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世界统一,迈出建立运朝的第一步(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然而,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李承乾想都没想,直接同意了阎立德的请奏,可太孝了!
“陛下圣明。”
阎立德在听到李承乾的话后,心中不免生出崇敬之意,赶紧阐述道:“陛下与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先行迁往大明宫,龙首原居高临下,俯瞰整个长安。”
“臣以为京兆府下辖二十三个县:万年、长安、礼泉、户县、蓝田、咸阳、三原、云阳、泾阳、栎阳、高陵、渭阳、临潼、金城(兴平)、富平、武功、宜寿(周至)、好畤、美原、同官(铜川)、奉天(干县)、华原(耀县)、奉先(蒲城),万年、长安县为赤县,其余二十一县为畿县。”
“何不以万年、长安为帝都,重新规划长安城。”
“长安城东西长九里,南北宽8里,合1260顷,这太小了。”
“臣建议,皇城以长安为基,东西长九里,南北宽五里,合九五之数。”
“另于上林别苑、皇城之间修筑御道相连,只有皇家出行才可以通过这条御道。”
“皇城一分为三,最北边为内苑,包括了龙首原在内,中间为太极宫,左右分别是东宫、天子七庙。”
“南边以宫门为中轴,修筑一条直通皇城大门的朱雀大街,朱雀大街左边为皇族宗室府邸,右边为官属衙门,包括中军大都督府、三省六部。”
“以皇城东、西、南三面为主,先行各筑八十坊,设东市、西市、南市。”
“不再建设外城郭,日后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两百四十坊之外还可以继续增建。”
“好。”
这一方案听得李承乾心潮澎湃,这一座皇城的面积达到了45平方公里,相当于67500亩地,堪称旷世巨筑。
长安未来的人口必然会不断增加,区区百万算的了什么,两百四十坊大约能容纳200万人,外面还可以不断扩建,合万年、长安两个县的面积,建造两千四百坊都不在话下。
‘我是真想杀了你!’
双眼死死地盯着阎立德,房遗直心中滋生了浓烈的杀意。
他本来想劝说李承乾放弃重建长安的想法,谁知道这家伙拿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构想,一个皇城就相当于半个长安,一个长安合并了两个县,连外城郭、城墙都不设。
谁都看得出来这是在效仿始皇帝,用渭水做北边的外城郭,骊山为东边城郭,秦岭就是南边城郭。
就算这是一个名留青史的伟岸计划,房遗直却根本不在乎,他在意是这样一个计划动用的人力物力何止数十万,这都快顶得上隋炀帝挖运河了。
“京兆府尹。”
“臣在。”
强忍住心中的苦闷,房遗直应道。
“即日起,长安城东、西、南会分别修建出一百二十坊。”
“建成之后,你马上安排长安百姓入住,由内务府支付迁徙费用。”
“若是有不从者,举家发配往岭北。”
“建造之事无需你担心,朕自有安排,不会耗费丁点人力。”
深深地看了房遗直一眼,李承乾吩咐道。
“是。”
房遗直眼中露出了惊异之色,大声回道。
他在意的不是李承乾看穿了他的想法,而是皇帝的许诺,不会动用一丁点人力,帝王一诺,重如泰山,这就意味着他之前担心的事情不会发生。
只是迁徙长安居住的一百二十万百姓,有帝诏在手,给他们换个房子,还有内务府支付的迁徙费用,这些百姓又怎么可能会不愿意呢?
至于长安周围的土地,早就被内务府收归皇家所有,确切来说,整个终南山至渭河中间的土地全都属于皇家,由内务府统管,压根没什么麻烦。
“阎立德。”
“朕要是没记错的话,你任过将作大匠,曾受命营造高祖献陵,督造翠微、玉华两宫,营建昭陵,主持修筑长安城外郭和城楼等,贞观元年受封大安县男。”
“贞观十五年三月,太上皇巡幸襄城宫,因当地燥热,毒蛇出没,遂将襄城宫废弃,你也被罢官。”
“对吗?”
看向面前的中年人,李承乾神色淡然道。
“是,陛下。”
阎立德嘴角满是苦涩。
伴君如伴虎,他可是大唐老臣,兢兢业业十几年,却因为李世民的不高兴直接丢了官,甚至都没考虑过他的大女儿是李泰的王妃,可见李世民的凉薄。
“来人,拟诏,工部侍郎阎立德精通营造,勤恳忠心,晋开国县公爵,主持长安新城建造事宜。”
当即,李承乾下达了一道诏书。
“臣叩谢陛下。”
阎立德感激涕零,赶忙磕头行礼。
他在李世民手下干了17年,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国县男,官职还被褫夺。
可在李承乾手下,虽说只是一个工部侍郎,正三品,却得到了开国县公爵位,食邑一千五百户,视同从二品,这是何等的皇恩浩荡。
“一千具黄阶建造傀儡全部交给你。”
“亲军都尉府调三千翊卫听候你的安排。”
“朕只有一个要求,新的长安越快建造完成越好。”
“是。”
阎立德一脸坚毅的应道。
黄阶建造傀儡的强大,他和工部尚书李大亮早已见识过了,开山劈石,夯土筑墙,一千黄阶建造傀儡用不了十天就能建造一座长安城,这一次新建长安,有它们的协助,必定无往不利。
旁边的京兆
“陛下圣明。”
阎立德在听到李承乾的话后,心中不免生出崇敬之意,赶紧阐述道:“陛下与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先行迁往大明宫,龙首原居高临下,俯瞰整个长安。”
“臣以为京兆府下辖二十三个县:万年、长安、礼泉、户县、蓝田、咸阳、三原、云阳、泾阳、栎阳、高陵、渭阳、临潼、金城(兴平)、富平、武功、宜寿(周至)、好畤、美原、同官(铜川)、奉天(干县)、华原(耀县)、奉先(蒲城),万年、长安县为赤县,其余二十一县为畿县。”
“何不以万年、长安为帝都,重新规划长安城。”
“长安城东西长九里,南北宽8里,合1260顷,这太小了。”
“臣建议,皇城以长安为基,东西长九里,南北宽五里,合九五之数。”
“另于上林别苑、皇城之间修筑御道相连,只有皇家出行才可以通过这条御道。”
“皇城一分为三,最北边为内苑,包括了龙首原在内,中间为太极宫,左右分别是东宫、天子七庙。”
“南边以宫门为中轴,修筑一条直通皇城大门的朱雀大街,朱雀大街左边为皇族宗室府邸,右边为官属衙门,包括中军大都督府、三省六部。”
“以皇城东、西、南三面为主,先行各筑八十坊,设东市、西市、南市。”
“不再建设外城郭,日后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两百四十坊之外还可以继续增建。”
“好。”
这一方案听得李承乾心潮澎湃,这一座皇城的面积达到了45平方公里,相当于67500亩地,堪称旷世巨筑。
长安未来的人口必然会不断增加,区区百万算的了什么,两百四十坊大约能容纳200万人,外面还可以不断扩建,合万年、长安两个县的面积,建造两千四百坊都不在话下。
‘我是真想杀了你!’
双眼死死地盯着阎立德,房遗直心中滋生了浓烈的杀意。
他本来想劝说李承乾放弃重建长安的想法,谁知道这家伙拿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构想,一个皇城就相当于半个长安,一个长安合并了两个县,连外城郭、城墙都不设。
谁都看得出来这是在效仿始皇帝,用渭水做北边的外城郭,骊山为东边城郭,秦岭就是南边城郭。
就算这是一个名留青史的伟岸计划,房遗直却根本不在乎,他在意是这样一个计划动用的人力物力何止数十万,这都快顶得上隋炀帝挖运河了。
“京兆府尹。”
“臣在。”
强忍住心中的苦闷,房遗直应道。
“即日起,长安城东、西、南会分别修建出一百二十坊。”
“建成之后,你马上安排长安百姓入住,由内务府支付迁徙费用。”
“若是有不从者,举家发配往岭北。”
“建造之事无需你担心,朕自有安排,不会耗费丁点人力。”
深深地看了房遗直一眼,李承乾吩咐道。
“是。”
房遗直眼中露出了惊异之色,大声回道。
他在意的不是李承乾看穿了他的想法,而是皇帝的许诺,不会动用一丁点人力,帝王一诺,重如泰山,这就意味着他之前担心的事情不会发生。
只是迁徙长安居住的一百二十万百姓,有帝诏在手,给他们换个房子,还有内务府支付的迁徙费用,这些百姓又怎么可能会不愿意呢?
至于长安周围的土地,早就被内务府收归皇家所有,确切来说,整个终南山至渭河中间的土地全都属于皇家,由内务府统管,压根没什么麻烦。
“阎立德。”
“朕要是没记错的话,你任过将作大匠,曾受命营造高祖献陵,督造翠微、玉华两宫,营建昭陵,主持修筑长安城外郭和城楼等,贞观元年受封大安县男。”
“贞观十五年三月,太上皇巡幸襄城宫,因当地燥热,毒蛇出没,遂将襄城宫废弃,你也被罢官。”
“对吗?”
看向面前的中年人,李承乾神色淡然道。
“是,陛下。”
阎立德嘴角满是苦涩。
伴君如伴虎,他可是大唐老臣,兢兢业业十几年,却因为李世民的不高兴直接丢了官,甚至都没考虑过他的大女儿是李泰的王妃,可见李世民的凉薄。
“来人,拟诏,工部侍郎阎立德精通营造,勤恳忠心,晋开国县公爵,主持长安新城建造事宜。”
当即,李承乾下达了一道诏书。
“臣叩谢陛下。”
阎立德感激涕零,赶忙磕头行礼。
他在李世民手下干了17年,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国县男,官职还被褫夺。
可在李承乾手下,虽说只是一个工部侍郎,正三品,却得到了开国县公爵位,食邑一千五百户,视同从二品,这是何等的皇恩浩荡。
“一千具黄阶建造傀儡全部交给你。”
“亲军都尉府调三千翊卫听候你的安排。”
“朕只有一个要求,新的长安越快建造完成越好。”
“是。”
阎立德一脸坚毅的应道。
黄阶建造傀儡的强大,他和工部尚书李大亮早已见识过了,开山劈石,夯土筑墙,一千黄阶建造傀儡用不了十天就能建造一座长安城,这一次新建长安,有它们的协助,必定无往不利。
旁边的京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