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我在镇抚司探案那些年 > 第一百五十五章 领先时代的以工代赈

第一百五十五章 领先时代的以工代赈(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朝廷工赈,主要是修缮城墙,官署等事,依我看,与其如此,不如令灾民去修桥铺路,兴修水利。  

介时,只要许给当地富户,比如说,谁家肯出钱粮,雇佣灾民修一段官道,那么,路成以后,几年之内,这条官道的税收,便依照比例,分给那一家,桥梁堤坝同理。  

如此一来,这便成了一桩生意。  

富户出钱,既解决了灾民吃饭问题,又为朝廷修筑了道路桥梁,而这些富户,既可以白赚一笔,又能卖当地官员一个政绩,阻力就会小很多。”  

一番话落,桌旁,皇帝与太傅都愣了。  

这次,不再是摇头否认,而是真正的被这个思路震住了。  

太傅捋着胡须的手停了,眯着眼思索起来。  

皇帝只觉脑海中,一道电光闪过,这个思路,是他没想过,也没听过的。  

以工代赈…不只是官府来做,更要交给民间来做。  

许之以利,将本该由朝廷做的事,拆开,分给民间富户去做…不去修城墙,改成修路铺桥,水利设施…  

齐平说的每句话,都让他耳目一新。  

只觉,这法子既脱胎于“工赈”,又别有创新。  

按照齐平的说法,俨然从单方面的索取,变成了多方共赢。  

恩,唯一的缺点,在于朝廷在未来几年,需要把税收分给民间部分…这个想法,有点挑战朝廷的意思。  

毕竟,自古以来,只有官府能收税。  

但,这世上,从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法,无非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而且,如果是修新路,建新桥,造新坝,更不只是分润税收,还有可能创造税收。  

皇帝顿时陷入沉思。  

齐平见状,也不打扰,自顾自,拎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喝了起来。  

他说这些,也并非闲聊,只是觉得,这人既然与六部有关,若是能将自己的提议呈送上去,也是好事。  

万一就采纳了呢?  

至于让民间参与到以工代赈中,历史上,是在宋朝成型的。  

例如宋仁宗期间,两浙地区发生饥荒,范仲淹便曾召集各大佛寺的首领,对他们说:“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而齐平说的,更进了一步,换个词,就是:“承包”。  

远处。  

云青儿吃着糕点,她对于这些事,并不懂,也听不大明白,但只看到太傅与皇帝的神情,便很惊讶了。  

“你哥还懂救灾?”她扭头,低声询问齐姝。  

穷苦少女坐在旁边,两人中间,搁着糕点盒子,正小口啃着一只松花饼,闻言,颦起细细的眉尖,看了眼青儿,辛苦地想了下,摇头:  

“不知道。”  

青儿无语,扭头重新望过去。  

桌旁。  

良久的沉默后,皇帝抬头,凝视少年:  

“此法…的确令人耳目一新,若当真可行,运粮难题的确迎刃而解,可如何杜绝吏员贪墨?”  

云老也望了过来。  

这一次,两人的眼中,再无轻视,反而多了些期待。  

齐平方才一番话虽短,却足以看出,其并非那些夸夸其谈的书生,而是当真知晓关键。  

一个人有没有水平,行家聊几句就知道了。  

齐平笑了,知道对方听进去了,便也认真回答:  

“地方贪墨,难以杜绝,我也拿不出一劳永逸的法子,毕竟水至清则无鱼,但,想要减少一些,还是有法子的。  

无非是将以工代赈写的更细一些,诸如建造堤坝,定下标准,高度如何,厚度如何,所用材质如何,章程越细,空子越小…”  

接着,他便将自己记忆中,一些规章制度说出来,也不用太细。  

反正主要给个思路,剩下的,给那些官员琢磨去。  

作为一名键盘学者,他能做的也就这些。  

而皇帝与太傅,也听得无比入神。  

不时思索,目露亮色。  

甚至无意识间,身体前倾,这一幕,落在远处内廷侍卫长眼中,竟好似,皇帝与太傅,在向一少年请教一般。  

事实也的确如此。  

他不禁吃惊感慨,若是这一幕给满朝文武看见了,会当如何?  

至于云青儿,已经不吃东西了,好奇地瞪大黑白分明的眼睛,只觉这一幕是如此的荒诞又和谐。  

“…至于匪患,这个没什么好办法,无非是调遣官兵肃清,但只要灾民有一条生计,匪徒便如无根之木,等水退下了,也便不足为害了。”  

齐平喝了口茶,结束了自己的发言。  

桌旁,皇帝目光灼灼。  

如果说,起先还有些犹豫,但当与齐平深入探讨过后,心中便愈发笃定起来。  

此法可用!  

皇帝想着,心中的灰暗一扫而空,只觉豁然开朗,心情都舒畅了许多,嘴角扬起笑意。  

再想起永宁公主的称赞,心下感慨,若非自己心血来潮,问了一嘴,岂不是错过了此等良方?  

一个校尉,竟有此等经世之才…  

匪夷所思。  

某一刻,他竟起了将少年收入官场的想法。  

但很快,便打消了。  

说与做,终究是迥异的,齐平也许能做个好幕僚,但这般年纪,又无科考身份,去实干,大抵是不行的。  

那是经验的累积,不是聪明才智可解的。  

更何况,以齐平的修行天资,断案能力,也未必愿走仕途,恩,镇抚司虽也算官场,但终究不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