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114章 群相制

第114章 群相制(4/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事情。  

近一年多来,朱元璋在很多政策上,已经与他渐行渐远。  

恐怕经过这一事,自己再想掌权就很难了。  

这才是最让他无法接受的事情。  

而且谁都知道,凤阳皇城营造那边,很多官吏都是他举荐的,是他的人。  

如果让刘伯温给一锅端了,对他这一系的势力来也,将会是个沉重的打击。  

也必然会导致很多人选择背叛。  

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一重打击。  

不行,必须得想办法将此事给遮掩下去。  

找刘伯温高抬贵手?  

他直接就否定了这个想法,当年李彬之事已经证明,刘伯温不会给他这个面子的。  

那么就只能毁灭证据了。  

不知道是他忙中出错,没有意识到自己被监视了。  

还是过于自信自己,觉得自己的信使能躲过锦衣卫的监视。  

退朝之后,他立即就写了一封信,火速送往凤阳。  

只是信使刚出应天城,就被抓了起来。  

很快这封信就出现在了朱元璋的桌子上。  

他打开看了一遍,脸色有些难看。  

不过并未说什么,找来烛火直接烧成了灰烬。  

“加派一队锦衣卫给刘伯温,告诉他除恶务尽。”  

朱标脸上带着怒容,道:“是,李相这里怎么办?”  

虽然没有看到信的内容,但他也能猜到一些,心中极为的愤怒。  

他可不像是自己的父亲,对李善长没有额外的感情。  

只觉到这位开国第一功臣,实在太过分了。  

朱元璋沉默良久,才幽幽的道:  

“大明能立国,李善长功劳甚大,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给他留个体面吧。”  

朱标皱眉道:“可若放任他如此,国法威严何在。”  

朱元璋叹道:“他身体不适,就让他好生安养吧。”  

朱标还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忽然察觉到不对。  

好生安养,也就是说以后不会再让他接触权力了。  

这样也好。  

于是就改口道:“父亲英明。”  

朱元璋转移话题道:“礼部那边的军功也核对的差不多了,过几日咱就大封功臣。”  

“典礼的事情,就交由你负责吧。”  

“多与陶尚书沟通,这方面他比咱们懂。”  

朱标知道他不想再谈李善长的事情,顺着话题道:  

“是,我这就去找陶尚书。”  

接着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册封大典的事情,很快就拿出了大致章程。  

朱元璋才挥手道:“就照此办理吧,咱累了,你下去吧。”  

且说温寒变的事情。  

下朝后很快就传了出去,引起朝野轰动。  

首先是官吏们。  

之前此事属于机密,且还没有得到证实,大家也只是私下讨论。  

现在朝廷当众宣布,并且还得到了刘伯温等人验证。  

那就不一样了。  

大家开始在各种公开场合讨论此事。  

有人认同,有人怀疑,有人直接就认定是假的。  

但不论持何种态度,他们都第一时间找到了参与论证此事的官吏,希望能从那些人嘴里得到第一手资料。  

那些官吏之前也已经获得了准许,并未隐瞒。  

将论证过程一五一十的转述给众人。  

这下就连原本不信的人,都有些犹豫了。  

莫非温寒变是真的?  

如果真的有温寒变,那影响可就太大了。  

别的不说,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冷期,恐怕皇帝真的会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而这是大多数官吏都不愿意见到的。  

不少人私下已经开始串联,不论朝廷如何变革,大家都要共进退,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一切,朱元璋都看在眼里,什么都没说。  

反对变革?  

你们先活过财税窝案再说。  

民间关于温寒变的讨论就更激烈了,不过寒冷期百年后才会出现,没有切肤之痛。  

百姓们大多并没有太过放在心上,而是将此事当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就和之前的黄河夺淮入海话题一样。  

对于北方百姓来说,这是生死攸关的事情。  

可是对于南方的百姓来说,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过话题传的多了,很快就走了样。  

没多久关于温寒变的神话故事就被编出来了。  

什么温寒变是一对夫妻神掌握,男掌温暖,女掌寒冷等等。  

还编出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马钰听到这些故事,也是哭笑不得。  

不过对于这种舆论氛围,他还是比较乐于见到的。  

毕竟,如果百姓都惶恐不安,很容易造成极大的社会混乱。  

现在大家都当成故事听,反而是一件好事。  

他真正关心的,是刘伯温被任命为御史大夫。  

上辈子朱元璋对群相制好像有意见,从始至终都只有左右两个丞相,很多时候甚至只有一个丞相。  

这就造成了丞相权势过重的现实,一度威胁到皇权。  

现在竟然任命刘伯温为御史大夫,显然在思想上有所改变。  

这同样是一件好事。  

而且这个任命也意味着,刘伯温重新融入了大明朝廷。  

多了一个肯干事实的人,怎么看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对于朱元璋让刘伯温去查凤阳皇城贪腐。  

他也不得不说一声佩服,这个人选真的绝了。  

但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