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我在镇抚司探案那些年 > 第二百二十七章 平反

第二百二十七章 平反(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司首咋还没回来。”  

主桌上。  

莫小穷抿着茶杯,还算气定神闲,而其余千户已经有点坐不住了。  

杜元春说去解手,这么久没回来,总不会是掉茅坑了。  

“大人到底干嘛去了,是不是有事?”洪庐看向莫小穷。  

其余人也望来。  

气质阴柔,笑里藏刀的莫千户不急不缓,悠然道:  

“各位想多了,许是大人吃坏了东西,这秋日天冷,身子不适。”  

呸…你家神通境强者还会拉肚子?骗鬼呢?众人鄙夷。  

正要再问,忽而,杜元春姗姗回迟,平静地坐下:“在聊什么?”  

众人腰背挺直,目不斜视:“没。”  

杜元春心中嗤笑一声。  

皇宫。  

御书房,当皇帝收到杜元春派人送来的密折,当即抛下手头的事,展开阅读。  

神情从惊讶,到振奋,到默然,最后成了沉思。  

秋日阳光尚暖,风却已经有些冷了。  

披着明黄龙袍的皇帝合上折子,负手站在门口,目光飘向悠远的南方。  

“禅宗…”  

整个奏折里,他最在意的,并非劫狱,也非老侯爷的死亡…这些,已然发生,无法更改。  

有所得,是幸。  

无所得,也便罢了。  

真正让他提起十二分警惕的,倒是那名二境武僧。  

作为帝王,他深知那京都民众并不很了解的禅宗,究竟是何等样的势力,那是丝毫不弱于巫师,不,乃至更强的古老传承。  

尤其,禅宗还统辖着南方诸国。  

“莫非禅宗也搅合了进来么…不,尚且无法做下定论。”皇帝暗忖。  

并不是所有僧人,都代表着禅宗的意志。  

就像在凉国内,各大州府的江湖中,也有许多修士,与道院、书院并不相干。  

也许只是不老林招揽的散人妖僧。  

“冯安。”皇帝忽然呼唤。  

“奴婢在。”冯公公道。  

“今年南方使团,也快到了吧。”皇帝问。  

冯公公回想了下,说:“算日子,已不远了,前两日南边州府递来的折子,还说了这事。”  

皇帝点了点头,没再继续这个话题,忽而想起了杜元春折子里最后一段话,笑着说道:  

“吩咐人去一趟道院,说可以派人来了。”  

冯公公眼神一动:“陛下是要…”  

皇帝嘴角微微扬起:“藏了这么久,朕也该用真容见见那小子了。”  

夏侯氏的失踪,并未引起外界的注意,南城的动静被杜元春压了下去。  

也亏得这些人选的地方偏僻,倒也方便处理。  

虽说“劫狱”并未完全成功,但此事若宣扬出去,也着实丢了朝廷脸面。  

故而,杜元春的意思是,此事权当没发生过,夏侯一族,便当是奉皇命暗中处死了。  

而那僧人,则被丢进了诏狱“甲”字号监牢。  

齐平悄然又回到了牢里。  

而到了下午时候,秋宴结束,各个堂口的头目返回,突然听到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  

关于齐平的调查结果,已经出炉,即将于明日早朝奏报皇帝。  

一时间,整个衙门轰动,继而,向着整个京都官场传播,无数人投来关注的目光。  

想知道,最后结果究竟如何。  

只是考虑到近期的舆论与风声,大部分人持乐观态度,觉得那齐平,怕是不会有好结果。  

若这位镇抚司天才若泯灭了,对百官政敌杜元春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众人不禁翘首以盼。  

而京都文坛,无数读书人,也同样对这最终的“宣判”报以极大的关注,“大凉诗魁”、“桃川诗仙”、“只手镇压京都诗坛”的男人,究竟是死是活?无人不在意。  

而那楮知行,究竟是帝国的英雄,还是嫉贤妒能的小人,也终于要见个分晓。  

在这种气氛中,时间仿佛都变得缓慢起来。  

经过了漫长的一个秋夜,时间终于来到了第二天清晨。  

早朝召开的时候。  

------题外话------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