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清妖 > 第42章 绰号赵白条

第42章 绰号赵白条(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于灾情不那么严重的地区,苦一苦、再坚持坚持,有时并不完全是官方套话,而是迫于无奈和现实的答复。  

滁州这边和江宁紧邻,粮食再怎么紧张也不可能真如严昆所说那般严重。  

人怎么能被尿憋死呢。  

所以滁州应该发挥自身能动性,而不是一味的跟上面叫苦。  

严昆则一脸为难表示他这个知州根本没钱去江宁买粮,自打安徽闹灾以来,就有不少外地粮商聚集在滁州,可这些粮商一个个都黑了心,往常安徽粮价是一两二钱一石,这些粮商却以六两乃至七两一石价格售粮,莫说灾民没钱买,就是官府也买不起。  

“大人,这些个黑心粮商也太过份了,大灾之年却想着趁机敛财,照我看,不如派兵把他们都抓了,逼他们低价卖粮!”  

气愤的是赵安贴身大保镖百里云龙,这位是漕帮苦哈哈出身,自是见不得黑心商人发灾民财。  

赵安摇了摇头,事情哪有百里云龙说的这么简单,真派兵强迫粮商低价卖粮,后果不是灾民能买到多少便宜粮食,而是灾区根本无粮可买。  

有钱都买不到粮!  

粮商利用灾情抬高粮价其实无可厚非,供需关系导致的一种市场调节。  

何况,将粮食从外地陆运到灾区本身成本就极高,而且还要承担灾民哄抢风险。  

如此,提高数倍价格出售也在情理之中。  

本质上也是粮商避险的一种措施。  

赵安真要强迫粮商低价卖粮,谁还敢往灾区运粮?  

单纯依靠朝廷调拨,根本解决不了灾区百姓吃饭难的问题。  

粮商是在发黑心财,但也正是因为这些黑心粮商的存在,才能确保灾区平稳过渡。  

问题是灾民肯定是没有钱购买高价粮的,有钱的也不叫灾民。  

滁州地方财政又拿不出钱从粮商手中购买高价粮发给灾民,灾情若是再持续下去,恐怕粮价就不是几两银子一石,而是一两黄金换块饼了。  

目前户部已经协调江苏和江西两省支援安徽二百多万两银子,这些银子大概近日就能运到设在安庆的藩司大库。  

安庆、徽州一带没有受灾,本身也是产粮大区,但仅凭这几个未受灾地区也是无法支撑灾区粮食消耗的。  

那可是上千万人的无底洞。  

因此,还得从外地购粮运进来。  

既然如此,赵安觉得应该调动黑心粮商的积极性,让这些民间物流集团源源不断往灾区运粮。  

“眼下不是计较粮价高低的事,而是要确保百姓有粮吃,粮价哪怕是贵到天上去,我们身为父母官也得想办法把粮买到手发给灾民。”  

“大人,买粮的钱从哪来?”  

严知州说州里一年岁入也就几万两,按现在的粮价他把家底全拿出来也就买个一万石粮食,而滁州人口近百万,受灾情影响的有一半,这一万石粮食够什么。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钱的事。  

严知州本意是希望新任藩台大人能给滁州批点款子,他好拿来救急。  

然而赵安思虑片刻,却让严知州通知城中所有粮商,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都到州衙开会。  

通知很快到位,得知是朝廷新任的暂署布政使赵大人要见他们,粮商们没一个不来的。  

因为,生意人的嗅觉很强。  

本地粮商只占了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一半是江宁的,还有一半是镇江、苏州、扬州等地过来的。  

赵安现身时穿的不仅是正三品官服,还将老太爷赏给的黄马褂套在了官服外面。  

令得一众粮商惶恐起身纷纷跪下行叩拜大礼。  

赵安坦然受之,继而一屁股坐在主座上,环顾一众粮商,微微点头道:“诸位都是做粮食生意的,想来没什么人比诸位更清楚当下本省灾情。本官蒙皇上圣恩钦点暂署安徽布政,这次请诸位过来便是要与诸位做桩买卖。”  

这直白的开场令得一众粮商有点不适应,他们之前不是没有和官员交道过,可那些官员见面初始总是会洋洋洒洒讲上一通大道理,有爱讲的官员甚至能讲上半个时辰不进主题的。  

与那些官员比起来,眼前这位年轻的赵大人开场白无疑简明的多,且直入主题。  

什么买卖?  

想来是官府出面购粮。  

果然,赵安旋即表示他将以暂署安徽布政使身份全面从在座粮商手中购粮,并且要与这些粮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直到灾情彻底结束。  

众粮商纷纷点头,他们将粮食从外地运进灾区是冒着不小风险的,先前靠各自渠道卖粮虽然利润高,但销售额却低,毕竟灾民不是集中在一个地区,而是分布在无数地区,单销售这一块成本就极高。  

若安徽官府出面统一采购他们的粮食,那么销售、运输成本这一块就会降低,哪怕利润降一些,他们也是能赚大钱的。  

问题在于眼前这位年轻的代理藩台大人认可的粮价是多少钱一石。  

价格如果只比去年高一点,粮商们肯定不乐意。  

未想,不等他们窃窃私语,赵安就给出一个价格,就是以六两一石的价格从这些粮商手中购粮。  

六两一石的价格无疑是相当高的,虽然有的粮商对外是以七两二钱出售,但算成本的话,利润实际跟直接卖给官府六两一石差不多。  

赵安默默观察众粮商反应,见多面露喜色,知这价格可以成交。  

有江宁来的粮商起身问出众人最关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