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朱标爹您太天真了(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
“咱们面对的,不是几个贪官污吏,而是整个儒家。”
“儒家最大的依仗是什么?”
“是他们掌握了学问,把控了教育。”
“只要不解决这一点,无论咱们如何打击,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你可以找借口削弱他们,但他们也不是傻子。”
“察觉到不对,难道就不懂得蛰伏吗?”
“咱们两代三代人严防死守,后世子孙都能如咱们这般清醒吗?”
“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早晚有一天他们会得逞的。”
朱标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您是想用表弟所说的方法,分裂改造儒家?然后再对顽固守旧派进行打击?”
朱元璋眉头微皱,现在他对马钰有些敏感,但也不得不承认道:
“咱思考了许久,暂时还未找到比这更合适的办法。”
“他之前提过的那个道衍和尚,咱也已经见到了。”
“学问着实深厚,只比宋濂等人略逊一筹。”
“而且他也确实如马钰所说,有些离经叛道。”
他说的轻描淡写,实际上过程远比这要复杂的多。
一开始他只是派人去监视道衍,并没有将其绑过来。
原因很简单,他就不信自己作为皇帝,找不到合适的人干这个活儿。
但现实很快就告诉他,在这件事情上,皇帝的身份还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倒不是没人愿意接这个活儿。
而是愿意接的没能力,有能力的不愿意干。
最后只得将希望放在了道衍身上。
以防万一,他还将席应珍一起绑了过来。
徒弟都这么优秀,师父肯定也不会差。
师徒俩一起干活效率肯定更高。
他先是详细了解了道衍的学识和性情。
学问深厚,离经叛道,一心想要做一番大事业。
关键是,道衍内心还有对皇权的敬畏。
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他就是最适合担任这项工作的人。
当然,详细过程有损他的颜面,所以他并没有全部告诉朱标。
只是轻描淡写的说,道衍咱看过了,挺合适的。
显得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朱标倒也没有多想,而是问出了另一个问题:
“道衍大师可有改造之法?”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想要弄出比心学、理学更优秀的学问,哪有那么容易。”
言外之意,这事儿还是得靠马钰。
朱标长叹一声:“希望表弟能平安无事吧。”
朱元璋默然不语。
在他看来,他才是最委屈的那个。
作为皇帝本应该至高无上。
你冒充皇亲咱赦免了,还让你当了皇后的从侄,蛐蛐咱也忍了。
这次你当面撕破脸,咱也只是将你关在大牢里。
还没说要弄死你呢,你倒是先绝食了。
现在弄的咱里外不是人。
朱标也看出了父亲的想法,心中很是无奈。
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您老人家还以为,皇帝就该至高无上啊?
如果皇帝至高无上是天经地义,就该获得所有人的效忠。
哪还会有那么多的傀儡皇帝,哪还会有改朝换代,您老人家又怎么能当的上皇帝?
表弟有句话说的太对了,一切都是相互的。
天下人都认可的,才是真正的天命。
可天下人为何会认可你?是有所求的啊。
您再这么天真下去,恐怕还要出大事儿啊。
第二天早朝,数十名官吏联名弹劾马钰。
朱元璋心情本就不好,看到这些奏疏更加的愤怒。
尤其是当他看到,弹劾的人里面不少是财税问题的嫌疑人,当场就爆发了。
马钰是皇亲国戚,且才只有十四岁,年幼心性不成熟,你们如此污蔑他是何居心?
谁再拿此事攻击他,一律严惩不贷。
对于他的反应,有当官经验的人都觉得很正常。
还是那句话,对有些人来说死牢是死牢,对有些人来说死牢是度假避难的地方。
不懂这个道理就乱弹劾的,注定要吃大亏。
李善长心里则无比庆幸,还好没弹劾。
否则不但得罪人,还丢人。
汪广洋、胡惟庸等人,也同样感到庆幸。
汪广洋倒是还好,他现在面临胡惟庸的挑战,基本无暇他顾。
从头到尾就没想过要得罪马钰。
所以完全是一副旁观心态。
主要是胡惟庸,本来他也想借这个机会做点什么,好在皇帝面前表现一下自己。
要知道,他可是眼馋汪广洋的位置很久了。
大明原有两个丞相,一个是左丞相李善长,一个右丞相徐达。
朱元璋本意是让两人互相牵制。
但徐达压根不接招,朱元璋也没办法,就把右丞相的位置给了汪广洋。
胡惟庸想更进一步,但他上面就只剩下丞相了。
他自然不敢抢李善长的位置,那就只能抢汪广洋的了。
胡惟庸是压根就没把汪广洋当个人。
在他看来,汪广洋也就入伙比较早,才爬到今天这个位置。
实际能力完全不如自己。
将他挤下来并不是特别难。
但现在他缺一个契机,让自己进入朱元璋的视线。
毕竟丞相这个位置,能力大小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皇帝的想法。
皇帝将你列入考虑范围
“咱们面对的,不是几个贪官污吏,而是整个儒家。”
“儒家最大的依仗是什么?”
“是他们掌握了学问,把控了教育。”
“只要不解决这一点,无论咱们如何打击,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你可以找借口削弱他们,但他们也不是傻子。”
“察觉到不对,难道就不懂得蛰伏吗?”
“咱们两代三代人严防死守,后世子孙都能如咱们这般清醒吗?”
“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早晚有一天他们会得逞的。”
朱标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您是想用表弟所说的方法,分裂改造儒家?然后再对顽固守旧派进行打击?”
朱元璋眉头微皱,现在他对马钰有些敏感,但也不得不承认道:
“咱思考了许久,暂时还未找到比这更合适的办法。”
“他之前提过的那个道衍和尚,咱也已经见到了。”
“学问着实深厚,只比宋濂等人略逊一筹。”
“而且他也确实如马钰所说,有些离经叛道。”
他说的轻描淡写,实际上过程远比这要复杂的多。
一开始他只是派人去监视道衍,并没有将其绑过来。
原因很简单,他就不信自己作为皇帝,找不到合适的人干这个活儿。
但现实很快就告诉他,在这件事情上,皇帝的身份还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倒不是没人愿意接这个活儿。
而是愿意接的没能力,有能力的不愿意干。
最后只得将希望放在了道衍身上。
以防万一,他还将席应珍一起绑了过来。
徒弟都这么优秀,师父肯定也不会差。
师徒俩一起干活效率肯定更高。
他先是详细了解了道衍的学识和性情。
学问深厚,离经叛道,一心想要做一番大事业。
关键是,道衍内心还有对皇权的敬畏。
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他就是最适合担任这项工作的人。
当然,详细过程有损他的颜面,所以他并没有全部告诉朱标。
只是轻描淡写的说,道衍咱看过了,挺合适的。
显得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朱标倒也没有多想,而是问出了另一个问题:
“道衍大师可有改造之法?”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想要弄出比心学、理学更优秀的学问,哪有那么容易。”
言外之意,这事儿还是得靠马钰。
朱标长叹一声:“希望表弟能平安无事吧。”
朱元璋默然不语。
在他看来,他才是最委屈的那个。
作为皇帝本应该至高无上。
你冒充皇亲咱赦免了,还让你当了皇后的从侄,蛐蛐咱也忍了。
这次你当面撕破脸,咱也只是将你关在大牢里。
还没说要弄死你呢,你倒是先绝食了。
现在弄的咱里外不是人。
朱标也看出了父亲的想法,心中很是无奈。
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您老人家还以为,皇帝就该至高无上啊?
如果皇帝至高无上是天经地义,就该获得所有人的效忠。
哪还会有那么多的傀儡皇帝,哪还会有改朝换代,您老人家又怎么能当的上皇帝?
表弟有句话说的太对了,一切都是相互的。
天下人都认可的,才是真正的天命。
可天下人为何会认可你?是有所求的啊。
您再这么天真下去,恐怕还要出大事儿啊。
第二天早朝,数十名官吏联名弹劾马钰。
朱元璋心情本就不好,看到这些奏疏更加的愤怒。
尤其是当他看到,弹劾的人里面不少是财税问题的嫌疑人,当场就爆发了。
马钰是皇亲国戚,且才只有十四岁,年幼心性不成熟,你们如此污蔑他是何居心?
谁再拿此事攻击他,一律严惩不贷。
对于他的反应,有当官经验的人都觉得很正常。
还是那句话,对有些人来说死牢是死牢,对有些人来说死牢是度假避难的地方。
不懂这个道理就乱弹劾的,注定要吃大亏。
李善长心里则无比庆幸,还好没弹劾。
否则不但得罪人,还丢人。
汪广洋、胡惟庸等人,也同样感到庆幸。
汪广洋倒是还好,他现在面临胡惟庸的挑战,基本无暇他顾。
从头到尾就没想过要得罪马钰。
所以完全是一副旁观心态。
主要是胡惟庸,本来他也想借这个机会做点什么,好在皇帝面前表现一下自己。
要知道,他可是眼馋汪广洋的位置很久了。
大明原有两个丞相,一个是左丞相李善长,一个右丞相徐达。
朱元璋本意是让两人互相牵制。
但徐达压根不接招,朱元璋也没办法,就把右丞相的位置给了汪广洋。
胡惟庸想更进一步,但他上面就只剩下丞相了。
他自然不敢抢李善长的位置,那就只能抢汪广洋的了。
胡惟庸是压根就没把汪广洋当个人。
在他看来,汪广洋也就入伙比较早,才爬到今天这个位置。
实际能力完全不如自己。
将他挤下来并不是特别难。
但现在他缺一个契机,让自己进入朱元璋的视线。
毕竟丞相这个位置,能力大小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皇帝的想法。
皇帝将你列入考虑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