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清妖 > 第一百四十九章 财神也抠门

第一百四十九章 财神也抠门(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盐引,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硬通货,堪比黄金白银。  

盐引,就是钱。  

再准确点形容,每张盐引都是一张支票,可立即兑换的那种。  

因而有的盐商拿到盐引后根本不直接贩盐,而是将盐引转手再卖给其他人,就这么从中空手套白狼赚一大笔钱。  

盐引的审批核发机关是盐政衙门,虽然清廷规定各地盐场的盐引数目是“死”的,即不得多发、少发,但由“盐引”引发的贪污舞弊却是层出不穷,根本禁绝不了。  

没办法,利润太大。  

最近的就是乾隆三十三年的“两淮盐引案”,此案盐政衙门上下勾结“超发”盐引,从中克扣、提留“引银”高达一千六百余万两。  

相当于清廷国库的三分之一还要多。  

一千多万两被下面的官员和小吏瓜分掉,老太爷连个铜板都没落到兜中,能不火大么!  

结果就是大量官员被抓捕问罪,其中就包括纪晓岚这个后世知名的“铁齿铜牙”。  

即便如此,于计划外超发盐引仍是各地盐政衙门保留不变的经典项目。  

只是由过去的明目张胆超发,变成现在的低调超发,规模肯定也不如从前那般惊人。  

而且也弄了若干由头名义“包装”超发的那部分盐引,如前年长芦盐政衙门就弄出了个“残疾”盐引补贴。  

什么意思呢,就是有个盐商骑马时不幸摔断了腿,这个盐商平日给盐政衙门的孝敬不少,官员们一合计便以该盐商是“公伤”残疾为由,给人多批了五千张盐引。  

这盐商也懂事,转手就拿出一半利润回报众位关心他的大人们。  

赵安之前想贩私盐,是因为他没法成为窝商,也没法成为运商,更没法成为场商,至于总商更是想都甭想。  

如此,只能铤而走险效仿黄巢、张士诚这些前辈从官商口中夺食。  

但现在,赵安有点看不上黄、张之辈了,他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入编,因为站在他面前的可是两淮盐业一把手。  

也真得感谢全德全佐领送上来的这次机会。  

全大人不想着坑人家儿子,赵委员怎么可能直接攀上盐政一把手呢。  

是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有了合法盐引就能到产盐区跟灶户直接买盐,再贩往指定行盐地区,中间无须担心官府盘查缉捕。  

盐的价格,赵安在东台监考时侧面了解过,盐商从当地灶户手中收盐的价格为每斤两文,但只要把盐运出去,哪怕在江苏地面都能卖到十倍利润,而淮盐的主销售地并不是两江地区,而是湖北和湖南。  

于这二省,淮盐的价格能暴涨到六十余文一斤,利润三十倍还多。  

盐引这块,两淮盐区一引为344斤,长芦盐区为300斤。  

也就是说如果拿到一百张银引就能从产盐地买到三万四千斤盐,就在江淮地区销售的话,最低也能赚到600多两,拉到外地则能赚到一千八百两左右。  

盐的成本则为七十两不到,算上运输成本、人力成本,最多也就二百两。  

将近十倍利润。  

暴利程度跟鸦片有的一拼,甚至比鸦片还要厉害。  

因为人可以不抽鸦片,但一定要吃盐!  

说白了,手中的盐引越多能拿到的盐就越多,如此赚到的利润就更多。  

现在就看阿大人愿不愿意计划外批一些盐引给赵委员的亲戚了。  

批一些盐引出来对于阿大人来说,肯定小事一桩,但阿大人却表现出为难的样子,然后叫来了主管盐引分配的运司处主事吴德松。  

吴主事四十岁左右,看着颇是精明,整体给人的感觉则是十分亲近的样子。  

就是那种不管到了哪里都能和人称兄道弟,坐下天南地北乱侃一通的存在。  

行过礼后,吴主事就开口问阿大人唤他这个“卑职”有何事。  

阿大人随手拿起桌上的鼻烟壶嗅了嗅,尔后方问吴主事道:“今年纲引可有节余?”  

吴主事忙道:“回大人话,今年纲引早在九月份就已分发给各家总商,当时司里给大人过个目的,朝廷和内务府那边也奏销过。”  

言下之意今年计划没了,而且都报到上面了,这事阿大人您是知道的啊,怎么这会倒问起来了?  

看了眼对面的赵安,阿大人放下鼻烟壶有些为难道:“赵委员所求之事若在年初,本官随手也就给办了,只如今已是年底,纲引节余早就没了,所以赵委员所求之事着实叫本官有些为难啊。”  

赵委员?  

吴主事好奇打量了眼赵安,心道莫不成是前阵被老宗师打进牢里,又突然被放出来的府学赵教授?  

“正是不好办,下官这才斗胆请大人您给通融通融的。”  

赵安说话时腰略微向前倾了倾,脸上是请阿大人费费心帮帮忙的样子,心里则是老阿你有点不地道啊,难道你真想让你儿子与史上第一个满洲小三元擦肩而过?  

阿克当阿点了点头,看向下属吴德松吩咐道:“赵委员是清贵学官,难得到我盐政衙门来,于公于私、于情于理我这个盐政都不能让人赵委员空手回去,这样,你带赵委员到司里去,看看能不能想办法给赵委员批一千张盐引出来。”  

稍顿,又补了句,“若实在不行,便从明年纲引预提一千张交赵委员。”  

“一千张?”  

吴主事愣了一下,赵安也愣了下。  

前者发愣原因是盐政大人这么说,那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