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天朝强敌(4/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这下反倒是让朱元璋有些摸不着头脑了,莫名其妙的这小子高兴什么呢?
莫非他和西域那边有仇。
或许是他有族人在西域那边被杀了?
就在朱元璋瞎琢磨的时候,马钰干咳一声,再次说道:
“问个问题,纵观历史汉人王朝最强大的敌人,来自于哪里?”
常遇春想都没想就回道:“肯定是草原啊,匈奴、突厥、蒙古,不都是草原族群吗。”
李文忠想了想,也不禁点头道:“草原。”
朱元璋也想说草原,但话到嘴边就很警觉的吞了回去。
这小子肯定没憋好屁,咱不能掉他坑里。
于是装作不耐烦的样子说道:
“别东拉西扯的,赶紧说。”
马钰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但见他不上当也很无奈,这臭要饭的学聪明了啊。
“中原王朝真正的心腹大患,从来都来自于辽东。”
众人不禁皱眉,辽东?那苦寒之地?
但朱元璋却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一拍大腿道:
“咱怎么就没想到呢,确实是辽东的威胁更大。”
见李文忠和常遇春都一脸茫然,他解释道:
“草原族群在最强盛的时候,对中原的进攻确实更加猛烈。”
“但他们也就三板斧子,只要前期能撑得住,双方的形势很快就会逆转。”
“而且,草原只懂得游牧,只擅长骑战不善攻坚。”
“他们也缺乏灭亡中原王朝的能力,最多就是劫掠。”
“可是辽东那边,高句丽、鲜卑、契丹、女真,他们一旦起势,往往能对中原造成致命威胁。”
常遇春挠了挠头,质疑道:“蒙古人不是就灭了南宋吗。”
朱元璋解释道:“因为蒙古人先灭了金国,从那里获得了汉人的技术,学会了如何攻城。”
“忽必烈灭南宋的主力也是汉世侯,而不是蒙古骑兵。”
然后他问马钰道:“是不是如此?”
马钰也不得不赞叹,这臭要饭的天赋确实有亿点点高啊。
之前是出身限制了他的眼界,再加上没有高人调教,所以很多东西不懂。
现在自己稍微一点拨,他就明白其中的玄奥了。
“确实如此,蒙古人从金国那里获取了技术,又通过西征,从西方人那里学来了一些技术。”
“即便如此,也用了四十多年才灭掉南宋。”
常遇春点点头,说道:“原来是这样子,受教了。”
这时李文忠问道:“为何会如此?”
他问的是辽东的事情。
朱元璋也将目光看了过来,他虽然根据史实推测出了结果,却并不知道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马钰见胃口吊得差不多了,终于说道:
“这就不得不说渔猎族群的特点了。”
“辽东的自然环境决定,那里的人普遍以渔猎为生,有些族群也会一些简单的种植。”
“渔猎族群不需要和游牧族群一样四处迁徙,他们有相对固定的住所。”
“有了稳定的住所,就会形成各种人际关系,然后产生一套管理制度。”
“而且有了稳定的住所,也就有了发展其他产业的机会。”
“只不过他们非常落后,相比于中原还处于原始状态。”
“周灭商之时,箕子率领部分殷商遗民迁徙到辽东,建立了箕子朝鲜。”
“将中原的文化制度也带了过去,然后被当地人学会。”
“这就相当于是给他们开光了,很多部落靠着箕子带过去的文化技术,变得强大起来。”
“一群扶余人,在自己部落原有的文化制度基础上,吸收了箕子带过去的先进文化制度。”
“高句丽就这样诞生了。”
“他拥有完整的文化制度,也发展百业,并将其发展到了三四十分的高度。”
“相对于中原的七十分而言,自然不值一提。”
“可在辽东,他们已经是霸主。”
“关键是,他们拥有了统一的族群意识,变得非常坚韧。”
“汉朝屡次征讨高句丽,好几次都差点将他们打的亡国。”
“最严重的一次,是曹魏派遣毌丘俭二次征讨高句丽。”
“这一战将他们所有的城池全部摧毁,人口也杀的十不存一。”
“换成其他蛮夷政权,基本上就覆灭了。”
“可高句丽依然靠着他们浅薄的文化,维系着族群认同。”
“然后凭此聚拢遗民,完成了再次复兴。”
“但经历过这次灭国之灾,高句丽国力十不存一,成为了一个小国。”
“慕容鲜卑也就在这个时候崛起。”
“慕容鲜卑是游牧和渔猎的结合,本来他们也不强。”
“但永嘉之乱数十万汉人逃往辽东,加入了他们部落。”
“这些人中的读书人,将自己的文化传授给了鲜卑人,工匠将技术传授给了他们。”
“这一波,就将鲜卑的文化制度和技术,提高了五六十分的高度。”
“于是他们迅速崛起,先是征服高句丽称霸辽东,然后入主中原建立了燕国。”
“燕帝慕容隽集结百万大军,意欲吞并东晋,只可惜出兵前夕病逝了。”
“后来的南北朝,鲜卑人也是重要的棋手。”
“只是他们全面拥抱汉家文化,慢慢的自我汉化了。”
“到隋唐时期,鲜卑人彻底融入了汉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