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反派皇子三岁半 > 第二百六十三章 风雨飘摇

第二百六十三章 风雨飘摇(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在康宁帝的威压下,朝堂暂时就这么运转了下去。  

康宁帝又唤来了京中的两个名医,进入养心殿为他看病,病未能好,两个名医也被扣在了养心殿。  

他还传唤了在老家的文道生,作为声名鹊起的神医,文道生的地位不低,巡抚为了讨好康宁帝,亲近去请。  

好在文道生早就准备,平日里就装作咳嗽模样,这次假装身体恶化,也成了个病人。  

让一个病人去治另一个病人,显然不是个靠谱的行为,巡抚和康宁帝不得不放弃。  

如此,文道生还不放心,怕康宁帝后面着急,强押他进京,和老妻一起,借口要静养,遁入了山林。  

文道生跑得很及时,半个月后,康宁帝就传来命令,让巡抚直接抬着文道生进京。  

巡抚到文家查看,又去山林的寻找,根本找不到文道生的影子。  

步入夏季,群臣也感觉到了不对,离得近的几个国度,都收到了康宁帝病重的消息。  

他们想法各异,但都不敢轻举妄动。无论康宁帝如何,只要宁氏王朝没有动乱,他们就不是对手。  

陈国加大了对青莲山的讨伐,生怕晚了,康宁帝出现意外,鲁国违反盟约,进攻过来。  

但青莲山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顽强。在陈国不计代价的进军下,青莲教的土地只剩下青莲山和山脚的城池,这两个地点,互为依仗,陈国攻打了许多次,都不能成功。  

实际上,青莲教丢弃的那些城池,也只是夏景收缩力量的策略而已,那些城池里,还有不少青莲教的探子,正盯着陈国军队的动静。  

如此牵扯久了,陈国有些支撑不住,本来已经压下的其余地区,又有动乱的趋势。  

他们只能选择了招降,派遣与青莲山有旧的知府,前去谈判。  

姜青蝶两姐妹期盼的转正机会,终于到来。  

夏景尽量维持了青莲山的独立性,陈王给了他们青莲军的番号,让他们前去边境,抵御齐国的进攻。  

是的,是齐国的进攻。  

齐国准备趁着康宁帝病重,从陈国身上夺取一块地盘,日后以此为跳板,进攻宁氏王朝南疆。  

夏景领着青莲军,主打一个摸鱼划水。  

那些努力与齐国作战的部队,都损失惨重,还丢了不少要塞,青莲军固守城池,只打骚扰战,反而没有损失,超过了大部分陈国军队。  

在这个战场里,0战功就是难得的胜利了。  

陈国这边打得痛快,青帐汗国那边也没闲着,与北真部族,发生了一些冲突,但不大。  

宁晚君传来消息,王庭和北真的冲突只是个幌子,青帐汗王聚集部队,是在等待时机,看宁氏王朝会不会乱起来,也看陈齐两国的战争如何。  

如果这两方面都没有收获,他就挥师进攻燕国,劫掠一波。这事他们常做,轻车熟路。  

就连楚国,也将不少军队调到了天门关附近,想要一探时局。  

在这风雨飘摇的环境里,康宁帝首先要思考的是内乱,而且是发生在后宫里的内乱。  

那些胆大的世家们,从各种渠道,收买后宫的太监宫女,想要探查康宁帝的病情。  

若他们查出康宁帝的真实情况,告诉群臣,那群臣就会逼宫,强迫康宁帝立下新太子,将权力让渡。  

如果他选大些的皇子,那被选中的皇子直接掌权,如果他选年纪小的皇子,也会有摄政王或者辅政大臣出现,代替小皇子掌权。  

康宁帝的准备还没有完成,他不能陷入这样的境地。  

所以,要让后宫里的宫女太监们,不敢与世家合作,不敢探查他的病情。  

这时候要的,是一套杀鸡儆猴的程序。  

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徐忠德的对头,名义上比徐忠德还高半级的老公公,被康宁帝指挥御马监拿下。  

除此外,数十对太监宫女,继而被御马监捉拿,统统交给了徐忠德。  

他们的罪名很短,证据很足,——是对食之罪。  

康宁帝继位以来,虽然明面上禁止对食,但一直不去探查,助长了对食的风气。  

这些‘对食奴才’,就是康宁帝养着的庄稼,将他们养得肥肥壮壮,等到需要他们的时候,挥舞镰刀,尽数收割!  

康宁帝没选最重的惩罚,没有处死和流放那些奴才,但他让打五十大板的命令,仅比直接处死好一些,还不如流放。  

五十大板,用力砸下,不死也要半死。  

打完,丢到专门准备的住处,自生自灭。  

那专门的住处,靠近太监和宫女们居住的小巷,哀嚎声不绝于耳,连续一个月,每日都有挺不过去的奴才死去,被收尸的抬走。  

其余太监和宫女们噤若寒蝉,别说答应世家的收买,就连懒都不敢偷了。  

这法子,起码能保半年的清静。  

“万岁爷,茶有点儿烫。”  

养心殿里,徐忠德端着茶碗,小心地送到康宁帝唇边。  

康宁帝饮了两口,摇了摇头。他现在能灵活调用的,只有肩膀之上的部分。  

徐忠德将茶碗递给李狗儿撤下去,转身为康宁帝垫好了靠背,让他坐得更端正些,又帮康宁帝戴着老人镜,举着折子,给他瞧。  

徐忠德新收的干儿子小寿子,立在一旁,拿着纸笔,先将康宁帝的口谕写在白纸上,等空闲了,再抄到折子上去。  

康宁帝快速处理着政务。  

一批折子改完,小寿子拿着,到一旁的案桌上抄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