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我在镇抚司探案那些年 > 第一百九十六章 官船血案

第一百九十六章 官船血案(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平静多日的雪山,在这一天,突然发生了变化,当雪山深处的动静传来,漫山走兽皆惊。  

距离远的,只是骚乱,近些的,则恐惧匍匐。  

而藏在这片山脉中的一名名修行者,也纷纷惊疑不定地望向这雪山深处的方向,隐隐猜到了什么。  

僧人师徒、刀客夫妻,以及南国剑客重新聚集在一起,感受着雪山深处力量逐渐平息,世界重新安静下来。  

久久,才回神。  

年轻僧人后知后觉,伸手摸了下大光头,说:  

“师父,会不会与那对师徒有关?”  

南国剑客道:“这等声势,恐怕四境都难有,怕不是巫王出手。”  

刀客夫妻难以置信,心想那可是传说中的神圣领域,谁人能逼得对方应战?  

除非…  

想到这,几人对视一眼,神情骇然。  

但转念,又觉得不对,若那老道是传说中的道门首座,可那少年又是什么身份?  

整个大陆都知道,道门之主从没有收过弟子。  

冰川上,匍匐在雪地里的巫师们瑟瑟发抖。  

巫王虽将战斗余波阻隔在冰湖之上,但那天地变幻的压力,仍旧令这些巫师们难以抵抗。  

不知何时,终于,那头顶的压力消失了。  

一名年长些的巫师抬头,然后瞪大了眼睛,只见大湖之上,漫天飞雪徐徐散去,黑龙与白猿,皆消失不见。  

推荐下,咪咪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云开雪霁,世界重新安静了下来,湖面上,仍旧只有三人。  

披着大氅,长发黑白间杂的首座面带微笑。  

披着宽大袍服,赤着胸膛,身躯线条如刀削斧凿的巫王沉默地盯着棋盘。  

准确来说,是齐平那枚黑子落下的位置。  

在万千的变化里,齐平准确找到了唯一的生机。  

大龙起死回生。  

寒风卷过,巫王将棋子随意一丢,冷哼一声,身影消失不见了。  

齐平盘坐在冰面上,大口喘息着,仿佛承受了极大的压力,等人走了,才看着首座:  

“他干嘛去了?”  

首座笑道:“输了棋,心中不快,自然便走了。”  

所以…我这是赢了?齐平有点不自信,主要是他也无法推演出这局棋的终局。  

只是…在方才,动用了一次回档,看到了巫王下面的几步棋,然后开启了“重来。”  

有点耍赖,但的确有用。  

其实,对于围棋这种变化很多的游戏,悔一步棋,用处未必很大。  

但若是对两名顶尖棋手,又恰好,处在一个很关键的位置,便也可以扭转乾坤。  

道门首座捋着胡须,好奇道:  

“你是如何知道他的下一步棋?若非预判到,他不会投子认负。”  

齐平翻了个白眼,没回答。  

心中已经笃定,这位坐镇京都的五境强者,很可能发现了什么,未必是知道自己的能力,但也许有所察觉。  

并不意外。  

或者说,早在京都,拿到鹰击的时候,齐平就有了心理准备,猜到道门首座注意到了自己,如今,只不过是证实了。  

“蒙的啊,”齐平脸不红气不喘撒谎:  

“我就随便赌了下,大概是运气好吧…说起来,您带我来这里,就是为了让我帮忙下棋?”  

转移话题大法。  

首座竟也未追问,笑道:“是啊。”  

呵呵,信你才有鬼…齐平觉得,这位大陆最顶尖的高手之一,此行过来,肯定有别的企图。  

什么莲子,大概都是托词,而是另有目的。  

唔…两人刚见面时,他隐晦提起,巫王无法全力出手,难道真实目的与此有关?  

比如,来试探,以及确认巫王的状态?  

不知道,完全没有线索,齐平只能胡乱瞎猜。  

这时候,首座伸手一招,那冰瀑上,散发七彩光辉的一株雪莲蓦然出现在他手中。  

雪莲是纯白的,没有一丝杂色,晕染着彩虹般的光芒。  

首座手指一夹,将其中几枚金色的莲子取出,不知收去了哪里。  

旋即,将余下的莲藕递给他:  

“这东西给你吧,算作帮老夫赢棋的酬劳。”  

齐平疑惑道:“这有什么用?”  

首座回想了下,轻声赞叹道:  

“我想想…哦对了,这雪山莲藕可是好东西,吃了,可以重塑道基,破而后立,可以让你的修行路,更坚实,长远。所以,你吃不吃?”  

老人似笑非笑。  

重塑道基…破而后立…齐平张了张嘴,一把抢过莲藕,无穷的喜悦从心底绽放。  

在气海破碎后,这一路上,他也想过未来,暗暗决定,回京后想办法,寻找恢复的方法,这或许很难,但并非没有路。  

好的选择。  

首座平静说道:  

“此间事了,你将莲藕服下,重塑气海大概要一天一夜,你且安心恢复,待你重塑完成,老夫送你回京。”  

齐平抱着莲藕,深深看了这位心思深沉的陆地神仙一眼,抿了抿嘴唇,恭敬垂首:  

“多谢前辈。”  

离京两月余,他终于要回去了。  

宛州在京都之南,乃中州毗邻之地。  

境内,水脉发达,夏初时,一场大雨曾致使宛州洪涝,灾民遍地,山匪横行。  

其后,朝廷颁布“工赈之法”,宛州地方官府开仓赈灾,同时,发动民间工赈,灾情极大缓解。  

然而,暴雨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