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我在镇抚司探案那些年 > 第一百零八章 即将到来的桃川诗会

第一百零八章 即将到来的桃川诗会(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当杯盏摔破,原本热闹的暖阁一下子寂静无声起来。  

所有人都沉浸在那诗词构筑的意境中。  

窗外,星汉灿烂,那无垠的天穹上,一挂星河仿佛为这词,做了注脚。  

那名翩翩学子怔在原地,恍然失神,脑海中,一遍遍回荡着词句,艳压群芳的花魁娘子眸光水润,不知在想些什么。  

房间里,那原本看戏的宾客们同样愕然,重复着方才的字句: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此前那名富态中年人,怔怔看着地上酒杯。  

又怀着难以惊叹的目光,望向场中焦点的齐平。  

“最妙的是最后一句…”  

席间,一名书生兴奋地站起身来,张开双臂,饱含感情地吟诵: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妙,此句极妙,当称得上七夕绝句!”  

这里的‘绝句’,指的并非题材,而是足以流传后世的佳句。  

“是啊。”  

“竟能闻此等诗词,当浮一大白!”  

坐在此处的,大多,肚子里都有些墨水。  

毕竟,林妙妙已不接客,这时候再来的,更多为风雅之士。  

审美水平不低,这才如此惊叹。  

若是将这诗词在镇抚司衙门里说出,大部分校尉大概只会友情点赞,大呼牛逼,但根本尝不出好坏来…  

“这位公子大才,敢问名讳?在何处晋学?”那名长身而起的书生目光灼灼,盯着他。  

齐平给他看的浑身不自在,拱手道:  

“兄台客气了,不才齐平,并非读书人,在朝廷中任职。”  

那书生一怔,只觉这名字耳熟,忽而惊讶道:  

“齐平…可是那《定风波》与《竹石》的作者?”  

齐平厚着脸皮:“真是在下拙作。”  

哗——话落,场中一阵哗然。  

这下,非但那些宾客,便是国子监的几名学子,也是面露惊愕。  

须知,在六先生孜孜不倦的宣扬下,这两首诗词,近来传遍了京都大小诗会,旁的不说,单是京都文坛,已是无人不知。  

其作者“齐平”,也被许多文人关注,却了解不多,只以为,乃是书院弟子。  

却不想,竟在此遇上。  

“原来是《定风波》的作者,失敬失敬。”有人拱手。  

“家师曾言,《竹石》乃千古咏竹励志绝句,不想竟是公子手笔,久仰大名。”有人赞叹。  

少数不知内情的,也朝身旁人询问。  

一时间,整个暖阁竟热闹的宛若集市,连林妙妙,都无人关注了。  

旁边,裴少卿和周方更是完全傻了,不明白发生了什么,身边的小老弟(同僚),怎竟有如此大的名气?  

齐平无奈,朝众人拜了一圈,这才看向那几名国子监学子,温和道:  

“可要再比?”  

此刻,几名学子表情各异,有人惊叹,有人敬仰,有人惭愧…为首的翩翩公子苦笑摆手:  

“不比了,不比了,我等认输。”  

再强撑下去,便是自取其辱了。  

此前,那名出言讥讽的学子脸一阵红一阵白,闷闷道:  

“公子竟是那定风波的作者,为何不早说?”  

作为正统读书人,他打心眼里看不起武人,故而,才对周方出言讽刺,但对于真正有才学者,却是佩服的。  

齐平无奈,拱手道:  

“诸位勿要见怪,我这大哥今日宴请我两兄弟,并非要针对诸位,我本不愿参与,只是…”  

他歉意一笑:  

“凡事当有个先来后到,诸位先入座,我等便无争抢的道理,那‘文斗’,权当游戏罢了,所谓输赢,只是笑谈,诸位公子落座便可,我兄弟几个,再寻他处。”  

在内心里,齐平不愿如此,只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应对。  

否则,他写诗的事,迟早会传到衙门,介时,同僚回想今日…齐平有诗才,却坐视不理,容易心生隔阂。  

如今,赢了文斗,再离开,反而显得有风度。  

果不其然,听到这话,几名学子心中的一丝不快烟消云散。  

那名着青衣,风度翩翩的学子笑道:  

“齐兄此言差矣,我辈读书人,愿赌服输,既然应下比试,断然没有反悔的道理。”  

“就是就是。”  

“齐兄请坐,我等这便告辞。”其余学子附和。  

啊这…怎么好意思,齐平推拒不过,只好应下。  

彼此互通姓名,这才知道,为首的学子名叫“何世安”。  

“何世安?敢问公子与何尚书可有关系?”裴少卿终于回过神来,好奇问。  

风度翩翩何世安笑道:“那是我祖父。”  

“原来如此!”裴少卿恍然,见齐平疑惑,他低声解释:  

“何尚书乃是礼部之首。”  

礼部?  

所以,这小何同学,是礼部尚书的孙子?齐平扬眉。  

心说不愧是京都,逛个窑子都能遇到顶级官三代。  

何世安一行人乘小船离开,另寻他处不提。  

金风暖阁内,三人顶替落座。  

花魁抚琴,舞女起舞,重新热闹起来。  

周方大手一挥,丢出鼓囊囊的钱袋子,命婢女上好酒好菜。  

凉国的高档青楼,入座要交“花茶费”,点酒水吃食,另外还要收费,若是规格拉满,玩的过瘾,几百两银子都打不住。  

真可谓“销金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