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雷厉风行(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他想通了?想要立功争一争?
浙东派和元朝降臣自然是最高兴的,刘伯温可是他们的代表。
他肯振奋起来,大家的日子就能好过很多。
然而当他们去联络刘伯温,表达利益诉求的时候,却遭到了拒绝。
不过这次刘伯温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说道:
“因为之前的某些事情,陛下对我有所不满。”
“这次重修历法,是我挽回胜券的最好机会。”
“在历法修成之前,我不宜过多的干预朝堂纷争,诸位且等我将此事完成再说。”
那些人压根就没有任何怀疑,轻易就被忽悠住了。
纷纷表示,这是应该的。
我们怎么能让你孤军奋斗呢,回去就发动各自的力量,帮助你收集相关资料。
也让皇上看看,我们这些人的能力。
目送这些人离开,刘伯温眼神里浮出一丝愧疚和不忍,但迅即就隐去。
我做这些都是为了天下万民,问心无愧。
以后你们若肯忠君为民,咱们就是同僚,我自会补偿你们。
若你们贪赃不法,那就是老夫的敌人。
老夫就更不会对你们这等人,产生愧疚之心了。
马钰听说了此事,心下自然也非常高兴。
老刘终于重新找回自己了。
有他出马,很多事情真的会好办很多。
除了重修历法,朱元璋还颁布了许多政令。
比如,要求各地官吏,详细汇报当地的情况。
人口、土地,有多少荒地,有多少熟地。
有多少水浇地,上田下田各有多少,主要的农作物是什么。
除此之外,还重新向民间征辟人才。
这次征辟的标准非常简单,只要懂算学即可。
这一下可谓是触碰到了儒生们的逆鳞,纷纷上奏反对。
他们的说辞还是老一套,用人首先用德,征辟人才应该首先看德行。
至于怎么考察德行,除了地方官吏的评价,还有就是对圣贤之学的掌握。
连圣贤之学都不懂,也配当官?
朱元璋这次没有惯着他们,直接就说:
“不懂算学如何掌握人口土地变动?如何掌握赋税情况?”
“以后新征辟的官员,懂算学者优先任用。”
“老官员也要考核算学技艺,对算学一窍不通者全部免官,什么时候学会了什么时候重新授官。”
这一下约等于是在要这些人的老命,纷纷上书反对。
然而朱元璋这次可没迁就他们。
孔子提倡六艺,朱熹也认为读书人当通过学习六艺成为君子。
以前你们穷,没那个条件学习六艺。
现在都当官了,学学六艺怎么了?
还是说,你们根本就不想成为君子,只是将儒学当成敲门砖了?
这一下大部分官吏都不敢说话了。
但依然有少部分不服气,一直唠叨个没完。
可朱元璋这大明第一杠精,岂是浪得虚名。
朝堂之上一个一个驳斥,将所有人都辩的哑口无言。
而且他还严厉惩治了几个老顽固,以震慑群臣。
这一招确实很管用,再也没有人敢反对了。
不过就在那些文臣担心怎么过关的时候,朱元璋却话锋一转:
“大明草创百废待兴,处处都需要人才,咱也不能将标准定的太高。”
“五年,五年后征辟官吏,必须要考算学。”
“尔等也要学习算学,五年后凡是不懂算学者一律贬谪。”
群臣总算是松了口气,五年足够了。
但这时有人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考核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用九章算术作为标准,恐怕大部分人都考不过啊。
群臣心中再一惊,虽然他们没学过算学,却也知道九章算术等算学著作很高深。
不是随便就能学会的。
朱元璋显然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只见他将目光转向宋濂,说道:
“宋卿,马钰编写的算学书如何?你以为可能当标准?”
马钰编写的教材?群臣一片哗然。
他们自然知道马钰不简单,宋濂在人前对马钰可是极尽赞美之词,皇帝还把二皇子送过去给他教导。
而且他编写的算学教材,大本堂也在同步更新学习。
就连国子监都在私下流传。
很多关注他的人,都进行过了解。
大部分人都知道,他在算学这一块造诣很深。
可将他编写的教材作为考核官吏的标准,还是太过惊世骇俗了。
毕竟,他才多大啊。
宋濂自然也是研究过的马氏算学的。
非常的简单易懂,普通人也能学得会。
用来作为教材和考核标准,是非常合适的,但他也有疑虑。
“马公子的算学释义自然是极为高明的,只是还未编写完成。”
“如果后续太过深奥,恐怕群臣也很难学会。”
朱元璋笑道:“此事简单,你去与马钰协商一二,确定难度即可。”
宋濂自然不会有意见,就将这个事儿给揽了下来。
而且他也想借着这个机会,再和马钰进行一番交流。
这样的大才走上歧路,实在是太可惜了。
这时站在人群后面的两名官吏相互看了一眼,同时站出来说道:
“陛下,臣略懂算学,或许能起到一些作用,斗胆请求一起去拜访马公子。”
看到这两人,朱元
浙东派和元朝降臣自然是最高兴的,刘伯温可是他们的代表。
他肯振奋起来,大家的日子就能好过很多。
然而当他们去联络刘伯温,表达利益诉求的时候,却遭到了拒绝。
不过这次刘伯温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说道:
“因为之前的某些事情,陛下对我有所不满。”
“这次重修历法,是我挽回胜券的最好机会。”
“在历法修成之前,我不宜过多的干预朝堂纷争,诸位且等我将此事完成再说。”
那些人压根就没有任何怀疑,轻易就被忽悠住了。
纷纷表示,这是应该的。
我们怎么能让你孤军奋斗呢,回去就发动各自的力量,帮助你收集相关资料。
也让皇上看看,我们这些人的能力。
目送这些人离开,刘伯温眼神里浮出一丝愧疚和不忍,但迅即就隐去。
我做这些都是为了天下万民,问心无愧。
以后你们若肯忠君为民,咱们就是同僚,我自会补偿你们。
若你们贪赃不法,那就是老夫的敌人。
老夫就更不会对你们这等人,产生愧疚之心了。
马钰听说了此事,心下自然也非常高兴。
老刘终于重新找回自己了。
有他出马,很多事情真的会好办很多。
除了重修历法,朱元璋还颁布了许多政令。
比如,要求各地官吏,详细汇报当地的情况。
人口、土地,有多少荒地,有多少熟地。
有多少水浇地,上田下田各有多少,主要的农作物是什么。
除此之外,还重新向民间征辟人才。
这次征辟的标准非常简单,只要懂算学即可。
这一下可谓是触碰到了儒生们的逆鳞,纷纷上奏反对。
他们的说辞还是老一套,用人首先用德,征辟人才应该首先看德行。
至于怎么考察德行,除了地方官吏的评价,还有就是对圣贤之学的掌握。
连圣贤之学都不懂,也配当官?
朱元璋这次没有惯着他们,直接就说:
“不懂算学如何掌握人口土地变动?如何掌握赋税情况?”
“以后新征辟的官员,懂算学者优先任用。”
“老官员也要考核算学技艺,对算学一窍不通者全部免官,什么时候学会了什么时候重新授官。”
这一下约等于是在要这些人的老命,纷纷上书反对。
然而朱元璋这次可没迁就他们。
孔子提倡六艺,朱熹也认为读书人当通过学习六艺成为君子。
以前你们穷,没那个条件学习六艺。
现在都当官了,学学六艺怎么了?
还是说,你们根本就不想成为君子,只是将儒学当成敲门砖了?
这一下大部分官吏都不敢说话了。
但依然有少部分不服气,一直唠叨个没完。
可朱元璋这大明第一杠精,岂是浪得虚名。
朝堂之上一个一个驳斥,将所有人都辩的哑口无言。
而且他还严厉惩治了几个老顽固,以震慑群臣。
这一招确实很管用,再也没有人敢反对了。
不过就在那些文臣担心怎么过关的时候,朱元璋却话锋一转:
“大明草创百废待兴,处处都需要人才,咱也不能将标准定的太高。”
“五年,五年后征辟官吏,必须要考算学。”
“尔等也要学习算学,五年后凡是不懂算学者一律贬谪。”
群臣总算是松了口气,五年足够了。
但这时有人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考核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用九章算术作为标准,恐怕大部分人都考不过啊。
群臣心中再一惊,虽然他们没学过算学,却也知道九章算术等算学著作很高深。
不是随便就能学会的。
朱元璋显然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只见他将目光转向宋濂,说道:
“宋卿,马钰编写的算学书如何?你以为可能当标准?”
马钰编写的教材?群臣一片哗然。
他们自然知道马钰不简单,宋濂在人前对马钰可是极尽赞美之词,皇帝还把二皇子送过去给他教导。
而且他编写的算学教材,大本堂也在同步更新学习。
就连国子监都在私下流传。
很多关注他的人,都进行过了解。
大部分人都知道,他在算学这一块造诣很深。
可将他编写的教材作为考核官吏的标准,还是太过惊世骇俗了。
毕竟,他才多大啊。
宋濂自然也是研究过的马氏算学的。
非常的简单易懂,普通人也能学得会。
用来作为教材和考核标准,是非常合适的,但他也有疑虑。
“马公子的算学释义自然是极为高明的,只是还未编写完成。”
“如果后续太过深奥,恐怕群臣也很难学会。”
朱元璋笑道:“此事简单,你去与马钰协商一二,确定难度即可。”
宋濂自然不会有意见,就将这个事儿给揽了下来。
而且他也想借着这个机会,再和马钰进行一番交流。
这样的大才走上歧路,实在是太可惜了。
这时站在人群后面的两名官吏相互看了一眼,同时站出来说道:
“陛下,臣略懂算学,或许能起到一些作用,斗胆请求一起去拜访马公子。”
看到这两人,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