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我在镇抚司探案那些年 > 第七十六章 卷宗里的发现

第七十六章 卷宗里的发现(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说走就走,余庆显然是个行动派,有了方向,当即备马,领着手下前往武功伯府。  

齐平作为力压名捕的存在,自然要跟随。  

出发前,他将两名死者资料,交给留下的吏员分类、比对,寻找命运的交叉点。  

不知为何,他总觉得,也许,这血案,与武功伯,存在某种特殊的联系。  

邢捕头交接完毕,并未多留,告辞离开。  

齐平跨上心爱的马儿,落在余庆身后一点位置,身边是裴少卿。  

招摇过市,好不威风。  

“头儿,你稍后准备如何做?”齐平感受着身下颠簸,问道。  

一群人一窝蜂闯进贵族府邸,然后咧?  

当面询问,对方必不可能承认。  

余庆似知他所想,说道:  

“只是例行询问而已,到底是伯爵之子,无事实证据下,若是强行拘拿,会很麻烦,重点在察言观色。”  

齐平默然。  

就知道,上次敢捉王显,一个是其身份不高,二来,涉及的案子甚大,皇命撑腰,所以才能弄进诏狱。  

就这,还束手束脚,不大敢动刑。  

更何况是伯爵公子?  

类似上次,以“逃狱”罪名恐吓的手段,也用不了。  

“这样的话,恐怕收获不会多。”齐平犹豫了下,试探道:  

“头儿,咱们有没有,那种术法?”  

“哪种?”  

众人看他,眼神古怪。  

齐平解释道:“就是,能分辨谎言,或者让人不能说假话的法门。”  

有这个,就简单多了。  

旁边,一名校尉失笑:  

“想什么呢,这世间术法虽各有不同,但奇诡的却少,且越是诡怪的,越难掌握。  

你所想的那种术法,我不敢说没有,可纵使存在,也不是我等会的,大概,只有道院有,书院都未必。”  

齐平想说,那就请会的人来啊。  

另外一名校尉接口道:  

“而且啊,此类术法用处也不大,若是小案子,请不动高手帮忙,若是大案子,更不敢轻用。”  

“为何?”  

“啧,你想啊,若真有此术,谁敢确定,犯人说的是真话,还是受施法修士操控,说假话?”  

齐平了然。  

法术不会作假,但施法的人会。  

余庆忽然说:  

“类似的法门,道门是否有,我不清楚,但书院有一枚神符,有此效用,只是除了开创者,再无后人能学会。”  

众人好奇:“大人说说?”  

余庆面色古怪,道:  

“众所周知,越是诡异的术法,往往越附带缺陷,书院那一枚神符,乃是个‘诚’字,几乎所有人都可学习,但想要掌握,却几无可能。  

只因,若要掌握此符,施法者此生都不能说假话,一旦说了,神符便会弃他而去,可…人生在世,谁能做到?”  

齐平愕然。  

是了,不说假话,听着容易,可几乎无人能做到。  

说谎不全是“坏”,成人社会里,需要谎话来维系关系,若一片坦诚,反而伤人伤己。  

那小孩子就好么,不是的,事实上,小孩子更爱说谎,那是生物本能的自保机制。  

“那此符开创者,也受限制吗?”裴少卿好奇宝宝般问。  

余庆点头:“会。所以,创造此符之人,一生未说谎话,后来被所有人厌弃,人嫌鬼憎,郁郁而终…”  

众人:…  

余庆清咳一声:“此外,据说,禅宗里也有类似的法门,即‘出家人不打诳语’的来源,但我也未曾见过。”  

禅宗…齐平知道,这是从南海诸国传入的修行体系,京都很少见。  

一行人闲聊着,不多时,抵达武功伯府。  

武功伯家族以“武”入勋,家中子弟多有从军,武功伯本人也生的人高马大,虽已年过五旬,却仍身体强健。  

更是修行多年的武师。  

当下人通禀,带着众锦衣进入府邸大院后,齐平便看到了这位伯爵的真容。  

以及,站在一旁的华服青年。  

“镇抚司的人怎么有空来老夫府上?”武功伯面容冷厉:“莫不是,那王显又说了什么?”  

语气就很不善。  

余庆不卑不亢,拱手道:  

“武功伯说笑了,那王显已死,怎能开口,我等此来,只因接了两起仇杀案,故而,来找令公子,问询几个问题。”  

说着,他看向那名华服青年。  

后者镇定自若,并无惧怕。  

淡淡开口道:“余百户这话倒有意思,此案与我何干。”  

余庆不咸不淡道:“大公子不要多想,只是简略问询两句,还望配合。”  

青年神情冷淡,却也未说什么。  

余庆道:“第一个,陈年案后,你曾去往府衙,问询案情,可有此事?”  

武功伯平静道:“是老夫命他去的,突闻老友噩耗,去探问下罢了,怎么,不行?”  

余庆拱手:“人之常情。第二个问题,我听闻,令公子与金风楼陈妙妙关系甚密…”  

武功伯脸一沉:“余庆,注意言辞!”  

青年也脸色不好,说:  

“余百户,我大概知晓你们来意了,是怀疑,我与王显之死有关?  

呵,索性也便直说了,我的确对他心怀厌憎,可,侍郎案后,陛下小惩大诫,我父子断然不会报复,更不要说,因为一个风尘女子…  

我不知,你们想到了哪里,我只说一句。  

那两人之死,与我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