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 第五十六章 康熙的妃嫔们示好

第五十六章 康熙的妃嫔们示好(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荣妃听后讪讪一笑,看了同来这里的惠妃、宜妃等人一眼。  

惠妃、宜妃等也讪笑了笑。  

惠妃还主动起身对德妃说:“那姐姐,我们出去迎一迎福晋?”  

德妃颔首。  

她作为雍正生母,自然不用去迎接四福晋。  

但惠妃等康熙妃嫔,自然不好再托大,不去迎接。  

毕竟,德妃既然交权给四福晋,说明已经接受雍正为新帝,不会阻止她们向新帝新后示好。  

她们自然得对四福晋更为礼敬些,而免得让四福晋背后的雍正不满。  

于是,这些妃嫔都起身往外走了来。  

弘历也与四福晋、弘时走了进来。  

“来啦?”  

惠妃在见到四福晋后,先笑着唤了一声。  

荣妃更是走过来,在向四福晋道歉后,也教训起覃礼来:“糊涂的东西,德妃姐姐让你拦人是拦外人,谁让你拦福晋了,没把你打死,算给你开恩了。”  

四福晋这里也与几位康熙的妃嫔打了招呼,然后来到了德妃面前:“给妃母请安。”  

弘历和弘时也给德妃请了安。  

德妃则酸溜溜的对四福晋叹息说:“你有个好儿子呀,敢为你出头。”  

“这都是托汗阿玛和妃母的福。”  

四福晋笑着回道。  

德妃继续说:“我年岁不小了,以后这后宫的事就都交给你,不要说不会,人都是从不会变成会的。”  

“嗻!”  

接着,德妃看向惠妃等人:“你们也散了吧,时候不早,该用些膳食了。”  

惠妃等人便离开了德妃了这里,且都在走之前,神色复杂地看了弘历一眼,还在接下来,都果断派了自己身边的奴婢去了养心殿向雍正问安。  

雍正现在还是在乾清宫南书房办公。  

因为康熙在位时,就是在这里办公,传达谕旨,很多重要档案也都在这里。  

不过,雍正居住的倚庐,倒是选择在了养心殿。  

所以,弘历来向雍正请安时,就需要去养心殿去给雍正请安。  

从德妃这里离开后,弘历先送四福晋回了永寿宫。  

弘时也跟着一起。  

毕竟没有自己撇下嫡母就离开的道理。  

但在回去的路上,四福晋则直接拒绝了弘时的相送,而神色越发冷淡地说:“罢了,你去看看侧福晋吧,她是你的生母,也要多在她面前尽尽孝。”  

四福晋说着就又把弘时送的芙蓉香,也吩咐陈士顺拿还给弘时:“这个,你也拿去给侧福晋,我用不着这个!”  

对于四福晋而言,她不缺奉承的人。  

因为,她出身高贵,作为满洲正黄旗,承恩公,内大臣费扬古之女,又是亲王嫡福晋,自然被不少人献过殷勤。  

所以,她更在乎的是,他人能不能给她带来价值。  

尤其是像弘历和弘时这种非她亲生的儿子。  

她的母爱也就显得更加有原则更加功利。  

而弘时因为忌惮得罪德妃,没有及时地为她出头,也就让她进一步失望,觉得弘时给她带不来什么价值,过度亲近可能还会带来麻烦。  

至于名贵香料什么的,她自然是不稀罕的。  

相反,她更在乎的也是权势和地位。  

弘历现在帮她争取到了她差点就没把握住的权势,她也就更加只想视弘历为子起来。  

于是,四福晋乌喇那拉氏对弘时说后,就拉着弘历走了,而笑问弘历:“一大早起来,水米未进,又走了这么多路,饿了吧?”  

弘时也知道四福晋为何突然冷淡,便还是立即走了来,跪在她面前,解释说:“额涅容禀,儿子刚才不是不想为额涅出头,只是没反应过来,还请额涅不要生儿子的气。”  

“我没生你的气,只要你听话恭顺,就是我和皇上的好阿哥。”  

四福晋说后就挥了挥手:“去吧。”  

“嗻!”  

弘时站起身来,只得拿着饶窑瓷香盒悻悻然地离开了,不禁呜呜囔囔说:“我也没想到妃祖母会这么干脆地让权啊!毕竟连惠妃、荣妃她们也没想到。”  

弘历这里在和四福晋回永寿宫后,就去了养心殿,准备向雍正请安。  

永寿宫和养心殿,都在紫禁城中轴线西侧,而且两处宫殿紧挨着,门对门。  

所以,弘历来雍正这里倒是不怎么费脚力。  

“给汗阿玛请安!”  

弘历来到雍正这里后,却发现雍正脸色阴沉,好像谁欠了他钱一样。  

一点也没有前晚和昨日那种初接大位时的那种兴高采烈之态,那种,好像谁都可以宽恕谁都可以原谅的随和。  

弘历为此不得不主动问:“汗阿玛,你怎么了,谁惹你不高兴了?”  

“按例,新帝即位,大行皇帝的妃嫔都要派人来问安的,结果这都现在了,还没一个人来问安!”  

“她们这是跟弘春、萧永藻一样,不肯承认朕这个皇帝是吧?”  

“如你妃祖母所言,先帝选朕继承大统,非她们梦想所期,是吧?”  

雍正越说越语气冷冽。  

弘历听后不禁讶然问着雍正:“昨日妃祖母的话,您还是知道了?”  

“哼,朕就不可能不知道!”  

雍正呵呵一笑,接着就坐在一边的榻上,拿起奏折一边看一边说:“不过,你做的很好,劝得你妃祖母愿意收回那样的言论。”  

“朕不计较她更喜欢老十四,只希望她在明面上装出一副一碗水端平的样子就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