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赵大人欢迎您(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起事。
当下吩咐娄老师以总督府名义发榜缉捕刘之协、宋之清二人,同时行文安徽巡抚、布政、按察三大衙门,责令加大对民间白莲教徒的缉捕查禁行动。
“凡捕获教徒一律重惩,不可姑息!此外,着安徽于亳州增设关卡,严加盘查,尤其涡河水运重之又重,不可忽视。”
“涡河水运?”
娄老师不解恩师为何如此安排。
“安徽境内风声一紧,白莲教匪多半无法活动,为师估计他们可能会从涡河由亳州向河南商丘,或湖北麻城潜逃。那些地方都是穷山僻壤,官兵搜捕极难,若叫这些教匪潜进去,不出数年必成我朝心腹大患。”
说完,孙士毅想了想重新坐下,给湖广总督毕沅写了封信,大意安徽境内发现白莲教匪活动,提醒湖广方面将两省交界处看紧,免得安徽的教匪跑到湖广去。
写完,封好唤人快马发出。
“老师,白莲邪教之所以无法禁绝,乃是其擅于蛊惑流民,学生以为若能及时安抚流民,使之恢复生产,又有几个流民愿意背井离乡追随那白莲教。”
娄老师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打击白莲教固然重要,但解决淮北地区的流民问题才是当务之急。
否则,那流民一日不能回乡耕作,便一日都是潜在风险。
孙士毅微微点头,叹了口气道:“大真所言甚是,不能使流民安定,便是治标不治本。只当下吏治腐败,基层粮书小吏肆意盘剥百姓,地方官只顾捞钱不问百姓疾苦,长此下去,难保不出大乱。”
言罢,将自己有意全面整顿两江吏治一事给学生透露了点。
娄老师听后心中一动,忙将袖中迭好的“十不准”取出:“老师若欲整顿吏治,学生以为这十不准或可派大用。”
“十不准?”
孙士毅好奇接过,首先映入眼帘的第一条就是今后一律不准用衙门公帑购买外面任何私人物品。
“除例行迎来送往,任何人不准接受外面宴请,也不准将个人在外面吃喝费用拿到衙门报账。”
“不准将衙门的公车拿出去私用。”
“不得为任何人请托说情打招呼。”
十条看下来,总督大人一脸惊喜:“好个十不准,若官吏皆以此为准则约束自身,吏治岂能不清明!”
历来整顿吏治都是派出御史巡察,或责令上官严加看管,或鼓励百姓揭发,从未出过如此细则供各级官府执行,以致整顿效果甚微。
风头一过,那基层官吏依旧我行我素。
今若能以此“十不准”作为官吏的行为准则强制推行并行考核法,基层吏治定能焕然一新!
兴奋之余当即询问这“十不准”从何而来。
娄老师忙道这“十不准”是他外出时听城中百姓所说,乃是新任江安粮道对衙门属吏的约束规定,因觉这“十不准”条条命中基层官吏弊病,故而抄录一份带了回来。
还将赵安带一口铁棺材上任,搞什么粮道为民日,衙门向百姓敞开等事给老师说了下,目的是加深老师对赵安的印象。
“江安粮道衙门?赵有禄?”
孙士毅怔住,那赵有禄他再了解不过,靠着主动缴纳议罪银被皇上连升五级,更被和珅列为典型“宣传”,后来也不知皇上怎么回事让赵有禄督粮道。
这事他还有过质疑,怀疑是福长安听错了,奈何和珅确认皇上的意思就是如此,无奈这才命吏部给办的任职手续。
这么个人,能搞出“十不准”?
和珅用的人,他能是清官?
总督大人是不怎么相信的。
娄老师见状,心中一凛,不敢再替赵安“张目”,担心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
未想,孙士毅却忽道:“大真且去换套便服,与为师去看看那赵有禄是否沽名钓誉之徒。”
“是,老师。”
娄老师赶紧回去换衣,心中却是忐忑万分,他不相信赵安那小子真能做到清廉自身同时还能有效约束下属。
这万一叫恩师发现赵安是说一套做一套,那自个可就跟着倒大霉了。
这会也没后悔药吃,只能盼着赵安真如其所言立誓当清官了。
总督大人微服私访不是新鲜事,早些年在外地任职时,孙士毅就喜欢微服私访,期间还发现过两桩冤案。
当今老太爷也喜欢微服,原因是微服可以零距离观察民间动态,也能看到平日看不到的一面。
很快,一身便服的孙士毅便带着娄老师和两名护卫坐上马车前往粮道衙门。
“若守门之人问起,便说我们是去粮道衙门办米贴的。”
总督大人想的很周到,学生虽说赵有禄的粮道衙门允许百姓随意出入,但出入总要有个理由,总不能没事也能被放进去吧。
“米贴”是粮道衙门将多余漕米出售时与商人定的一种补贴政策,这个是朝廷允许的规项。
马车很快到达粮道衙门,下车后总督大人却发现有一帮工人正在将衙门口摆放的两尊石狮子运走。
好奇心驱使之下,一副商人模样的总督大人过去询问工人为何要运走这两尊石狮子。
“噢,里面的道台大人把这两尊石狮子卖给我们了,说卖狮的钱可以为百姓多做一些实事。”
因石狮子太重,工人小心翼翼搬运唯恐失手摔坏,顾不得跟总督大人多说什么。
大门口又有一帮人抬着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出来,娄老
当下吩咐娄老师以总督府名义发榜缉捕刘之协、宋之清二人,同时行文安徽巡抚、布政、按察三大衙门,责令加大对民间白莲教徒的缉捕查禁行动。
“凡捕获教徒一律重惩,不可姑息!此外,着安徽于亳州增设关卡,严加盘查,尤其涡河水运重之又重,不可忽视。”
“涡河水运?”
娄老师不解恩师为何如此安排。
“安徽境内风声一紧,白莲教匪多半无法活动,为师估计他们可能会从涡河由亳州向河南商丘,或湖北麻城潜逃。那些地方都是穷山僻壤,官兵搜捕极难,若叫这些教匪潜进去,不出数年必成我朝心腹大患。”
说完,孙士毅想了想重新坐下,给湖广总督毕沅写了封信,大意安徽境内发现白莲教匪活动,提醒湖广方面将两省交界处看紧,免得安徽的教匪跑到湖广去。
写完,封好唤人快马发出。
“老师,白莲邪教之所以无法禁绝,乃是其擅于蛊惑流民,学生以为若能及时安抚流民,使之恢复生产,又有几个流民愿意背井离乡追随那白莲教。”
娄老师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打击白莲教固然重要,但解决淮北地区的流民问题才是当务之急。
否则,那流民一日不能回乡耕作,便一日都是潜在风险。
孙士毅微微点头,叹了口气道:“大真所言甚是,不能使流民安定,便是治标不治本。只当下吏治腐败,基层粮书小吏肆意盘剥百姓,地方官只顾捞钱不问百姓疾苦,长此下去,难保不出大乱。”
言罢,将自己有意全面整顿两江吏治一事给学生透露了点。
娄老师听后心中一动,忙将袖中迭好的“十不准”取出:“老师若欲整顿吏治,学生以为这十不准或可派大用。”
“十不准?”
孙士毅好奇接过,首先映入眼帘的第一条就是今后一律不准用衙门公帑购买外面任何私人物品。
“除例行迎来送往,任何人不准接受外面宴请,也不准将个人在外面吃喝费用拿到衙门报账。”
“不准将衙门的公车拿出去私用。”
“不得为任何人请托说情打招呼。”
十条看下来,总督大人一脸惊喜:“好个十不准,若官吏皆以此为准则约束自身,吏治岂能不清明!”
历来整顿吏治都是派出御史巡察,或责令上官严加看管,或鼓励百姓揭发,从未出过如此细则供各级官府执行,以致整顿效果甚微。
风头一过,那基层官吏依旧我行我素。
今若能以此“十不准”作为官吏的行为准则强制推行并行考核法,基层吏治定能焕然一新!
兴奋之余当即询问这“十不准”从何而来。
娄老师忙道这“十不准”是他外出时听城中百姓所说,乃是新任江安粮道对衙门属吏的约束规定,因觉这“十不准”条条命中基层官吏弊病,故而抄录一份带了回来。
还将赵安带一口铁棺材上任,搞什么粮道为民日,衙门向百姓敞开等事给老师说了下,目的是加深老师对赵安的印象。
“江安粮道衙门?赵有禄?”
孙士毅怔住,那赵有禄他再了解不过,靠着主动缴纳议罪银被皇上连升五级,更被和珅列为典型“宣传”,后来也不知皇上怎么回事让赵有禄督粮道。
这事他还有过质疑,怀疑是福长安听错了,奈何和珅确认皇上的意思就是如此,无奈这才命吏部给办的任职手续。
这么个人,能搞出“十不准”?
和珅用的人,他能是清官?
总督大人是不怎么相信的。
娄老师见状,心中一凛,不敢再替赵安“张目”,担心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
未想,孙士毅却忽道:“大真且去换套便服,与为师去看看那赵有禄是否沽名钓誉之徒。”
“是,老师。”
娄老师赶紧回去换衣,心中却是忐忑万分,他不相信赵安那小子真能做到清廉自身同时还能有效约束下属。
这万一叫恩师发现赵安是说一套做一套,那自个可就跟着倒大霉了。
这会也没后悔药吃,只能盼着赵安真如其所言立誓当清官了。
总督大人微服私访不是新鲜事,早些年在外地任职时,孙士毅就喜欢微服私访,期间还发现过两桩冤案。
当今老太爷也喜欢微服,原因是微服可以零距离观察民间动态,也能看到平日看不到的一面。
很快,一身便服的孙士毅便带着娄老师和两名护卫坐上马车前往粮道衙门。
“若守门之人问起,便说我们是去粮道衙门办米贴的。”
总督大人想的很周到,学生虽说赵有禄的粮道衙门允许百姓随意出入,但出入总要有个理由,总不能没事也能被放进去吧。
“米贴”是粮道衙门将多余漕米出售时与商人定的一种补贴政策,这个是朝廷允许的规项。
马车很快到达粮道衙门,下车后总督大人却发现有一帮工人正在将衙门口摆放的两尊石狮子运走。
好奇心驱使之下,一副商人模样的总督大人过去询问工人为何要运走这两尊石狮子。
“噢,里面的道台大人把这两尊石狮子卖给我们了,说卖狮的钱可以为百姓多做一些实事。”
因石狮子太重,工人小心翼翼搬运唯恐失手摔坏,顾不得跟总督大人多说什么。
大门口又有一帮人抬着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出来,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