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106章 税收到了皇帝头上

第106章 税收到了皇帝头上(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争刺激活力?  

但有一点他听懂了,那就是既当裁判又当选手,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所以他也针对这一点,提出了质疑:  

“你们说的那个什么国有商行,既然是国有的,肯定享有特权。”  

“商人怎么可能和他们公平竞争?”  

马钰笑道:“国有商行肯定享有特权,这是事实谁也不能否认。”  

“而且有些行业孵化期很长投资又大,收益又非常低。”  

“普通商人是不愿意涉及的,只能国有商行去做。”  

“给他们一点特权,也是应当的。”  

“但这些特权只能是隐性的,不能公开化,公开了就算是违法。”  

“我们至少要保证表面上的公平公正,维护市场的基本制度不崩盘。”  

“只要制度不崩,整体的大环境不被破坏,经济就不会出大问题。”  

然后朱标和马钰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就连朱樉都忍不住参与了进来。  

朱元璋和马皇后头更大了,你们在说什么东西?  

要不要考虑一下我的感受?  

不过看了看正和马钰聊的热火朝天的朱标、朱樉…  

没事了,有人懂就行。  

干脆经济这一块就交给标儿好了,咱就把精力用在军事和吏治上面。  

还有老二,让他去镇守边疆好像有点浪费了啊。  

算了,不想那么多了,先让他给老大打下手吧。  

至于镇守边疆的事情,以后再说。  

这一想,他顿时觉得心里畅通无比。  

“好了好了,经济问题你们私下再聊,咱们继续说赋税的问题。”  

马钰三人这才想起,旁边还有俩人呢,连忙又将话题给拉了回来。  

只是朱标和朱樉并不知道,就这一会儿的功夫,有人已经想好怎么将他们当牛马了。  

马钰接着又补充性的讲了一些新概念。  

比如阶梯性收税。  

“按户计算,拥有土地越多的户,缴纳的赋税就越多,直至土地的产出不够缴纳赋税的。”  

“如此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  

至少徐阶这样的大地主,就很难产生了。  

朱元璋质疑道:“若他们将土地置于其他人的名下呢?”  

马钰说道:“那就看皇帝能不能掌控住军队了,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土地确权。”  

“谁名下的地就是谁的。”  

朱标追问道:“那如果他假装分户,把兼并来的土地给儿子呢?”  

马钰笑道:“亲兄弟还要明算账,他活着的时候还没什么,等他死了几个儿子就各论各的了。”  

“这一点想必陛下应该能明白。”  

朱元璋脸上浮出一抹悲伤,他太了解了。  

这里面还牵扯到一件悲伤的事情。  

小时候他们村子里有两个刘姓地主,看姓氏就知道是兄弟俩。  

朱元璋一家给刘二家当佃户,后来父母相继亡故,他就想问刘二讨要一块荒地安葬。  

只是被拒绝了。  

幸好刘大是个心善的人,给了朱元璋一块地安葬父母。  

那个哥哥叫什么来着?  

嗯,好像是刘继祖。  

这么大的恩情,咱还没报答呢。  

回头派个人去找找他,必须得给他封个侯作为奖赏。  

只希望他们一家躲过了战乱还活着。  

刘继祖兄弟就是典型代表,同一个村子的亲兄弟俩,利益方面其实分的是很清楚的。  

他们不可能联合起来,去兼并别人的土地。  

更不可能联合起来对抗朝廷。  

所以分家了就是分家了,家分开之后力量也就分散了。  

朱标也恍然大悟,说道:“这就相当于是推恩令,一旦分家力量就分散了。”  

马钰颔首道:“可以这么理解。”  

“不过阶梯性收税非常复杂,以现在的衙门职能是做不到的。”  

“必须得扩充职能,最好组建专门的机构来管理此事。”  

一直旁观的马皇后插话道:“但建立这么多机构,得需要很多钱粮。”  

“朝廷的财政是否能负担的起。”  

朱元璋接话道:“不打仗是没问题的。”  

马钰说道:“现在所谓阶梯性收税,其实只是针对土地,并不需要建立多么庞大的机构。”  

“财政是能负担的起的。”  

“等到天下安宁,百业兴旺之后,税收也会变多。”  

“其实唐朝鼎盛时期,商业税已经超过了田税。”  

“宋朝的富余,大头也是商业提供的。”  

“等大明百业兴旺起来之后,商业税会越来越高。”  

“到时候朝廷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充专业的官僚机构,管理整个国家。”  

“都是一步一步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仅仅是把框架搭建起来,就得三五十年的时间。”  

马皇后这才放心的道:“那就好,记住欲速则不达。”  

朱元璋却是另一个感受。  

三五十年?  

换成以前他肯定会说,什么玩意儿就需要那么多年?  

咱要在死之前,将所有东西都弄好,给子孙留一个完整的国家。  

但现在吗。  

三五十年也不算太久,咱起码还能活二三十年,然后标儿接着干。  

两代人将基础打牢,足够了。  

接着众人顺着马钰的思路继续讨论,逐渐将财税制度的框架给搭建了起来。  

放在二十一世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