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尼古拉一世的长女玛丽亚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
对于这样揭露现实黑暗的作品,这位女大公的态度确实不同寻常,只因她虽然是受到尼古拉一世宠爱的长女,但她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反对尼古拉一世的文化专制政策。
此前由于还未正式入住自己的居所,有些想法只能在心里想想,但当她的马林斯基宫终于修建完成并在1845年正式入住之后,她便借由这个平台准备正式开启自己的一番事业。
简而言之,她属于温和的改革派,在1845年之后,她便多次在马林斯基宫组织沙龙讨论农奴制弊端,而在她的沙龙里,涅克拉索夫和屠格涅夫都是常客,还由此被记录在了第三厅的档案里:
“女大公沙龙中,涅克拉索夫持续散布煽动性言论…其诗歌将乞丐与贵族对比,意图不轨。”
“此人借沙龙渠道传递《现代人》杂志(禁刊),但因皇室庇护无法拘捕。”
虽然涅克拉索夫和屠格涅夫在这个沙龙里念反动诗歌和反动文章,但好在是这位女大公的大腿确实够粗,因此他们两个并未遇到太大的麻烦。
而随着这位女大公开始关注米哈伊尔的作品,并且开始考虑什么时候正式邀请米哈伊尔来她的沙龙,那么她自然也是关注起了《现代人》杂志。
就在米哈伊尔学习和练琴的这段时间,《现代人》杂志已经发行了两期,只不过每次拿到手,这位女大公高兴的同时难免有些遗憾,只因这两期除了正在连载的长篇以外,其它什么都没有,似乎作者正在忙着其它一些事情。
不过即便如此,在拿到新杂志后,这位女大公还是很快就抽出时间看了起来。
于她而言,这部正在连载的长篇最令她感到惊异的无疑还是那些看似充满了矛盾但似乎又有迹可循的心理描写,尽管中的一个个人物似乎都处于神经质的状态下,但从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那种种心理绝非耸人听闻,而是似乎在向人心的最深处进发。
至于这部前面几期的内容,依旧围绕着两条线索推进,在那位可怜的小姑娘涅莉那里,由于我救了她照顾她,终于是逐渐对我敞开了心扉,并且跟我讲了她母亲和她的经历:
“这是一个一度经历过幸福的弃妇的故事;她贫病交加,受尽折磨,众叛亲离;她可以指望的最后一个人——自己的生父,也对她闭门不纳。她父亲曾因她而受尽侮辱,后来又由于难以忍受的痛苦和凌辱丧失了理智。
这是一个走投无路的女人的故事;她拉着她认为还是孩子的自己女儿的手,在寒冷而又肮脏的彼得堡沿街乞讨;这女人后来又接连好几个月躺在潮湿的地下室里奄奄一息,她父亲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肯宽恕她,直到最后一分钟他才猛然醒悟,急忙跑去宽恕她,可是他看到的已不是他爱她胜过爱世界上一切的女儿,而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这样的故事,似乎又跟中另一条线形成了呼应,娜塔莎抛弃了她的父亲,选择跟公爵的儿子私奔,而写到这里,那位老人不出意料地输掉了官司,毕竟一个小贵族又怎么可能赢得了一位公爵?
这位老人即将破产,由此甚至萌生出了跟那位公爵决斗的想法。
而那位公爵此前虽然表现得格外高尚和敬重娜塔莎,但熟知他儿子软弱天真善变的本性的他,无疑是以此充当权宜之计,只要这么拖下去,他的儿子自己就会变心。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他所料,眼见一切都在朝着他预想的方向发展后,这位此前一直彬彬有礼,表现得十分高尚的公爵,也是变得越来越轻佻和放肆,似乎在伤害了别人还不够,还希望别人在精神方面为他们提供一点乐趣,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
“此外,我还想对您说明一点:我性格中还有这么一个您不知道的特点——我对所有这些庸俗不堪、分文不值的天真烂漫和田园牧歌深恶痛绝,我的最大享受就是永远装腔作势,先是自己装成这副模样,采取这种腔调,接着便百般抚慰和鼓励某个永远年轻的席勒,然后突然给他一记当头棒喝。”
“这种突然撕下假面具,这种恬不知耻地突然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真面目的玩世不恭,能使人获得一种特殊的快感。”
在彻底显露出这样的姿态后,他便得意洋洋地说出了内心的想法:
“我记得,在当时,我曾怀着人道主义的目的回到乡村…嗯,于是我就追起姑娘来了。记得一个牧羊女有个丈夫,是一个很帅的年轻庄稼汉,我把他痛打了一顿,想把他送去当兵(这都是过去的恶作剧,我的诗人!)但是没有送成。他死在我办的那家医院里了…
我在村里办了一家医院,有十二张病床——设备好极了…话又说回来,这家医院我早停办了,然而当时却引以自豪:我是个慈善家,可是一个庄稼汉却因为妻子被我打死…
啊呀,您怎么又做鬼脸了?您不爱听,恶心?触怒您那高尚的感情了?好了,好啦,请稍安毋躁!往事如烟,俱往矣。我做这事的时候,满脑子全是理想,想造福人类,建立一个慈善社会…当时我就走上了这条路。我打人也就在这时候。现在我不打人了;现在该装腔作势了;现在,咱们大家都在装腔作势——时局使然…
但是现在我感到最逗的还是那个大傻瓜伊赫梅涅夫(管家)。我有把握,这老家伙肯定知道这庄稼汉故事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可是那又怎么样?他由于心
对于这样揭露现实黑暗的作品,这位女大公的态度确实不同寻常,只因她虽然是受到尼古拉一世宠爱的长女,但她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反对尼古拉一世的文化专制政策。
此前由于还未正式入住自己的居所,有些想法只能在心里想想,但当她的马林斯基宫终于修建完成并在1845年正式入住之后,她便借由这个平台准备正式开启自己的一番事业。
简而言之,她属于温和的改革派,在1845年之后,她便多次在马林斯基宫组织沙龙讨论农奴制弊端,而在她的沙龙里,涅克拉索夫和屠格涅夫都是常客,还由此被记录在了第三厅的档案里:
“女大公沙龙中,涅克拉索夫持续散布煽动性言论…其诗歌将乞丐与贵族对比,意图不轨。”
“此人借沙龙渠道传递《现代人》杂志(禁刊),但因皇室庇护无法拘捕。”
虽然涅克拉索夫和屠格涅夫在这个沙龙里念反动诗歌和反动文章,但好在是这位女大公的大腿确实够粗,因此他们两个并未遇到太大的麻烦。
而随着这位女大公开始关注米哈伊尔的作品,并且开始考虑什么时候正式邀请米哈伊尔来她的沙龙,那么她自然也是关注起了《现代人》杂志。
就在米哈伊尔学习和练琴的这段时间,《现代人》杂志已经发行了两期,只不过每次拿到手,这位女大公高兴的同时难免有些遗憾,只因这两期除了正在连载的长篇以外,其它什么都没有,似乎作者正在忙着其它一些事情。
不过即便如此,在拿到新杂志后,这位女大公还是很快就抽出时间看了起来。
于她而言,这部正在连载的长篇最令她感到惊异的无疑还是那些看似充满了矛盾但似乎又有迹可循的心理描写,尽管中的一个个人物似乎都处于神经质的状态下,但从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那种种心理绝非耸人听闻,而是似乎在向人心的最深处进发。
至于这部前面几期的内容,依旧围绕着两条线索推进,在那位可怜的小姑娘涅莉那里,由于我救了她照顾她,终于是逐渐对我敞开了心扉,并且跟我讲了她母亲和她的经历:
“这是一个一度经历过幸福的弃妇的故事;她贫病交加,受尽折磨,众叛亲离;她可以指望的最后一个人——自己的生父,也对她闭门不纳。她父亲曾因她而受尽侮辱,后来又由于难以忍受的痛苦和凌辱丧失了理智。
这是一个走投无路的女人的故事;她拉着她认为还是孩子的自己女儿的手,在寒冷而又肮脏的彼得堡沿街乞讨;这女人后来又接连好几个月躺在潮湿的地下室里奄奄一息,她父亲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肯宽恕她,直到最后一分钟他才猛然醒悟,急忙跑去宽恕她,可是他看到的已不是他爱她胜过爱世界上一切的女儿,而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这样的故事,似乎又跟中另一条线形成了呼应,娜塔莎抛弃了她的父亲,选择跟公爵的儿子私奔,而写到这里,那位老人不出意料地输掉了官司,毕竟一个小贵族又怎么可能赢得了一位公爵?
这位老人即将破产,由此甚至萌生出了跟那位公爵决斗的想法。
而那位公爵此前虽然表现得格外高尚和敬重娜塔莎,但熟知他儿子软弱天真善变的本性的他,无疑是以此充当权宜之计,只要这么拖下去,他的儿子自己就会变心。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他所料,眼见一切都在朝着他预想的方向发展后,这位此前一直彬彬有礼,表现得十分高尚的公爵,也是变得越来越轻佻和放肆,似乎在伤害了别人还不够,还希望别人在精神方面为他们提供一点乐趣,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
“此外,我还想对您说明一点:我性格中还有这么一个您不知道的特点——我对所有这些庸俗不堪、分文不值的天真烂漫和田园牧歌深恶痛绝,我的最大享受就是永远装腔作势,先是自己装成这副模样,采取这种腔调,接着便百般抚慰和鼓励某个永远年轻的席勒,然后突然给他一记当头棒喝。”
“这种突然撕下假面具,这种恬不知耻地突然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真面目的玩世不恭,能使人获得一种特殊的快感。”
在彻底显露出这样的姿态后,他便得意洋洋地说出了内心的想法:
“我记得,在当时,我曾怀着人道主义的目的回到乡村…嗯,于是我就追起姑娘来了。记得一个牧羊女有个丈夫,是一个很帅的年轻庄稼汉,我把他痛打了一顿,想把他送去当兵(这都是过去的恶作剧,我的诗人!)但是没有送成。他死在我办的那家医院里了…
我在村里办了一家医院,有十二张病床——设备好极了…话又说回来,这家医院我早停办了,然而当时却引以自豪:我是个慈善家,可是一个庄稼汉却因为妻子被我打死…
啊呀,您怎么又做鬼脸了?您不爱听,恶心?触怒您那高尚的感情了?好了,好啦,请稍安毋躁!往事如烟,俱往矣。我做这事的时候,满脑子全是理想,想造福人类,建立一个慈善社会…当时我就走上了这条路。我打人也就在这时候。现在我不打人了;现在该装腔作势了;现在,咱们大家都在装腔作势——时局使然…
但是现在我感到最逗的还是那个大傻瓜伊赫梅涅夫(管家)。我有把握,这老家伙肯定知道这庄稼汉故事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可是那又怎么样?他由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