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清妖 > 第一百四十四章 赵大人地道

第一百四十四章 赵大人地道(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就在赵安在江阴等候吏部工作人员过来办手续时,礼部给全国包括国子监在内所有官学下了文件。  

相关文件是直接发到江苏学政衙门的,由于学政大人空缺,代管学政事的巡抚大人去了江宁,因此学政衙门就将这份文件送到了住在招待所的赵委员处。  

相同的毛病不能再犯第二次了。  

“学政衙门的事各位自个商议就好,上面有什么吩咐各位看着办便好,本官虽蒙皇上钦定为本省督学委员,负责协理本省学政事,但毕竟是临时委派差事,诸位无须事事与我相商.”  

赵安以没有实任为由客气了一下,在众学官强烈要求下才装作为难样看起文件。  

然后精神一下焕发起来。  

文件内容就一条,要求各地官学将“生入文华殿,死入紫光阁”这十个字,作为校训刷(贴)在学校最显眼处。  

这十个字谁提出来的?  

不就是他“赵有禄”么!  

原以为马屁没拍成功,没想老太爷还记着这茬呢。  

啧啧,这十个字全国一推广,不就坐实他赵有禄忠的不能再忠了么。  

以后再有人敢举报他赵委员,那就是对老太爷大大的不忠!  

因为老太爷不会看错人的!  

你说赵委员不忠,不就是说老太爷有眼无珠么。  

成功占据道德制高点的赵安略作思索状,便将文件递给提调司的郑学官:“你们也看看吧。”  

郑学官接过忙仔细看了起来,看完略微有些不可思议却不敢发表意见,而是将文件又递给其他几位学官看。  

娄老师不在,因为他老妻好像快不行了。  

老俩口相互陪伴了一辈子,临了肯定要陪老妻最后一程。  

赵安现在不方便过去探望娄夫人,打算办完履职手续以督学委员身份带领学政衙门一众同僚前往探望,这样显得郑重些。  

如果娄老夫人等不了,那就代表学政衙门上门送挽联,奉奠仪,总之,务要给足娄老师面子。  

有可能的话,赵安还打算给老太爷上道折子,把坚持科举五十几年不放弃的娄老师包装一下,看看能不能唤醒老太爷同情心,给娄老师安排个实权官做做。  

娄老师其实也没啥野心,就想临死弄个知县做做,这点小要求赵安必须要满足的。  

正好他督学协理江苏学政事,那么给老太爷汇报一两个教育界的优秀工作人员也属本份。  

几位看过礼部“红头”文件的学官表情很好玩,可以说集体古怪的那种。  

赵安对此表示理解,这句口号提的确实有些过了。  

也就老太爷八十岁了,搁七十岁时也不至于糊涂到要全国所有学校都刷这条口号。  

要知道各地官学同时也是各地学庙所在。  

学庙是什么?  

学庙就是学宫,说白了就是孔子庙,里面祭祀的都是大儒先贤。  

哪朝哪代它也没敢在学庙乱刷口号的,结果到了你乾隆朝,唰唰就是十个字。  

是说你乾隆比大儒先贤牛一些,还是说你乾隆爷将来也要成圣呢?  

反正,正经人都觉这事办的挺不要脸。  

不过老太爷连“十全老人”都笑纳了,跟他讲脸皮似乎也没什么意思。  

赵安这边自然是乐见此事全国推广,同时也估计教育产业化的暴风雨应该快要来了。  

也不知这事会给后世造成什么影响。  

转念一想,这不就是后世搞的么,似乎没什么影响。  

“既是朝廷要求,你们就转下面办理吧。”  

赵安很想在学官们面前嘚瑟下,告诉这帮人那十个字就是他给老太爷提的,除了这句口号还有忠于皇上忠于大清的高考冲刺仪式,想了想还是忍住嘚瑟劲。  

做人,低调些好。  

众学官哪里敢不照办,前脚刚走,后脚赵安等了好几天的委任状终是送了过来。  

给赵安送官凭的是吏部文选司的一个拜唐阿,另一个则是礼部的一个笔帖式。  

江苏本省没有陪同人员,因为学官独立于本省官僚体系。  

如果赵安任职的是知府知县,那么接到调令后首先就要去布政衙门和巡抚衙门报个到,然后由省里派人陪他一起到地方就职。  

如此做法,是防止有人冒充。  

这种事情过去有发生过。  

拜唐阿是在京各衙门管事而无品级者,相当于吏员,不过这个职务只供旗人任职。  

和满洲翻译科、笔帖式并称国人三大岗,升迁速度都快于汉官。  

不过跟侍卫比起来,又小巫见大巫了。  

如果说大清朝有十万个官员,那至少八万个是国人。  

八比二的比例。  

这个比例直到咸同年间才被打破。  

因为太平军那是真杀啊。  

所以,说清朝是满洲人的清朝和汉人无关,并不是对这个王朝的歧视偏见,而是事实。  

文选司很厉害,这个厅级单位负责全国文官的职位分配、升迁调补,不过仅限四品以下官员任命,四品以上由满汉尚书直接管理。  

每年卖多少官,也是由文选司说的算。  

得罪了文选司的人,或者是打不通文选司关节,能把官员磨的一点性子都没有。  

文选司过来的拜唐阿叫索迪,三十岁不到的样子。  

礼部的笔帖式叫明禄,二十出头。  

上次赵安被老太爷升任扬州府学教授时是吏部来人在单位做的“交接”,这回礼部也派人过来,自是因为赵安被老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