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 第一百一十五章人发杀机,龙蛇起陆动长安

第一百一十五章人发杀机,龙蛇起陆动长安(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做出了决定。  

“是,娘娘。”  

武媚立即离开了东宫,领着几名侍女前往郑国公府。  

而后,一封太子妃亲笔手书由东厂亲自飞鹰传输送往台州,不消半月就有了回信。  

与此同时。  

魏王府,正殿。  

“听闻郑国公日前与英国公相会,这才有此一遭。”  

长史杜楚客就长安刚刚传得一片喧嚣之事进行了补充。  

“郑国公疯了?”  

魏王李泰端坐上首,一双眯眯眼露出了惊异之色:“他敢这么做?”  

几乎所有人都看出了陛下前方赏赐就是敲打魏徵,可魏徵竟然没有欣然领受皇帝斥责,反而以一种强硬姿态回应了太极宫,这几乎是在指着皇帝的鼻子说,他要和东宫一条心。  

御史大夫韦挺忍不住出言:“郑国公从来都不是怯懦之人,更不是趋炎附势之辈。”  

“否则,他也不会屡屡顶撞陛下,言辞犀利,天下罕见。”  

“臣以为他支持的并非是太子,而是礼法,自古嫡长子继承的传统。”  

“正因如此,他不会对陛下低头,这是他的坚持,更是他的骄傲。”  

“附议。”  

不单单是他,黄门侍郎刘洎、司马苏勖、尚书左丞卢承庆、秘书少监萧德言、秘书郎顾、记室参军蒋亚卿、功曹参军谢偃等人对魏徵只有肃然起敬。  

“陛下如此大动干戈,可见郑国公之举触及了帝王底线。”  

“英国公之所以能成为北庭大都护,目的就是陛下为了限制太子的影响力。”  

“只要北庭大都护听从陛下旨意,那么,燕然都督府、云中都督府、居延都督府、东胡都督府都掀不起风浪,这对于我们来说,倒是一件好事。”  

“如今,风头必然会聚焦在太子、晋王两方,无人在意我们。”  

太仆少卿柴令武眼中露出了狡黠之色,说道。  

房遗爱补充道:“陈国公已经通过高昌商人购得一批来自西域的兵甲,正在送往商州。”  

“我们在丹水河谷的三千死士,正在潞国公的手中开始整训,不出两年,必然能蜕变为一支精锐。”  

“还不够。”  

李泰摆了摆手,凝声道:“商州刺史、蒲州刺史的位置一定要拿到手。”  

“京兆府方面须得安插人手,还有收买左卫中的将领。”  

“我会尽快去办。”  

尚书左丞卢承庆点了点头。  

无论是两州刺史之位,还是在京兆府安插官员,这些都是山东士族的强项。  

“我们需要在地方上制造一些动静,更好的吸引他人注意力。”  

秘书少监萧德言冷不丁的说道。  

‘唰!!!’  

在场众人纷纷抬头瞩目他。  

“哦?”  

李泰的一张大饼脸上满是感兴趣之色。  

“齐王向来行事不羁,喜好游猎,结交奸邪之人。”  

“陛下免去了薛大鼎齐王长史的官职,调权万纪为齐王长史,权万纪多次犯颜劝谏。”  

“去岁,权万纪入朝,齐王附表谢罪,陛下赏赐权万纪,下诏责备齐王,并以校尉京兆韦文振谨慎正直,任命其为齐王府典军。”  

“权万纪得到了陛下的嘉奖,回去之后定然会像对待吴王一样对齐王更加严厉苛责。”  

“殿下可知齐王在京中时,阴弘智以陛下多子为由,劝他招募壮士以自卫,并推荐妻兄燕弘信谒见齐王,齐王让他招募了一批死士为自己所用。”  

“不仅如此,就封之后,齐王重新以骑射闻名的昝君谟、梁猛彪,手下啸聚不少游侠。”  

萧德言阴恻恻道。  

“什么?”  

“你想利用齐王?”  

听了这番话,李泰不由得坐起了身子,再怎样,那毕竟是一个皇子、亲王。  

“高祖太武皇帝起兵之时,齐王外祖父阴世师留守长安,杀了楚王李智云。”  

“高祖太武皇帝为此诛杀阴世师全家,仅有幼子阴弘智及女儿幸免。”  

“阴世师之女被赐予陛下,也就是当今的德妃娘娘。”  

“阴弘智心怀家族血海深仇,无时无刻不想着报仇雪恨,又怎会放弃这等忌讳。”  

“就算我们不做,难道他就不会做了?”  

然而,萧德言非但没有掩饰算计齐王之意,反而堂而皇之地和盘托出。  

“这”  

李泰陷入了犹豫中。  

“臣以为秘书少监说得对。”  

杜楚客接着加大力度:“齐王起兵谋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那我们为何不推波助澜,让这一场闹剧彻底变成一场动荡,以此吸引朝堂各方势力的目光。”  

“并且,有了齐王的前车之鉴,吴王、晋王、太子都会有所收敛,那么,殿下的机会就来了。”  

“臣附议。”  

其余人等纷纷开口。  

“呼!!!”  

深吸了一口气,李泰内心的欲望战胜了良知,叮嘱道:“这件事交给长史去办。”  

“是。”  

杜楚客及其它人脸上一喜,这样的魏王才真正具备了枭雄模样。  

无独有偶,吴王府一片死一样的沉寂。  

李恪端坐上首,脸上没有一丝一毫的表情,让人根本猜不出他在想什么。  

下方站着长史崔虞、中书舍人王弘让、吴王司马王弘直、尚书郎中谢瑜、吴王府记室参军谢曜、吴兴郡男沈智渊、秘书郎陆敦信,全都是支持他的江南士族之人。  

“父皇为何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