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我在镇抚司探案那些年 > 第三百七十九章 封爵

第三百七十九章 封爵(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为什么感觉有些不对劲?齐平坐在席上,心头的怪异感愈发强烈。  

秉承着杜元春指点的“多看少说”原则,他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百官宴有固定的流程。  

伴随皇帝入座,教坊司歌舞登场,乐师启奏,恢弘浩大的曲子萦绕金碧辉煌的大殿。  

皇帝带头捧起酒杯,百官跟随,齐平混在其中并不起眼,待第一轮结束,又换了曲目,尚宝司的侍者先后为皇帝与大臣们斟酒。  

皇帝抬手,乐曲稍低,便开始说一些准备好的,辞旧迎新的词来,历数去岁大事。  

齐平听得昏昏欲睡,只觉浑身不痛快,开始走神。  

直到杜元春用手肘捅他,耳边声音才清晰起来,唔,原来皇帝提到了镇抚司。  

“…去岁一年,镇抚司衙门为朕尽心竭力,捉出不少蛀虫,还大凉以乾坤,实乃大功一件…杜卿劳心劳力,朕都看在眼中…”  

皇帝坐在主位,微笑说着,目光投向杜元春。  

百官也都看了过来,脸上表情就说不上好看了…皇帝这话,明褒杜元春,暗贬诸公,老阴阳师了…  

“…此外,最令朕惊喜的,还是走出一位天骄来。”皇帝话锋一转,看向齐平,语气中带着感慨:  

“入朝廷只一年,先破林家旧案,再破皇陵案,捉了兵部蛀虫,而后出使西北临城,大破走私案,令夏侯元庆这奸贼无所遁形…  

而后回京,找回赈灾钱粮,期间被奸人诬陷,而后与南方人比斗,替帝国赢下问道大会…再入越州,除江湖匪患…更屡次献策,救灾救民…  

以一年之修行入神通,大破妖族天骄,扬我国威…实乃功勋卓著,朕历数史书,如此人才,也不多见…”  

妈耶,都夸得我不好意思了…原来我这一年做了这么多事嘛?  

恩,好几个点都没展开讲呢,可以详细说说的其实,皇帝老儿,你在这个阶段可以不用节省,水一点,水一点没事的…齐平正襟危坐,心中嘚瑟。  

殿内,百官听着,心思各异。  

没清点不知道,但这一列数…的确有些吓人。  

要知道,在座官员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对齐平的成就如数家珍,很多都是一知半解,这会给皇帝一说,心中震撼。  

是了,放眼史书,如此大才,也极罕见了。  

“…然,”皇帝扫过群臣,语气一顿,说:  

“立下此等功勋,朕却吝于封赏,实属不该,呵,不瞒诸卿,朕并非不愿封赏,而是实在头疼,赏些什么。”  

百官发出善意笑声。  

“钱么,执掌六角书屋,想必是不缺的,官么,一年从不入流的胥吏,到了千户武官…”皇帝带着笑意:  

“总得缓缓…只是此等大功,若不封赏,又显得朕小气了。”  

说着,他语气一顿,招了招手,旁边一名宦官将准备好的圣旨拿出。  

皇帝淡淡道:“今日,正值除夕宴,便封赏齐千户‘武康伯’爵位,以奖其功。”  

百官正好奇听着,虽心中已有猜度,封赏不会小,但当亲耳听闻,仍旧一阵喧哗。  

齐平也是愣了下。  

“武康伯?伯爵?”  

他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要知道,爵位非大功不轻授,凉国最近一批封爵,还是在三十年前的西北战役,奖励战功。  

如今,太平年月,封爵更是极难了,而且,并不是低级爵位,而是伯爵…  

当然,爵位前头没有“世袭”两个字,说明,只是终身爵位,没法传给子孙,凉国规矩,只有爵号和食禄,并无封邑。  

但…这也是一脚跨入勋贵行列了,意义非凡。  

“陛下,齐千户虽立功不少,但这封爵一事,未免…”当即,有官员起身唱反调。  

齐平乃镇抚司千户,若是封爵,于百官可没好处。  

皇帝脸色一沉,挥手道:“朕意已决,不必多言!”  

那官员恹恹坐下,其余官员们望向几位内阁大臣,却见都一脸平静,显然是早知道的。  

便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况且,在座的都是心思玲珑的,很快明白皇帝的用意。  

与其说,这个爵位是封赏功劳,不如说,是拉拢的必要。  

说白了,他的身份太特殊了,出身朝廷,却已展现出强悍的天赋,且与道院、书院都牵扯很深。  

可以预想,日后神隐可期。  

这种身份的人,太少。  

只要成了勋贵,便与皇室捆绑的更深,身上朝廷烙印洗不掉,这才是皇帝目的。  

当初,在南城小院里,太傅便为齐平说清过其中利弊,太傅能看清,一些朝堂大佬自然也看在眼中。  

“呵,陛下本想的,可能是一点点拉拢,但齐平成长的太快,与妖族一战,更让封赏一事,迫在眉睫了。”  

张谏之坐在席间,微笑不语,心中明镜一般。  

“齐爵爷,接旨吧。”中年官宦一脸喜气地走过来,将绸子圣旨递来。  

齐平这才回神,起身,郑重双手接过:“陛下隆恩,臣无以为报。”  

心中不禁想着,等宴席结束,自己回家里,给小妹显摆一番,小丫头应该会很开心吧。  

至于别的什么好处,他倒不很在意,也许对其他人来说,爵位是光耀门楣大事,但在他眼里,只是个让家人朋友开心理由。  

皇帝大笑,摆手令他坐下,看眼沙漏:  

“说来,今夜皇城外放灯,也是武康伯的手笔,诸卿且随朕一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