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好圣孙(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人明显圆滑的多,因此倒不虞董诰会偏帮朱珪说话。
因二人都被老太爷赏紫禁城骑马特权,故双双骑马前往撷芳殿。
撷芳殿中,老太爷正在考校年仅十岁的皇孙绵宁学业,这个绵宁便是嘉亲王永琰的嫡次子。
因永琰嫡长子两岁便夭折,因此绵宁实际就是永琰嫡子。
对绵宁这个才十岁的皇孙,老太爷明显喜欢的很,特命礼部右侍郎汪廷珍、翰林侍读学士徐颋担任绵宁的课外辅导老师。
除了绵宁外,在撷芳殿学习的还有去年已故质亲王之子绵庆,仪郡王次子绵懋等人。
这些都是尚未成年的皇孙。
成亲王永瑆的几个成年儿子都不在撷芳殿学习,其次子绵懿过继给早逝三阿哥永璋,袭了贝勒爵。
四子绵偲则过继给十二阿哥永璂袭贝勒爵,如今在名下的只有长子绵勤、三子绵总。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老太爷偏爱永瑆,因为别的兄弟生的孩子没一个过继的,只有永瑆生的才过继给已故兄长们为嗣。
老太爷这时随手翻开《论语》,指着其中一句问绵宁:“克己复礼,此句何解?”
绵宁侧头想了想,以稚嫩的童声大声道:“孙儿以为,此意乃指克制私欲方能归复周礼。如皇祖每日寅时起身批阅奏章,便是克己;修订《四库全书》以彰文治,正是复礼。“
“噢?说的好,说的好啊!”
绵宁的回答让老太爷颇为满意,很是高兴的对边上伺立的几个儿子包括几位专门教皇子读书的老师道:“绵宁这孩子很像朕小时候啊,朕记得当年圣祖爷也是这般考校朕的,不过朕当时的回答可不如绵宁这孩子。”
此话一出,成亲王永瑆立时色变看向弟弟嘉亲王永琰,却发现这位弟弟脸上只挂着对儿子称许的淡淡笑容,一点也没有因为儿子获得皇阿玛称赞喜形于色。
八哥仪郡王永璇注意到永瑆变色,却是微哼一声,什么也不在意的样子,对哪个弟弟当皇帝,将来又哪个侄子当皇帝是一点兴趣也没有,因为他知道皇阿玛不待见自己,本身也是瘸子,根本无缘皇位,索性就超脱做个局外人。
皇阿玛要他陪衬就陪衬,不要他陪衬就回家喝酒抱美女,这个心性和只被封为多罗贝勒的十七弟永璘很是相似。
“皇上,这是几位皇孙的课本。”
将几位皇孙平日课本呈上的是不久前刚从国子监调到撷芳殿充当“助教”的博士吴卫平,此人去年才进京任的职事,一开始安排在国子监当博士授课,后来选给皇孙授课“助教”时别的博士都嫌苦,这吴卫平却是自告奋勇,自然而然被派了过来。
同讲师不同,这助教的活很累。
与其说是助教,不如说是打杂,不仅要帮讲师们备课,还要照顾皇孙们生活,都是些琐事。
这职事在前明是由太监充当的,也就是所谓“大伴”。
本朝不用太监,故多从翰林院和国子监挑选博闻之士,且必须是进士出身。
撷芳殿是皇孙学习所在,不是皇子学习所在,故哪怕是“投机”愿来者也少,毕竟这“投机”年限未免太长,弄不好皇孙没成为皇子前,自个就挂了。
吴卫平愿意来的原因其实就是他年龄大了,仕途发展基本等于零,所以真就无所谓。
不过吴卫平在撷芳殿对嘉亲王之子绵宁却是十分照顾,以致小绵宁十分喜爱这位吴老师。
吴老师呈给老太爷的皇孙课本,小绵宁也是第一份。
这个看着很平常的举动却让边上的嘉亲王多看了吴老师两眼,老太爷这边自然也是拿的绵宁课本来看,见小绵宁字写的端正,功课做的也甚是不错,不禁越发喜欢,拉着小绵宁的手道:“待秋天,皇祖带你去木兰骑马打猎好不好?”
“好!”
小绵宁的声音回的很大,因为他听阿玛说过皇祖年纪大了耳朵不太好使。
把个老眼昏花的老太爷逗的皱纹都多出好几道来。
纵是永瑆这个伯父也是对侄儿露出肯定的笑容,撷芳殿中不管私下涌动的是什么,表面来看无疑是爱新觉罗大家族的一场亲子大秀。
可惜,和珅同董诰不晓得好歹的过来坏了这场家庭亲子秀。
“这个赵有禄怎么净给朕惹麻烦的!”
老太爷果然很不高兴,连和珅递上的折子也不看。
“主子,朱珪是摘参赵有禄,奴才不敢压着不报。”
和珅一边解释,一边将两江总督孙士毅的折子打开,“安徽那边的灾情也很严重,孙士毅说有些地方已经人相食了,若孙士毅所奏为实,则赵有禄擅开官库放粮情有可原。至于朱珪所奏其以放粮为名掩瞒亏空,奴才以为可着人彻查。若为实,请皇上从重处置。若不实,亦请皇上还他公道。”
“安徽灾情这么严重么,怎么先前安徽没报的?”
老太爷皱眉,让和珅将孙士毅折子读与他听。
和珅自是大声读出。
董诰在边上没吱声,只是若有似无的看了嘉亲王永琰一眼。
未想,老太爷忽的也看向嘉亲王:“永琰,朱珪是你的老师,安徽出了这么大的事,你有什么意见?”
永琰忙上前恭声道:“父皇,朱珪是儿臣的老师,儿臣不敢言老师长短。”
老太爷点了点头,为师长讳乃圣人教道,不管永琰说老师好还是说坏,都是有违学生之道的。
董诰开口了,道:“皇
因二人都被老太爷赏紫禁城骑马特权,故双双骑马前往撷芳殿。
撷芳殿中,老太爷正在考校年仅十岁的皇孙绵宁学业,这个绵宁便是嘉亲王永琰的嫡次子。
因永琰嫡长子两岁便夭折,因此绵宁实际就是永琰嫡子。
对绵宁这个才十岁的皇孙,老太爷明显喜欢的很,特命礼部右侍郎汪廷珍、翰林侍读学士徐颋担任绵宁的课外辅导老师。
除了绵宁外,在撷芳殿学习的还有去年已故质亲王之子绵庆,仪郡王次子绵懋等人。
这些都是尚未成年的皇孙。
成亲王永瑆的几个成年儿子都不在撷芳殿学习,其次子绵懿过继给早逝三阿哥永璋,袭了贝勒爵。
四子绵偲则过继给十二阿哥永璂袭贝勒爵,如今在名下的只有长子绵勤、三子绵总。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老太爷偏爱永瑆,因为别的兄弟生的孩子没一个过继的,只有永瑆生的才过继给已故兄长们为嗣。
老太爷这时随手翻开《论语》,指着其中一句问绵宁:“克己复礼,此句何解?”
绵宁侧头想了想,以稚嫩的童声大声道:“孙儿以为,此意乃指克制私欲方能归复周礼。如皇祖每日寅时起身批阅奏章,便是克己;修订《四库全书》以彰文治,正是复礼。“
“噢?说的好,说的好啊!”
绵宁的回答让老太爷颇为满意,很是高兴的对边上伺立的几个儿子包括几位专门教皇子读书的老师道:“绵宁这孩子很像朕小时候啊,朕记得当年圣祖爷也是这般考校朕的,不过朕当时的回答可不如绵宁这孩子。”
此话一出,成亲王永瑆立时色变看向弟弟嘉亲王永琰,却发现这位弟弟脸上只挂着对儿子称许的淡淡笑容,一点也没有因为儿子获得皇阿玛称赞喜形于色。
八哥仪郡王永璇注意到永瑆变色,却是微哼一声,什么也不在意的样子,对哪个弟弟当皇帝,将来又哪个侄子当皇帝是一点兴趣也没有,因为他知道皇阿玛不待见自己,本身也是瘸子,根本无缘皇位,索性就超脱做个局外人。
皇阿玛要他陪衬就陪衬,不要他陪衬就回家喝酒抱美女,这个心性和只被封为多罗贝勒的十七弟永璘很是相似。
“皇上,这是几位皇孙的课本。”
将几位皇孙平日课本呈上的是不久前刚从国子监调到撷芳殿充当“助教”的博士吴卫平,此人去年才进京任的职事,一开始安排在国子监当博士授课,后来选给皇孙授课“助教”时别的博士都嫌苦,这吴卫平却是自告奋勇,自然而然被派了过来。
同讲师不同,这助教的活很累。
与其说是助教,不如说是打杂,不仅要帮讲师们备课,还要照顾皇孙们生活,都是些琐事。
这职事在前明是由太监充当的,也就是所谓“大伴”。
本朝不用太监,故多从翰林院和国子监挑选博闻之士,且必须是进士出身。
撷芳殿是皇孙学习所在,不是皇子学习所在,故哪怕是“投机”愿来者也少,毕竟这“投机”年限未免太长,弄不好皇孙没成为皇子前,自个就挂了。
吴卫平愿意来的原因其实就是他年龄大了,仕途发展基本等于零,所以真就无所谓。
不过吴卫平在撷芳殿对嘉亲王之子绵宁却是十分照顾,以致小绵宁十分喜爱这位吴老师。
吴老师呈给老太爷的皇孙课本,小绵宁也是第一份。
这个看着很平常的举动却让边上的嘉亲王多看了吴老师两眼,老太爷这边自然也是拿的绵宁课本来看,见小绵宁字写的端正,功课做的也甚是不错,不禁越发喜欢,拉着小绵宁的手道:“待秋天,皇祖带你去木兰骑马打猎好不好?”
“好!”
小绵宁的声音回的很大,因为他听阿玛说过皇祖年纪大了耳朵不太好使。
把个老眼昏花的老太爷逗的皱纹都多出好几道来。
纵是永瑆这个伯父也是对侄儿露出肯定的笑容,撷芳殿中不管私下涌动的是什么,表面来看无疑是爱新觉罗大家族的一场亲子大秀。
可惜,和珅同董诰不晓得好歹的过来坏了这场家庭亲子秀。
“这个赵有禄怎么净给朕惹麻烦的!”
老太爷果然很不高兴,连和珅递上的折子也不看。
“主子,朱珪是摘参赵有禄,奴才不敢压着不报。”
和珅一边解释,一边将两江总督孙士毅的折子打开,“安徽那边的灾情也很严重,孙士毅说有些地方已经人相食了,若孙士毅所奏为实,则赵有禄擅开官库放粮情有可原。至于朱珪所奏其以放粮为名掩瞒亏空,奴才以为可着人彻查。若为实,请皇上从重处置。若不实,亦请皇上还他公道。”
“安徽灾情这么严重么,怎么先前安徽没报的?”
老太爷皱眉,让和珅将孙士毅折子读与他听。
和珅自是大声读出。
董诰在边上没吱声,只是若有似无的看了嘉亲王永琰一眼。
未想,老太爷忽的也看向嘉亲王:“永琰,朱珪是你的老师,安徽出了这么大的事,你有什么意见?”
永琰忙上前恭声道:“父皇,朱珪是儿臣的老师,儿臣不敢言老师长短。”
老太爷点了点头,为师长讳乃圣人教道,不管永琰说老师好还是说坏,都是有违学生之道的。
董诰开口了,道:“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