,是对他寄予厚望。  

所以,他如今已没有任何的怨愤。  

只有感恩!  

他也就决定主动求见弘历。  

“不见?”  

站在朗润园外的隆科多心里顿生失落。  

他没想到,他眼巴巴看着园门许久,等来的却是弘历不愿意见他的回复。  

但他知道,他今日只要让自己这位四爷看出自己的诚意,那等着自己的就是泼天的富贵。  

别说借三万两,就是借三十万,三百万,他到时候也还得起。  

天知道,在一场泼天富贵面前,对于天生赌徒心态的隆科多,有多难抵挡这样的诱惑。  

所以,弘历没有见他,简直让他更加心痒难耐。  

哐当!  

当园门关上的那一刻,隆科多想要拿到这份大富贵的心,就更加强烈了起来。  

所以,他没有生气,只有自己应该更努力表现出诚意的意识,也觉得这份富贵是真的值得去争取。  

而弘历拿捏的就是他的这种心理,让他拿出更大的本钱。  

弘历清楚,隆科多虽然有时候爱犯浑,但人不笨,自然明白他真要能管地产发展这事,会是怎样的暴利。  

所以,弘历现在不着急见隆科多,反而有意多冷一冷他,让他明白,在自己面前犯浑,就得多吃点苦头,也让他明白,不拿出足够的诚意,就别想从自己这里得到这个机会。  

“嗻!”  

弘历在李玉退下去后,就在外书房看起书来。  

待到时辰差不多,他才骑马去了圆明园,继续见习政事。  

“奴才给四爷请安!”  

“舅舅请起。”  

弘历来到圆明园时,恰好遇见了当值结束的内大臣五格。  

五格现在对弘历这位四爷兼女婿非常有好感。  

毕竟,弘历为他掌掴了议政大臣隆科多。  

这份仗义,对武将出身的五格来说,可比什么富贵都有重量。  

尽管,五格听说弘历这位四阿哥非常畏惧当今皇帝,表现的有些怯弱,同时又不敢得罪百官,将来可能是一位柔弱仁善之主。  

但五格在看见弘历在隆科多表现,以及之前维护礼道的事后,也相信这位四阿哥虽然怕皇帝,也不敢跟百官掀桌子,但在具体需要维护自己外戚、需要维护礼法时,还是敢拿出威风来的。  

这对于五格来说已经够了!  

他也不指望四阿哥弘历能够不知顾忌到真跟旧太子礽一样嚣张。  

那样,他反倒担心。  

因为他清楚,四阿哥弘历虽然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皇帝,但事情不到最后一刻,终究难以预料。  

毕竟是秘密立储,谁也说不准皇帝会不会突然改主意。  

何况,在大清,就算明着立着的储都会有变,而且还能废了再复立,复立了又再废。  

所以,五格现在很愿意看见弘历这样柔中带刚,刚中带柔,如皇后提醒的那样,他的女儿将来或许也会因此不至于处境太差。  

弘历在扶起五格后,五格也主动对弘历拜谢说:“还没谢过四爷为奴才伸张。”  

“舅舅不必客气,本是一家人,说谢谢就生分了。”  

弘历笑着道。  

五格道:“四爷给奴才体面,拿奴才当亲戚,奴才可不敢自大狂妄,真忘了自己的身份。”  

弘历对五格的回答很是满意,也就笑了笑。  

五格这里则继续说道:“奴才今日既然遇见了四爷,便告诉四爷一件事。”  

“舅舅请说。”  

五格越知分寸,弘历自然也越愿意给他一点舅舅的体面,也就用上了“请”字。  

五格自然跟着心里更加舒爽,毕竟人也是有被尊重的需求的,但他行止上越发恭敬:  

“奴才想明白了,与其让自家子弟待在京师被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带坏,将来还连累四爷,不如把他们派去西北历练。”  

“将来,他们若能立一二功绩,也算是对得起四爷的照顾之恩。”  

“所以,奴才今日见了万岁爷,就请得万岁爷同意,调犬子巴武、德保他们去西北。”  

弘历颇为惊异地看了五格一眼。  

他自然愿意看见这些与自己有关系的外戚子弟能追求上进。  

但他没想到,这孔武有力的五格也会有这样的脑子。  

转念一想。  

他觉得可能是皇后点拨的。  

不过,弘历没有多问,只点头说:“这样也好,表哥他们什么时候走,舅舅记得通知一声,我代敏萱给表哥们准备一份程仪。”  

接着,弘历也承诺说:“平素为避嫌,没好在汗阿玛面前为表哥们进言,但请舅舅放心,表哥们真要是历练的好,外甥定在汗阿玛竭力荐举。”  

“奴才领命,在此先谢过四爷厚恩。”  

五格为此就要下跪磕头,弘历免了他的礼,寒暄着关切了一下他的身体,就离开了。  

虽然,弘历很愿意看见这些外戚子弟出去历练,而不是留在京师提笼架鸟,听戏唱曲,但一想到五格说他把自己两个儿子派去西北,他就不由得想到了历史上的和通泊之败。  

据他所知,那场败仗,京师八旗几乎家家带孝。  

损失惨重。  

因为被准噶尔重创的那支清军虽然兵力不多,却是大清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